时间:2024-05-16
本刊编辑部
捉迷藏、老鹰抓小鸡、打弹子、跳房子、翻花绳,还有像卜卦一样充满魔力的“东南西北”,每每说起童年,这些就地取材、质朴纯真的游戏就会瞬间把你拉回到那个阳光、欢笑、奔跑的午后。
可如今的孩子却早早地被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包围,似乎只有手掌之上才是一切的所在。虽然我们无法拒绝也必须拥抱科技对生活的改变,但假如能给孩子一小时、一天或者更久的“不插电”时光,或许可以让孩子日后回忆起来不仅仅只有一个“被电子产品吃掉的童年”。
part 1
究竟是谁忘了怎么玩?
当我们沉溺在童年回忆里不可自拔、吐槽着孩子没有手机就不会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谁把电子产品和生活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其实,早就忘了没有手机怎么玩的恰恰是我们这些成年人。
王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在读博士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哪个阶段像我们现在所处的这般日新月异,每个人都被科技的浪潮裹挟着前进。“不插电的童年”成为越来越不可触及的远方,只能遥望,只能回忆,只能致敬,却不可复制,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当我回忆起童年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和邻居孩子在小区院里疯跑,或者和小伙伴们跳皮筋直到日暮。作为一个学心理学的妈妈,我十分清楚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养育两个儿子的过程中,发现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归结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1:
居住方式改变,孩子间的互动少了
我小时候住在单位家属院,邻居都是一个单位的,彼此十分熟悉,串门、留饭、留宿都是常事。院子很宽敞,有很多荒芜的角落,都是孩子们的天堂。反观现在孩子的居住环境,陌生的邻居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一道道防盗门虽保证了安全,但也阻隔了交往。以我的大儿子为例,如果也想和小伙伴玩,需要提前和对方家长预约,找大家都方便的时间、大家都认可的地点。找朋友玩现在成了一件稍显慎重的稀罕事件。现代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改变使得孩子们的可接近性小了很多,而电子产品的普及却使得电视、电脑和平板就在孩子们身边,随时都可以获得。
原因2:
家长忙碌,没有很多时间陪孩子
对于已上小学的大儿子来说,我们规定了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时长。一次我听到他和朋友这样炫耀:“我爸爸忙的时候会和我说:‘去吧,再玩20分钟!”开车怕孩子吵的时候、出门怕孩子吵的时候、有事情需要处理的时候,我也曾选择用iPad堵住他们的嘴。我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带孩子去进行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活动。但事实上,我可以用来做这些的时间远小于我期待的。作为家庭支柱的我们不仅仅只需要陪伴孩子,还需要工作、学习、做家务、社交、照顾老人。当整个家庭系统的各种需要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并不总是会把孩子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原因3:
年轻父母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玩
现代化的教育和生活压抑了一些人类本能,例如直觉感受孩子、与孩子联结。对于出生于80年代的我们来说,可能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会学习、会工作,但没人要求我们会生活。受教育程度越高,可能反而更加不知道怎么和孩子好好交流了。回忆自己初为人母的时候,茫然无措感经常出现。看到孩子姥姥都能这么自然地和孩子说话、逗乐,心中充满了对她的崇拜!这时候,电子产品成了大救星,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候会特别开心,甚至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尽管知道电子产品的种种弊端,但仍不能抗拒电子产品带给我们的成就感——那种“我们也可以不费劲地让孩子开心起来”的感觉。当我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联结的时候,电子产品成了我们之前的“桥梁”。
part 2
让孩子“真实”地玩很重要
游戏对儿童而言非同小可,它是儿童的功课,也是儿童不可剥夺的权利,更是儿童真正重要的“工作”。尤其是与现实存在的人或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而言,其诸多益处是电子产品无法给予的。
练丽丹
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家庭教育亲子研究指导中心首席专家。
在游戏中,他是……
在自发自立的游戏中,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这个小小的舞台提供给孩子体验各种角色的机会,也收获了各方面的成长。
游戏规划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游戏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也渐渐知道要怎么规划才能符合心中的构想。若成人稍加引导,先帮他确定主题,比如告诉他要搭建楼房,他就知道要选择什么材料,怎么搭建了,这正是发挥他创造力、学会规划游戏的好时机。其实对于孩子而言,在自发的游戏中,本身就蕴含了他自己对游戏的“设计”,一开始可能很简单、很幼稚,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断作出调整,甚至改变计划,直到他满意为止。
团队领导
從2岁起,孩子就喜欢和同龄伙伴一起游戏、玩耍了。这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天生就有领导力,是群体的领头羊,浑身散发着一种气场。游戏一开始,那些“小鱼”“小虾”就爱追着这条“大鱼”跑。他简直就像太阳般“照到哪里哪里亮”。游戏中他很有主见和思想,“鬼点子”多,他知道要怎么玩才更有意思;他能够控制局面,把握事态的发展;他很有行动力和号召力,还会分派任务和角色,比如你做什么,他做什么。
冒险家
到了2岁左右能跑会跳的年龄,尤其是男孩子,会像打了鸡血似的,浑身上下散发着无穷的活力和激情。在家里,像“鬼子进村”一样翻箱倒柜,扫荡无数次;在户外,像小勇士四处出击,哪里危险冲向哪里!即便面对“危机四伏”的环境,妈妈们也不能阻挠,因为爱探险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这样的孩子往往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所以,妈妈们就鞍前马后做好安全工作吧!
