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肖慕莉
一、畸恋者的道德压力
他隐去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我估摸他很可能是一个文职人员。他 40岁左右,穿一套黑色劲装,修理得很均匀的“板刷头”,宽肩瘦腰加之笔直颀长的腿,走在街上肯定“回头率”不低。然而,他的眉宇之间却尽是忧愁焦虑与绝望。
“呵,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说说话的地方,至少,你是能够理解我们的……”一挨到凳子上,他擦着满头的汗水,急切地说道。
多年以来,他一直是一个铁杆同性恋者,任多少美丽的小姐费尽心思,也难以挤进他的心里。但是,一个半月前,他邂逅了一位女教师,却意外地出现了想与之结合的冲动。他没有料到,那份失落已久的,抑或是从未有过的对异性的感应,给了他猛烈的冲击,也给了他充分的自信。
于是,望着她灼热的眼,拥着她滚烫的身体,他满怀的激情竟无以喷射——他是阳萎者 !这新的发现无疑给了他致命的一击。面对着被自己伤害的、受了委屈的女人,他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足够恐惧的从生到死后的路程。他陷入了绝望之中。
自从意识到自己有很明显的同性恋倾向,他曾多次下定决心远离那些对他构成威胁的对象。他先要按捺住这份寂寞,不去招惹他们。其次他还得坚持抵御那些“伙伴”对他的呼唤。然而,犹如戒烟者那样反反复复,他的抵抗也是远远近近总不能彻底逃脱心仪同性伙伴的诱惑。他忧伤、悲愤、羞耻。诱惑—刺激—失落—绝望—幻灭的轮番争斗中,忽然来了个温柔美丽的女教师,对他无异是绝处逢生。
但是,他失败了。作为男人的性失败使他恼羞成怒决定铤而走险,他说:“无论如何,我也要和她结婚,至少,这可以证明我是一个男人。”然而,以他的心态行为,这样的婚姻对人对己都太缺乏责任。
他却把自己逼上了心理悬崖,他甚至不愿意作放弃这份感情的假设。
“对我来说没有假的,假如我娶了她却仍不能做一个男人,我宁可去死……”
这个英俊的男子撕心裂肺地说出了他破沉舟的打算,凄凄惶惶地走了。我却在想,他的痛苦更多的是来自于伦理道德的压力与自我价值的否定。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我们社会风俗与文化对性变异者的排斥与谴责有关。畸恋者的精神心理的异常,其实与残疾人的身体残缺一样,由生理心理先天环境等诸因素综合而成。不同的是畸恋者在承受身心异化的痛苦的同时,还要承受道德压力。这与我们今天的人文水平与科学发达的程度是不相适应的。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出于基本的人道主义与“以人为本”的新伦理道德,我们就该做些科普工作,在为畸恋者减压的同时,给予他们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二、形成畸恋的客观原因
“同性恋”也许早就存在,只是这种异象从来没有机会如今天这般在通俗杂志中能够被讨论。我本人就曾接手过少女同性恋与少男同性恋的求询个案。除却性心理异常,在其它方面他们都是很正常,甚至是很优秀,然而,由于道德压力,与自我诋毁,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按照现有的医学水准定论,同性恋虽是一种由性心理变态而引起的性行为,但有一部分原因是生理上的因素 (大多数是遗传因素,经由同卵双生子同时发生同性恋行为而证实 )。另外是由激素系统的缺陷引起 (据统计同性恋的发生在男性中占 3%的比率,在女子中占 1%的比率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在心理因素中包括同性恋者的童年生长环境与教育等条件。有人是因为在与异性交往时受了异样刺激转向同性恋,也有的是因为从小被当成与原性别相反的角色哺养长大而习得了异性心理行为,导致角色错乱。具体情况各有差异,因此同性恋心理习惯程度与表现形态也各有区别。
古代和现代的许多十分可敬的人都曾是同性恋者。他们中间有些还是伟人,如柏拉图、达芬奇等。
美国心理学界有人认为,有相当多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过同性恋倾向,这既说明了同性恋有一定的普遍性,也说明了同性恋是可望矫治的。
三、实录异化心态
他是一个性格细腻的男士,应我要求把自己的种种异象心态比较真实地描述出来。
他把自己的同性恋行为描述为:
从中学至今一直有同性恋倾向,有严重的手淫史,几乎每天一次甚至两次。
