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好三观大志向 青春不迷茫

时间:2024-05-16

文◎那华

世界变化太快,快到来不及明白。有的人脚步跟上来,灵魂还在后面,于是他为精彩的世界眼花缭乱;有的人根基醇厚,志存高远,于是世界为他五彩缤纷。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生活节奏紧凑。传统的生活方式面临新的挑战,旧有模式不断受到冲击,生存压力和环境困扰带来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特别是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少年男女,因生理变化而产生的正、负能量同时交织作用于懵懂而又脆弱的情感世界,在承受巨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人生的首场大考——逐一面对青春期引发的系列困扰问题。

在此关键的人生节点,良好的家庭教育与校园环境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成为孩子能否拥有健康心理、正常思维和相对独立人格的重要基础。从这一意义来讲,教育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面对和关注的系统工程,是涉及种族进化、国家进步、社会文明、时代发展的大课题。需要我们一起共同思考、正确解析。事有本末物有始终,知道了来龙去脉,也就有了出口。

大爱情怀,才是万古四月天

青春期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认知问题,正确的认知如同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必然结出丰硕果实。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对事物认知极易偏激,往往导致行为极端。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接收正面信息,汲取正向能量,促进身心和谐,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信息和负面能量干扰,避免思想混乱,错误认知,误入歧途。

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担当爱的信使,传递正的能量,这是父母或老师应尽的天职。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或学生,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把爱的教育放在首位,因为爱是宇宙的信息、是能量的密码、是人生终极的意义。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实质上是爱的演化过程,如同阳光普照万物、大地滋养生灵,都是无私的举动、奉献的表达。人身通过父母的基因直接承载了宇宙的信息与能量,表现为对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规律性的认知能力、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对生命的关爱情怀。用儒家的话说,就是君子具三德“智、仁、勇”,这三种品德中最重要的是智慧,最关键的是勇敢,最核心的是仁爱之心。因为没有智慧的勇敢是匹夫之勇,没有爱心的智慧只能利己,对社会和大众毫无意义。爱可以让人的内心充满光明,爱可以让人学会理解和包容、爱可以让人学会责任担当,一个内心拥有大爱情怀、充满正能量的人,必然会成长为一个公正无私、助人为乐、品学兼优、心理健康、思维正常、人格完善的全才。

人生之初离不开母爱,成长过程离不开关爱,爱是使人健康成长的源动力,是宇宙赐给人类的最珍贵礼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粒爱的种子,当它萌发时,就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内心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能否挖掘出这种生命正能量,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教育和爱心疏导。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林徽因与陆小曼两位民国才女的成长经历,探寻正确答案。

民国才女林徽因与陆小曼两人同样出身于富贵之家,从小读诗书、精外文、学钢琴、跳舞、习山水绘画;并且同样的天生丽质和天资聪颖,又仪态万千且才情兼备……可是纵观两人的一生,结局却大相径庭。前者,把家庭文化熏陶转化成了“高起点 ”、“ 高 学 养 ”、“ 高 品 行 ”、“ 高 境界”。而后者却演变成了“挥霍的人生”,挥霍着钱财与容貌,挥霍了才情与爱情,辜负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司法部部长,学识渊博,清正廉洁,为人豁达。1920年秋天,林长民应邀去英国讲学,16岁的林徽因随同留学,为其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奠定了重要基础。林徽因不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同时,也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并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 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陆小曼: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

那么,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两人命运的迥然不同呢?首先细观陆小曼家庭的教育,不难发觉,其接受的是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名媛效应产生了豪门之家的“荣耀”,带来了家族更深的权利结合和社会影响,也恰是这种附庸风雅的功利心使其逐渐发生蜕变,以致失去做人的根基。

而林徽因则不同。其父林长民在当时是个与众不同的清官,他一身正气,工诗文墨法样样精通,培养女儿,也是着意于心性修养、文化素养、性格涵养,并朝着学者型的方向引领。这种教育理念丰富了林徽因的精神世界,也造就了她拥有智慧、充满爱心、品行高贵的完美人生。其一生中充满爱心,对需要帮助的困难弱小从不拒绝,与爱慕虚荣的陆小曼形成鲜明反差。16岁随父游历欧洲的经历,使其得到中西方双重文化精华的滋养,站在人生起点新高度,对不同的建筑形象和设计艺术大开眼界,由此,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兴趣所在,也成就了她大格局、高境界的完美人生。

林徽因豆蔻年华时,遇到徐志摩的猛烈追求,没有一味地跟着感觉走,而是先与父亲沟通商量,及时回国,婉拒徐的求婚,可谓理性的抉择;后来她在老北京的建筑保护面前和战火纷飞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巾帼不让须眉,勇敢、坚决和满腔热爱,可谓心中有大爱,博大而宽怀的真实写照。