裁判
孩子们喜欢公正、公平。在玩耍或游戏中他像个裁判,凭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去判定谁对谁错,谁赢谁输。如果他觉得不公平,就会“仗义执言”“维护正义”。“不对,应该这样!”“明明我赢了,他输了!”于是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起架来。由于受自身认知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的判断会有误,此时大人不可强力打击,因为他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是非观、正误观,判别力差,控制力弱,容易冲动;有时明明知道对方赢了,也要耍赖。做父母的可要包容他哟!
参赛员
孩子们天生喜欢模仿,从模仿中学到技能,获得乐趣。当看到一群小伙伴玩得欢天喜地、不亦乐乎时,他也抢着要加入其中,生怕落伍。就拿跑步来说,一个孩子在前面跑,后面的都会“闻风而动”跟着跑,哪怕没有目标他们也乐在其中,体验参与的快乐。他们不甘心默默当观众,做路边的鼓掌者,总是哪儿有好玩的就往哪儿凑。特别是竞技性游戏,好胜心理和竞争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赛,“我要赢!”“我要得第一!”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就在积极投入和参赛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外交大臣
在自由玩耍或自发游戏环境中,因为它具有随意性和无组织纪律性、平等性、自由性等特点,最能发挥孩子们的社交水平。比如他想加入伙伴们的游戏中时,他会去表达自己的愿望;在游戏中为了配合主角,他会当个助手,为对方提供所需,协同完成任务;当伙伴之间有争执、起冲突时,他会变成调解员,去解决纠纷;团队中有人受欺负了,他会伸张正义地去保护他;当他有新主张时,会想办法让大家听从他的建议。如果你担心孩子怕生、怯懦、不爱与人交往,那就多鼓励他加入小朋友的玩耍中,不知不觉中他会忘记生疏,没有拘束感,甚至有可能超常发挥口才和社交能力哦!
科研人员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展现在他眼前的不仅是五彩斑斓的宝藏世界,更是充满神秘感的未知领域。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带着“十万个为什么”的疑问去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探索大千世界里的科学奥秘。他可能像达尔文一样去观察昆虫,像爱迪生一样去做无数个实验,像牛顿一样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看,他像不像个小小科学家?
艺术创作者
自从1岁能握笔那一刻起,他就是小小艺术家。在最随意的涂鸦里就有他最惬意的创作,那是最能表达情绪和心灵秘密的语言了。搭积木更是他大展宏图、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比如将第三块积木往两块方积木上一放,一座桥就建好了!如果在上面再搭一层,又成了高楼!孩子的艺术灵感和作品构思常常是在操作或思考中被激发出来的,如果有加上妈妈的语言提示,他还能进一步完善,做出更出色的作品呢!