喜欢身材魁梧、穿着讲究、有学识的男性。
喜欢买男性杂志、性感男星照片,以唤起性兴奋。
看到喜欢的男性设法接近,带有相思暗恋的色彩,内心渴求得到他的性爱,幻想和他性交、亲吻,甚至希望“他们追求我、爱我”。
喜欢用某首歌来表达对某个男性的思念,有时还模仿他的说话,动作、表情。
有严重的恋物癖,看到男性穿性感内衣、白色袜子的健美身材就会情不自禁地性幻想或手淫。有时设法收集自己暗恋着的同性的东西,性冲动时,闻着或者摸着这些物品达到手淫高潮。
主观思想采取被动角色,行动上主动与被动相间。
他对自己同性恋心态也有认识与分析:
“在外表上我努力装出一副男子汉气质,喜欢把自己打扮得“酷”以吸引男性和女性。把身体练得很棒,凡事讲究完美。而同事们还说我像一个女人……
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完全的同性恋,曾经有过三次与女人作爱的体验,均以失败告终。
长期的心理压力使得我身心疲惫,记忆力下降,我太疲劳了,我要改变……”
从他的表现与对自己的认识,综合起来分析,他的同性恋心理行为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有较长的同性恋史。 2.伴之以“恋物”行为。 3.不绝对排斥与女性相爱。 4.主观上有强烈的矫正愿望。
这些特点显示,他并非是一个铁杆的同性恋者,后两个特点是矫治异化心态的关键的因素与转机所在。但是,必须在了解他产生同性恋心态的诱因以后,才能对他的异象心理的产生、运作、异化过程有一个大概的把握。
四、寻找治疗策略
小学三年级时,一个男生将他带到家中,向他讲述父母昨晚的性生活 (可能父母不慎被孩子发现 ),然后玩弄他的生殖器,弄疼了他的阴茎。以后还有几位男生也时常把他带到没有人的地方抚弄他的生殖器 (估计是此事在同学中传开有人仿效 )。
从小学开始,他就暗恋音乐老师,不过没有性幻想。
中学开始和几位男同学有过“性游戏”:亲吻、拥抱、抚摸,开始暗恋英俊男性。同时也有了手淫并伴随恋物心理。稍后即有了与同性性交行为。
中学时对一位女同学也有过性冲动,并有亲昵行为。
通过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我觉得他小学三年级时的遭遇对他是至关重要的。刚开始进入青春期身心发育之初,同性少年的性欺凌给了他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是身体上的那种纯生理的性快感;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是羞恼、气愤、屈辱的集合,虽然这种情绪是负面的,但是这种强烈的心理活动带给他深刻的体验。而且,他的恋物心理也可能在此时形成;因为身心在经受强烈刺激的同时,他视觉所见的某一物件 (如黑鞋与白袜 ),会与这深刻感受一起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烙印,以致日后见到这件物品会触景生情,引起性冲动。
长期以来,他身心承载的压力尤其是道德压力也形成一种潜在刺激使他徜徉其中,阻碍着他的彻底矫正。这与小孩子私下做坏事,家长越反对他越觉得有滋味一样。
他变得脆弱,既憎恨自己,又依赖坏习惯。既向往新生,又缺乏自信。烦闷、忧郁、空虚、自负、多疑、嫉妒……这些都是因性心理异常造成的身心异化现象。
现在我们基本上对同性恋者的状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应该怎样调整矫治呢 ?因各人的发生情况不一,调整的步骤与策略也需因人而异。
对于这位男士,我提出如下建议:
1.不要从道德上排斥自己,认为自己很卑下,而要在心理上接受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正视问题,努力矫正。
2.要坚定意志远离原来的同性伙伴。实在忍不住时,可以做另一些想做的事来冲淡“呼唤”,来抵抗诱惑。
3.发掘自身的积极因素,发展真正的异性爱情来减弱同性恋心理习惯。
4.在没有基本调整好以前,不能蒙混结婚,否则,会因隐瞒真相带来负疚感,和过分的焦虑,而不利于异性性爱。
当然这些只是较抽象较原则的治疗建议。真正的矫正过程是很琐碎的并且是私人化的。我本人对同性恋者是同情的,他们被迫与世俗的“爱情传奇”隔离,尽受心灵磨难,过着充满忧伤与压力的精神生活。因此,我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关注,人们能给予他们理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