从林徽因的生活圈子,厅中座上客也可以看到其高端的品位:有政治学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有文学家沈从文和胡适,有艺术史家邓以蛰,哲学家金岳霖,大诗人徐志摩.……还有清华、北大和燕大的教授和名重一时的学者,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而陆小曼的客厅,往来的都是富贵公子和社交名媛,她们有钱又有闲,在一起无非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觥筹交错间,她们享受着跳舞、打牌、听戏带来的欢愉,还有男男女女的刻意恭维……这样的圈子,带给她的是麻木萎靡和纸醉金迷,终究注定了悲惨的人生结局。

《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由此不难看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正是为了传递爱的信息、注入爱的动能、筑牢爱的根基、培养爱的志向。这不仅是文化的熏陶,更是灵魂的铸就。

三观一体,才是道法自然

懵懂青少年,身受古今中外各类思潮和混乱泛滥的网络信息困扰,时时处于观念交流撞击、思想彷徨矛盾、情绪郁闷烦躁的心境之中。长期的紊乱和不安,不可避免地形成青少年们的病态心理。而避免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了解孩子们的性格方向,然后因势利导,帮其确立正确的“三观 ”。

有幻想才有奇迹。因为幻想是学问的基础,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从少年时期表现出的个性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走向。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成果。

洁身自好方得始终。孔子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虽然也有“食色,性也”这句话,但是正确涉及性心理的教育,仍然是青春期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每个生命个体先天拥有的能量是恒定的,如果过分贪染欲乐,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行为泛滥,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

陶冶情操引领方向。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读书明理、知行合一。明理就是要明白生命的原理、做人的道理、宇宙的真理,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读书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读书明理后,知识可以转变为文化,文化可以转化为智慧;智慧打开后,精神世界自然充实、富有,而谋生的手段和技能也会随着志趣的专一、知识的积累、心智的成熟而自然获得。可悲的是,许多家长本身做人不到位,见识也不到位,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甚至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自己做不到的事寄希望于孩子身上,拼命逼迫孩子读书学习,不仅完全忽略孩子们的个性爱好与兴趣,也不顾孩子们脑力、心智发育阶段的超负荷,一味逼迫学习,结果适得其反,因爱成害,铸成可悲的结局。许多身边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的案例足以发人深省。

“立身处世”,赢得人生。人如何学会自己尊重自己,懂得作人做事道理,并身体力行叫做“立身处世”。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应该作个什么样的人、一生应该做什么事?这是立身的问题。尤其青年人要注意,在接受学校教育后,步入社会第一步的“出处”很重要,走错了很难转回来,所以一进一退,都要恰到好处。孔子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该进的时候晓得进,该退的时候立即退,而不失其正,要做得恰到好处。

所以一个人不仅要有真学问,还要有真正的修养工夫,如此才能做到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譬如有千万元、上亿元的贿款放在面前,不但不会伸手去拿,连一丝贪念都不应产生。如汉朝的杨震,做官的时候,有人在半夜悄悄地送了一大批银子给他,杨震不肯收,那送钱的人说,现在这房子里只有你我两个人在,你尽管收下,绝对不会有人知道的。可是杨震对他说:“怎么没有人知道呢?你知、我知、天知、地知。”那人听了,良心上也受到谴责,非常惭愧地挟着那一大包银子走了。

我们设身处地想想,那么多的钱,以自己的薪水算起来,大概两辈子也赚不了那么多。又当深更半夜,而且只有两个人面对面,没有第三者在场,这是多大的诱惑!如果没有修为和定力,就很难下拒绝的决心,更难说出那句使对方感悟的名言来。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杨震说这几句话,他的心地是多么光明磊落,温语中有千钧之力,气魄多么的宏伟,这就是真正大智、大仁、大勇的具体表现。

仔细观察,有许许多多的人几十年来都没有解决做人的根本问题,活了一辈子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始终活在梦境当中,在人海中浮沉,实在是虚度光阴、愧对人生。

“立身处世”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诚意正心”。前者是外在表现,后者是内在修为。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建立你的生命,如何爱惜你的生命。我们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要有所建树。不管你学问的成就如何,官做到多大,财发到多么多,一切功名富贵都不是事业,那只是职业问题。

所谓事业,就是孔子在《易经》里下的定义,“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生的作为,能够影响到家国天下,叫事业。至于当富翁,或者做乞丐,只是职业不同。我们普通把职业跟事业两个观念混淆了、搞错了。真正的事业并不是钱多少,地位多高,而是对历史的贡献,对社会的影响力。有事业的人,可以称作:“立身”,就是顶天立地,站在天地之间,不冤枉做一个人,对历史时代有贡献、有影响。“处世”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我们怎么活得有价值,活得很合适,受人的重视爱护。

“知持后则可言持身”,一个人讲一句话,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晓得后果。后果是非好坏,事先已经很清楚了。所以要这样高度智慧的人,才可以言“持身”,才懂得人生,懂得人生就可以了解“立身处世”了。

苗,需要甘霖需要呵护,需要修枝打岔,却不能助长;花,不能风霜刀剑严相逼,却不能一味在温室里躲藏。苗壮在根,花红在土,好的家教养三观,严师养志。做好导航,青春不仅美丽,同样不迷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