梦想家
小孩子最爱做白日梦,此时他的想象力超好,抱着美好的期待,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地自由驰骋,向往他无限憧憬的世界。从花店走过的时候,也许会说:“我要收集世界上所有的花,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花店!”如果妈妈说:“行啊,我们回家就玩开花店游戏吧!”他会立即行动起来,拉上你玩起开店游戏呢!无论他的梦想是什么,妈妈都不能嘲笑或否认,要倾听、保护他,在游戏中鼓励他追逐自己的梦想。
演员
3岁的孩子最爱玩角色扮演游戏,而且很投入、很入戏。他通过模拟大人的行为来体验成人世界里的日常生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比如扮演交警站岗、扮演护士给病人打针、扮演老师给学生上课、扮演公交司机开公交车……在角色扮演中,他都尽心又尽职,兴奋又快乐!角色代入感强的孩子,有时听大人讲故事都会手舞足蹈,聪明的父母会从中发现孩子的表演天分,马上说,“我当大灰狼,你当小白兔,我们把故事演一遍吧!”好了,孩子立马去找道具了。看,听故事活动变成“玩故事”游戏了。
关于游戏,这些想法也许是错的
给他报早教班,不就是去玩了吗?
正解:孩子自发的玩≠在老师组织下的玩。
在早教班里,游戏是作为课程安排进教学计划中的,老师是游戏的发起人、设计师,在游戏中起着主导作用,引领孩子们朝着既定的游戏目标进行。游戏怎样玩,材料怎样用,每个孩子要做什么,都是老師事先规划好的,孩子们只要乖乖配合就行。孩子在游戏中处于被动地位,是老师意志的执行者,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创造。这样孩子的思考力、创造力都得不到发展。如果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就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司,自主性、独立性被激发出来,尤其是在大家都不知道要玩什么的时候,为了排遣寂寞和无聊,往往会激发灵感,创造新玩法。
买玩具、去迪士尼及旅游,还不是为了让他玩?
正解:孩子的需求其实没那么高,他关心的是,大人是不是允许他去自由探索。
没错,是为了让他玩,但高档、高级不等于丰富、有趣。再高档的玩具或活动也就那么几样。因此对玩具、游戏的理解还应提升一个高度,比如散步时他要捡地上的小石头玩,下大雨后他要往小水坑里踩,就应该停下来陪着他,让他玩个够。只要孩子想看想听想闻想摸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满足他的探索需求。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你花几万元带他去巴厘岛看椰树、看大海,不见得比在家里哗啦啦玩一盆水开心。对于要玩什么、要去哪里他并不关心。他的需求没这么高,他关心的是,大人是不是允许他去自由探索,去感受和体验,满足他的感官需求以及自身生命发展的需要。
玩具不玩,反而喜欢扫把、抹布这类东西,做家务比玩有趣?
正解:家务是一家人共同的“游戏”,可以给孩子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成人眼里,家务劳动是单调枯燥乏味的,但孩子没有这个概念。谁规定了只有玩具才是“玩具”呢?只要是他目光所及、从未见过用过的东西都是好玩的玩具。再者,一种玩具天天玩也会玩腻,而越是不给玩的东西反而对他越有吸引力。用扫把扫地,多干净!用抹布擦桌子,多光洁!这会给他带来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获得“你很能干”“你好棒”的评价。说是做家务,这何尝不是有趣的游戏呢?而且与其说一家人一起做家务,不如说是玩家务,还能密切亲子关系,给他带来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阵子喜欢玩这个,过阵儿就失去兴趣了,是不是太喜新厌旧了?
