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崔洪建
2 0 1 6年的欧洲形势波诡云谲、意外连连:英国公投脱离欧盟成为从西方世界飞出的第一只“黑天鹅”,并与特朗普在美国当选总统一道,将反建制、反精英的潮流在欧美连成一片,将欧洲和西方带入一个缺乏共识、方向不明的时期。
2017年的欧洲依然会风云起伏、悬念不断:英国与欧盟将进入实质性的脱欧谈判,双方未来关系难言乐观;多个欧洲国家进入选举年,主流政党在民粹和保守势力冲击下左右彷徨;政治保守化将助长经济保护主义,封闭还是开放演变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较量;欧洲一体化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但进退两难。作为中国全方位外交和经贸合作的重点方向,欧洲的稳定和繁荣也是中国利益所在,而合作机遇来自共同应对挑战,共建“一带一路”能够为中欧合作指明方向。
社会民粹和保守政治继续风行
近年来由于经济低迷、治理乏力导致的社会民粹倾向还将在欧洲政治层面进一步展现,政治保守主义继续风行。
从2009年至今,欧洲连续经历了欧元区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潮冲击以及恐怖主义袭击的打击,在多重危机叠加的状况下,民众的不满、不安全感普遍上升,要求维护自身经济和安全利益、改变政治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社会情绪在多数国家被主张反全球化、反一体化的极右翼政治势力所利用,极右翼政党在一些国家不仅支持率稳步上升,在欧洲议会和各国议会中渐成气候,还纷纷赢得地方选举。欧洲主流政党对民粹政治的出现先是轻视,以为不过又是民众情绪一时宣泄的表现,不肯放下身段去倾听民众的真实诉求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切实的政策主张。在极右翼势力逐渐坐大之后,主流政党又陷入恐慌,为避免支持率下降,在一些政策主张上轻易地迎合极右翼势力。正是由于极右翼势力的伺机而动和主流政党的轻易妥协,导致目前民粹保守的政治主张在欧洲多数国家已经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社会基础,成为2017年欧洲政治的大风向。从3月的荷兰选举到4、5月间法国大选直至9月的德国选举,主流政党将在一系列欧洲重要国家的选举中经受民粹和保守政治的冲击。
经济保护主义抬头
政治保守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保护主义的抬头。在经济困难时期,增加对外贸易并扩大贸易顺差,成为多数欧洲国家缓解财政状况、支撑经济复苏的政策重点。但由于世界贸易整体形势不好、一些欧洲国家的产品竞争力下降,近年来欧洲对外贸易仍出现总量下降、顺差缩小的状况。同时,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逐渐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力度,唯恐被外资“买空”进而丧失对市场和产业控制权的疑虑情绪,与部分落后产业部门害怕被竞争挤出市场的恐慌情绪相互交织,也开始在欧洲持续发酵和蔓延。在此背景下,保护主义成为一些欧洲国家应对贸易不景气和竞争力不足的“灵丹妙药”。欧盟机构开始升级贸易防护体系,试图利用加速贸易救济程序、降低救济标准和增加惩罚力度等措施来加高欧洲市场的门槛。一些欧洲国家政府也開始强力介入原本由市场主导的投资领域,往往以产业保护甚至“国家安全”等莫须有的理由干预市场行为,阻碍外资的进入。在欧洲和世界整体经济形势好转之前,保护主义的不断抬头和坚持自由、开放市场理念的不断退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欧洲的主要特征。
“一体化”遭遇最大危机
2017年将迎来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但一体化本身却到了存亡攸关的时刻。随着英国脱欧谈判的展开和疑欧、反欧情绪借民粹政治而扩散,欧洲一体化的方向和路径正不断受到质疑。英国脱欧以成员国自愿脱离的方式,将欧盟体制官僚化、内部发展不平衡、一体化缺乏民意基础等内部矛盾公开化,打破了此前有关欧盟将“越做越大、越来越强”、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固有观念,欧洲一体化遭遇到自发轫以来史无前例的最大危机。迫于形势,欧盟于近期启动了贯穿全年的关于一体化前途的大讨论。讨论方案提出了一体化前途的五种设想,其中既有充满理想的“欧洲联邦”,也有无所作为的“维持现状”。但从各国自身需求出发、不再捆绑式前进的“多速欧洲”,最终将成为最为现实并可被各方接受的方案。
中欧关系面临更为复杂的政治环境
毋庸讳言,欧洲政治保守化和经济保护主义上升,给中欧合作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在欧洲政治风向变化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政治环境,巩固和提升政治互信、确保中欧合作可持续性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急于升级贸易防护体系的背景下,欧盟在处理世贸协议第15条问题上,将经贸议题政治化,将履约义务与所谓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产能过剩”问题挂钩,并以促进公平贸易、提升欧盟竞争力、保护就业为名,变相延续原有“替代国”做法,试图保持其对中国商品“市场扭曲行为”继续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权力。面对中国对欧投资的迅速增长,一些欧洲国家的抵触情绪也开始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年中到2016年,已有超过400亿美元的中资收购计划被欧洲国家否决。此外,在政治保守化倾向下,一些欧洲政治人物出于迎合保守势力的考虑,开始重新炒作涉藏、人权等问题,给中欧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但中欧之间依存互利的经贸结构、长期积累的政治互信基础,依然能够在欧洲风云变幻中抵御不良风向的冲击。尽管2016年中欧贸易额同比出现小幅下降,但降幅低于中国外贸总体下降水平,中方对欧盟出口实现增长、保持顺差。中欧双向投资均出现增长,欧盟28国对华投资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增长35.9%,德国、英国和卢森堡稳居对华投资前十位。中国对欧直接投资更超过370亿美元,同比增长76%。尽管在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形势仍难见好转,但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应在巩固现有合作基础上,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共建,深化双方在贸易、投资便利化、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抑制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
“一带一路”指明中欧合作方向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欧合作的重要抓手和明确方向。继习主席2016年出访中东欧三国,为将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打造成“‘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承接地、中欧四大伙伴关系落地的优先区域和中欧合作新增长极”打下坚实基础后,习主席2017年年初对瑞士进行的新年首访,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中欧合作的战略优先方向,还在达沃斯经济论坛发出了中国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更多担当全球治理重任的强音,赢得了欧洲内部支持自由、开放原则的有识之士的极大认同和赞赏,为今后一段时期中欧之间增进政治互信、提升经贸合作开了好头。
除增进中欧双边合作外,作为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推进“一带一路”共建的两大引擎,中欧合作还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供充沛的动力,并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中欧在第三方尤其是非洲、南亚、南欧和中东欧地区的合作将成为今后中欧合作带动“一带一路”共建的主要方向。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欧合作已经超越双边层面,具有区域和全球意义。中方即将主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德国主办的G20峰会,可以成为中欧共同支持自由、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化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在全球治理领域,中欧在共同维护和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协定》上也有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在欧洲风云变幻、全球化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能够准确并牢固地把握中欧合作的方向,就能继续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把共同责任和命运的共识牢固地树立起来,就能够为彼此真正赢得可以平等相待、患难与共的伙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