正解:不同的游戏,其实是孩子在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任务。
首先,“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当一件玩具“把玩”熟了,對它的结构了如指掌,再也玩不出新花样了,自然会把目标投向下一件玩具,因为新玩具能给他带来新刺激,调动他的探索兴趣。其次,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长任务,比如2岁左右他偏好细小的东西,喜欢抠小洞洞,这是处于细微事物敏感期,等这个时期过去了,就又有新的喜好,去探索新的事物了。一块小石头,2岁的孩子爱不释手,而对于5岁的孩子就失去新鲜感了;1岁左右喜欢玩摇棒、皮球、套环等简单的玩具,到了2岁左右则喜欢玩更为丰富多样的组合玩具,如积塑、积木,随着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的提高,又喜欢玩结构复杂的玩具,如变形金刚、拼立体造型等。
part 3
为了让孩子玩,他们做了这些
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简单的快乐仿佛成了头顶那片灰霾之上的蓝天——你知道它在那里,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找回来。幸好,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开拓了一片乐土,让我们看到了阳光、白云、孩子们的玩乐和欢笑。
分享人:李亚男
心元儿童之家蒙台梭利主教老师;AMS国际蒙台梭利证书;森林学校初级教师资格证书。
心元儿童之家:
我做过,我就理解了
“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我想蒙台梭利博士的这句话说出了不少孩子的心声。而儿童之家的游戏规则是这句话的真实注解。
为孩子提供玩具和合适的环境
孩子从3岁开始进入意识与记忆的阶段,他们开始想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他们不停地玩耍,不知疲倦。作为成人,我们会给他们提供什么呢?——玩具和适合的环境。
在蒙台梭利的环境里,我们不仅会给孩子们提供“玩具”,更会给他们提供真实的道具,在这个环境下他们不仅可以娱乐,更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从进入儿童之家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拥有适合自己尺寸的一切东西:鞋柜、衣架、储物柜……相比摆弄洋娃娃、给洋娃娃穿衣服,他们会给自己的同学穿衣、穿鞋一一这何尝不是一种游戏;教室的桌椅大小重量方便他们移动,两个孩子合作搬一张桌子,也是他们的一大乐趣。
用不同的游戏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
如果问孩子们,在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游戏?中小年龄的孩子会说他们喜欢和同伴一起做“记忆游戏”。当孩子了解了所有的立体几何名称,我们会拿来一个篮子,将这些立体形状积木块全都放入篮子中,再盖上一块布。孩子们依次将手伸进篮子中,摸一摸,再说出自己摸到了什么,如果说不出就形容一下摸到的形状,让其他的孩子来猜。就是这样的一个“神秘篮”,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惊喜。
大孩子们做的“银行游戏”也是所有孩子向往的。孩子们会被分配角色,分别担任银行管理员或换钱的人。这一活动不仅强化了孩子对数字和数量的练习,巩固了对进位的概念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在大孩子做这个游戏时,小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在一边观察,有的孩子会一直问老师“是不是等我长大了就能做银行游戏了?”当他有能力做这份工作时,你去邀请他,他会无比自豪与开心。
真实的环境和感受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所有的工作和游戏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再融入回日常生活,真实的体验让孩子们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得到关爱的同时,更学会了如何去爱。游戏的过程也是塑造自我的过程。真实的环境和感受是孩子们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收获的最大财富。
华德福:玩耍,让孩子释放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能量
分享人:张爽
2011年9月创立北京通州华德福幼儿园并担任主班老师,目前在学校负责行政及教师培训工作。
华德福:源于德国的一种教育理念,主张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主要发展物质身体,不主张智力教育,提供爱和温暖的环境,健康有机的食物。保护孩子的感官,给孩子提供天然材质的玩具衣物。保护孩子的想象空间,不提供过于精致的玩具。
游戏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今,正常的玩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影响,以前是声光电的玩具,现在是人工智能。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在玩一些布、沙子或泥巴,爬树或滚轮胎的时候,我都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为孩子准备自然的环境
通常教室内有一个搭建区域,这个区域里有一些大木块、小木条、简单的原木积木。还有一个过家家的区域,有娃娃、布料、供烘焙的食物,用贝壳、石头、大颗的坚果、毛线球、板凳等,替代那些精致的玩具。
户外活动的院子则有这些东西:泥巴和沙子,因为孩子当然是要玩泥巴和沙子的;可以爬的树;不太复杂的秋千和滑梯;动物;男孩子们喜欢的轮胎;有个小木屋和大土坡就更捧了。
混龄的班级很必要
大孩子们在班级里会主导一些游戏,也会帮助老师做很多事,是小孩子学习的榜样;小孩子的跟随也会给大孩子带来喜悦。混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以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戏,比如有些孩子会组织一个家庭,这一天里这个家里的“妈妈”会很尽责地照顾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玩耍的主体
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尝试所有的工种和角色,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盖房子的材料不够了,其他的材料已经在别的“建筑商”那里,或者过家家的时候同时有很多孩子想演“爸爸”等,这对孩子们来说常常会经历一个很烧脑的协商过程。老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引导或启发,但是孩子的玩耍是自由的,不由成人控制的。所以这个裁夺的权力在孩子们手中,而不是老师能够决定的。
孩子玩耍的时候,成人做自己的工作吧
老师无论是在教室中还是院子里,如果有一些工作可以做,孩子们总是能玩得更专心。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自己的工作,不是带领孩子们玩耍。当然,老师在工作的同时需要对孩子的玩耍状态有所觉察。如果有些困难在孩子看来无法解决,老师需要提供一些方案。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
如果没有干扰,孩子们天生就会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们只要提供安全的环境就够了。当然孩子们并不总是玩得很带劲,尤其是一些新入园或转园过来的孩子们,总是更愿意跟着老师,或者需要被很会玩的孩子们带领。但是你会发现,好像在一段时间的自由玩耍中修复了一阵子后,那部分可以让成人叹为观止的生命能量就又回来了。
或者,有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有点无聊,我们不能期待孩子永远像充了电的玩具一样无休无止地玩耍。他们需要有安静的时间,这个“无聊”的过程有时候也会催生出另一些游戏,交给孩子自己处理就好了。成年人可以做的是引导、建议、提供环境、专注地工作以及等待。
孙瑞雪教育机构:让孩子自由玩耍,为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密码
分享人:吉野宁
北京市朝阳区孙瑞雪至尊宝宝幼儿园正园长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自带生命密码。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天赋都完全不同,既然我们无从探知,那至少可以选择不去破坏或者干预。让孩子自由玩耍也是不破坏的方式之一,为的是让他们发展那个独一无二的自我。
我们常常说,游戏是什么?游戏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可以帮助儿童建构和发展自己的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这样的游戏一样被称为工作。孩子来到幼儿园,我们会带领孩子完成这个年龄段他们所需要的自我建构和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他们可以掌握的一些体能、智力、社交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在幼儿园我们是如何让他们在尽情玩耍中发展这些能力的呢?
自主自由的一日安排
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发展天性。除了早晨1个小时的集体活动,下午一段时间的分组教学外,一天中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由孩子们自主安排。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不同的区域进行自由活动,室内或者室外,玩耍或者跟别人聊天,玩多长时间等,都由孩子自己来安排。即使是集体活动和分组教学的时段,儿童也有参与或不参与的决定权。
孩子拥有选择做什么的决定权
自由自主的安排,使得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来决定他们想做的事情。比如:交往敏感期的孩子选择户外活动,通过和小朋友、老師的聊天,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有的孩子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待在教室里工作,建构专注独立的工作品质;有的在操场上来回跑动,他们需要有大量的运动来释放自己的精力;还有的孩子看似一天坐在那里,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其实他们也是在观察周围的环境,建立对环境的认知,建立安全感和对幼儿园的归属感。这些成人误以为毫无目的活动,其实都带着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如果成人愿意去观察,就会发现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完成了自我发展。
自由是为了让孩子做自己
精神胚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携带着生命各自的成长密码,蕴含着一个人的天赋。这个密码究竟是什么,我们虽然可以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获得一丝线索,却没办法做到真正破译,这正是人类孩童的奇妙之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环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密码的指引去发展天赋,在他们感兴趣的不同的活动中,去一点点地完成自我的发展和建构。不可忽视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由规则保障的。在环境中,有了规则,儿童才能产生边界感、安全感,勇敢地在规则的护佑下去自由探索,规则与自由同等重要。
part 4
爱玩咖们的不插电游戏建议
在操场上奔跑,在树林里捉迷藏,在海边用沙子砌城堡……无论是老底子的经典款,还是脑洞大开的创意游戏,集合5位爱玩咖的“不插电”点子就可以召唤神龙。
趣妈咪达西:随时随地玩艺术
达西
曾混迹公关圈,现为全职妈妈。视陪伴与为孩子寻找有趣的吃喝玩乐之事为眼下本职。微信公众号“趣妈咪计划”创办人。
在没有孩子以前,一提到艺术,便感觉是非常高深玄妙的事,需正襟危坐,需沐浴焚香,不是我等普通人欣赏得来的。而在做妈妈之后,从女儿玩颜料开始关注幼儿与艺术,才知道,原来艺术也可以玩!不但可以玩,还可以和小朋友的手部锻炼、智力开发妥妥地结合起来,是“不插电游戏”的不二之选。
彩虹剃须泡:在碗里挤一些剃须泡,再滴入一些食用色素,让宝宝自己搅拌起来,看着色素在白色的剃须泡沫里旋转、融合、染色,感受着剃须泡软软滑滑的手感,真是会陶醉呢。
我的彩印手绢:带小朋友去公园时可以准备一块浅颜色的纯色手绢,采摘一些艳丽的花朵、树叶。然后把这些花朵树叶放在布面上,垫上一层纸巾,用石头在纸巾上砸,花草的汁液会渗透到布面中,形成美丽的图案。一块独特的私家定制手绢就做好啦。
抽象艺术人物拼贴:找一些时尚杂志上的人物,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孩子比较熟悉的五官部分剪下来,然后在纸上画一个圆圈做脸,请小朋友们任意选择五官贴到这张脸上,各种奇突的造型都可能出现哟。
二宝奶爸宝塔天王:是时候让爸爸登场了
宝塔天王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经营学硕士,亲子旅行专栏撰稿人。热爱对孩子的培育,结合二宝育儿体会,和大家分享有用、有爱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一个资深二宝爸,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适合和0~3岁宝宝一起玩的运动型游戏。相比娇弱的妈妈,这些充满动感、力量的游戏,更适合男人们一展身手。
小汽车彩笔助推器:把彩笔用胶带绑在小汽车身上,然后给小朋友准备一张大白纸,让他可以随意推着小汽车在纸上跑,而彩笔会留下小汽车跑过的痕迹,对于小朋友而言,这和变魔术一样神奇。
大自然里的自画像:和孩子一起用树枝、草木、花瓣、小乌羽毛、小泥块,来制作一幅自画像。想一想,柳叶的眉、松果的眼、石头的耳朵、羽毛的嘴唇、乱草的头发……哈哈,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啊!
赤脚画家:用碟来盛放颜料,然后用塑料纸或胶袋把小脚丫包裹起来,直接用脚丫蘸颜料,准备一条长长的跑道,和宝宝一起“啪嗒啪嗒”跑起来。
小鸡出壳:在若干张大废报纸上画大鸡蛋后分散放在地上。说开始后,和宝宝各自拿起报纸,从蛋中间撕破一个洞,然后将身体从中钻过,发出“叽叽”声,一只小鸡就孵成了。可以接着再撕再钻,帚后孵出小鸡最多的为胜。
大肚子“青蛙”:爸爸躺在床上,宝宝趴在爸爸的肚子上。随着肚子的一起一伏,带动宝宝做上下起伏运动。爸爸的肚皮能弹上弹下,真是太神奇了!
踩影子:指着地上的影子,告诉宝宝:“这是爸爸的影子,那是宝宝的影子。”先踩一下宝宝的影子,给宝宝做示范,然后和宝宝一起,互相踩影子玩。
美食达人Q妈:
我的目标是培养会玩的小吃货
Q妈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大参考》美食达人嘉宾,热爱美食制作,热爱生活,热爱旅行,擅长儿童创意早餐制作,“绘本早餐”系列曾经被腾讯、新浪、搜狐等20多家媒体报道。
从2017年9月开始,每天早晨8点30分左右,我就会在朋友圈准时发布一条状态:QQ妈妈的绘本早餐。在很多人看来,早晨本就时间紧张,如果还要准备一份创意满满的早餐,简直是件苦差事。但是,我觉得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它融入的是我们对自然的感恩、对家人的爱意以及对生活的態度。所以在每个匆忙的早晨,我的内心是平和、满足和笃定的。我也想把这种在平凡中制造惊喜、在日常中寻找小确幸的热情和智慧带给孩子。
切形状:准备各种形状的饼干模具,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五角星形等。家长将苹果等水果切片,然后让孩子用模具在水果片上切出想要的形状,一边切一边告诉孩子是什么形状。
煎鸡蛋:打一个生蛋,让孩子观察蛋黄、蛋清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打开煤气灶把鸡蛋倒到锅里,看着鸡蛋慢慢煎熟,最好是开小火让孩子感受整个过程。最后和孩子一起做“煎鸡蛋”的手工,把准备好的白纸和黄纸拿出来,引导宝宝把黄色纸粘到白色纸上,“鸡蛋”就“煎”好了。
蔬菜印画:准备一些常见蔬菜,比如青菜、蘑菇、西兰花、胡萝卜等。把蔬菜切开,横切竖切都可以,然后让孩子蘸了丙烯颜料后印到白纸上,按自己的想象力把图案拼成画。
捞鱼捉虾:准备一个盆、若干活的鱼虾、有柄的小网兜或大汤勺,让孩子学习一条一条地捞鱼虾,在捞鱼虾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捞上来一条就数一个数。等到孩子熟练游戏后和父母进行比赛。
植物达人颜展敏:我和大自然有个约会
颜展敏
阅读推广人、出版人、作家。从事文学杂志、市场图书和数字出版多年,著有《早安!我的植物邻居》。爱运动、爱自然,微信公众号“植物私生活”:zhiwusishenghuo。
自然是很有趣的。那些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需要我们用眼耳口鼻舌去感知,需要我们用心去看见。这里说的自然,不用去到遥远的草原和高山,我们在自家阳台、家门外、小区、公园、郊野或者乡下,只要用心,处处有发现。
数花瓣:找一株花,引导小朋友去数花瓣,让他在自然中接触数的概念,并初步了解一花一世界,每种花的花瓣数有相同也有不同。
拓印树纹:带一张A4纸和蜡笔,寻找树干,大人和孩子共同将纸摁在树皮上,横着蜡笔在白纸上画,把树纹拓下来,感受不同树干的自然纹路。
漫画家格子左左:
童年,怎能少了“乱涂乱画”?
格子左左
80后人气漫画家,曾出版插画集《眼角的那一朵云》,儿童绘本《三只喵厨师》《猫头鹰画家》《我想和你在一起》《我是谁》,个人绘本《上班有点囧》《槑男槑女》《大肚皮日记》,生动演绎了从宅女到白领、到新妻和超级辣妈的趣味人生。
作为一位自由撰稿的插画师妈妈,赶稿之余还能利用自己的技能和宝宝亲子互动游戏一下,既能调剂身心,又可以帮助宝宝快乐成长,从观察力、辨色力、形象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给予她启发和引导,何乐而不为呢?
涂鸦小窝:如果家里正好有大电器的纸箱子,擦擦干净把宝宝和蜡笔放里面,说不定这么个小半封闭空间会诞生一位画画天才哦!
猜石头:在户外捡一些光滑表面的石头,和宝宝一起开脑洞,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到底像什么呢?用丙烯颜料画一画,猜一猜。
涂鸦表情包:妈妈剪许多兔子头,宝宝用水彩笔给这些兔子头画表情,有哈哈大笑、生气、大哭的……这是一组看得见、摸得着的表情包!
吸管戳戳乐:将家里洗菜用的塑料篮子,倒过来,让宝宝把各种颜色的吸管戳进网眼里,长长短短,除了锻炼宝贝的手眼协调,说不定还能创造出一个了不起的装饰艺术品来!
套小猪:喝完的矿泉水瓶不要丢掉,在瓶盖贴上各种画好的动物头,装点沙子或水,前后依次摆放,记得把小猪放在最后面、最难的位置,让宝宝丢圈圈套小猪。
染指甲:主要用无毒的带颜色的花瓣,如凤仙花的花瓣,用力捏一下,留下色素摁在指甲上,呈现不同的颜色。
落叶书签:寻找手掌大的树叶,例如菩提树的叶子,拿回家用水泡一段时间,等叶子肉质全部褪掉剩下叶脉,在上面着色,绑上小绳,做成书签;或者直接拾取自然中形状奇美的叶子过塑,做成书签。
part 5
找一天,不插电
在周末安排一天的不插电生活,和孩子一起感受一下,告别了所有的电子产品的24小时,也许别有一番感受。我们特意找来3个家庭尝试带宝宝一起度过完全不插电的一天,来看看吧!
妈妈:张莹80后二胎妈妈,数学老师
孩子:暖暖7岁,
雪宝2岁
孩子感觉到了我的全心投入
电子产品就像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伤害。以前我一直离不开手机,出门如果发现忘带手机,一定会回去拿。今天,我故意“忘”了它。
7:30
亲子阅读是我家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不管大宝暖暖还是二宝雪宝,每天都要讲起床故事。阅读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让雪宝和暖暖对电子产品没什么依赖。
8:00
起床洗漱后,到了开心的早餐时间!趁着吃早餐的时间和她们说,今天爸爸妈妈都不看手机,跟她们过一天不插电的生活,暖姐表示很期待!
9:30
既然是不插电的一天,那肯定少不了户外活动。瞧,买个吹泡泡的,带个风筝就能开心一整天。
16:00
小区里应该是孩子们最常玩的地方了,滑滑梯荡秋千都是她们的最爱。不过最近雪宝迷上了姐姐的滑板车,两个人都想玩怎么办?那就一起吧!
18:30
晚饭后,暖暖要开始练琴做作业了。雪宝就比较幸福了,去离家不远的游泳馆里去游个泳,顺便把澡也洗了,回到家就给她讲故事睡觉了。
感悟 经过这一天的不插电体验,我发现,原来放下手机陪伴孩子和以往的陪伴是如此不同,孩子们的笑容灿烂到仿佛拥有了全世界。而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好久没有这么痛快地和孩子一起玩耍了,这一天的陪伴,我是全身心投入的,她们也感觉得到。我們约定好,以后可以两周过一次不插电的周末。希望,这份陪伴,可以让孩子们在长大以后,每当回忆起来,都不由自主地扬起嘴角。
在“与世隔绝”的山里彼此温暖
爸爸:贾树森
《时尚芭莎》摄影师
妈妈:马瑞
父母效能训练讲师,儿童沙箱游戏治疗师
孩子:小树4岁
我们来到延庆山里的乡居过周末,周围青山环绕。花、树、水、沙子、拖拉机……当大自然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电子产品自然就被弃置了。
8:00
早晨起来,看到外面下雨。布满蒸汽的玻璃窗正好成为小树作画的画布。
9::00
空山新雨后,春风沉醉的早上,贪婪地嗅着山和植物混合的味道,闲闲地散步就很快乐。
11:00
小雨也浇不灭孩子玩沙子的热情。每个到这里的孩子,几乎都会在沙坑里花费最多的时间,仿佛永远都玩不够。
13:30
雨后的空气好清新,看着小树熟练地玩起滑板车,我们也露出开心的笑容。
15:00
在山里发现了(不存在的)敌军,小树领导着(想象中的)军队指挥战斗。
19:00
晚饭后的玩具专场。小树一会儿就创造出很多世界上只此一辆的小汽车。
21:00
晚上睡觉前,一个气球,给我们全家带来一场欢乐又激烈的睡前运动。气球在我们三个人之间传递,全家的情感也循着气球的轨迹联结在一起。
感悟 在“与世隔绝”的山里,我们的玩具从iPad、手机、电视,变成了大自然和真实的人,这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联结和温度。电子产品也许会让孩子觉得“有意思”,但是真正能让孩子哈哈大笑,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永远是身边触手可及的简单用品以及真实陪伴。爱、陪伴和彼此温暖,对我来说,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选择为人父母最期待的回报。而这些,与“电”无关,与“爱”有关。
趁孩子还没长大,多陪陪他们
妈妈:
苏小妹 全职妈妈
孩子:苏诗语4岁,
苏世棠1岁
这个周末我决定实行“不插电计划”,除了我和孩子们,爷爷奶奶也加入了这个阵营,我们想看看,5个人能不能坚守住24小时的“纯净时光”。
9:00
难得的周末,我们母子三人睡了一个懒觉。而两个赖床的小家伙,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床上跳!
10:30
在玩这方面,4岁的姐姐一直是大姐大,而1岁的弟弟每次都心甘情愿地打下手。例如这次搭积木,弟弟只被分配负责递积木。
11:20
给两个孩子一人分了一只虾玩,弟弟上一秒还在呆呆地看着,下一秒就已经开始生吃了。
12:30
吃完饭的两姐弟指着电视要求打开,妈妈躲在窗户后假装找不到他们了,成功地吸引他们玩起了捉迷藏。
14:00
上幼儿园的姐姐已经能从写写画画中找到乐趣。
15:00
弟弟也怎么也不肯午睡,妈妈带上他和“所有家当”下楼玩。
20:00
爷爷奶奶散步回来了,一家人难得都坐在沙发上闲聊。姐姐弟弟想玩iPad,奶奶想看连续剧,正要被迫投降放弃不插电的一天时,爷爷说:“要不爷爷和你们一起搭积木吧!”
感悟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设想过不用电子产品的生活,总觉得这些都是离不开的物品。但是经过这一天的体验,我发现,关掉电视,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加有趣;也是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孩子不知不觉已经长大了许多,学会了许多我不知道的本领。我想,终有一天,他们会越来越大,大到离开我的那天,而我能做的,就是趁他们还没长大,多陪陪他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