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骆降喜:带癌教书30 年的传奇老师

时间:2024-05-16

本刊记者柴玉

骆降喜,1964年出生,广西临桂人,“同安中医”的后人,广西医科大学毕业,现供职于桂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人文解剖”课题组负责人;外科医生,桂林“相约星期六”癌友联谊总会会长,桂林素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化医学”的践行者。骆降喜患肌无力、胸腺癌长达33年,历尽磨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人生跌宕起伏。已出版图书有《战胜癌症从“心”开始》《思考文化医学——一位大学老师带癌教书30年的传奇人生》。

参加骆降喜老师《思考文化医学》分享会的人挤满了北大博雅酒店的报告厅,有学者、医者、学生,还有外地赶来的患者。虽然参会前百度了骆降喜的概况,可看到讲台上一袭白衣,很瘦却显得很有力量的骆老师,还是十分震惊。

1984年,骆降喜20岁时被诊断为恶性胸腺瘤,随后做了3次开胸切除术,并发重症肌无力,4次癌转移,医生无奈放弃。骆降喜用自己的方法——“文化康复”,解决癌症这个难题。他开始读古籍经典、听古典音乐、学茶道、打太极,通过经典文化“治疗”自己。

雪上加霜,癌症又遇重度重症肌无力

骆降喜被诊断是肿瘤时,正在广西医学院读大三,正值青春年华,却遭遇癌症。随后做了第一次开胸切除手术。毕业后,骆降喜在桂林医学院教解剖课。

6年后,1991年再次发现纵膈恶性胸腺瘤原位复发又一次进行开胸切除手术。这次手术后,骆降喜的身体状态还不错,还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给家庭带来喜悦,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的琐事,骆降喜之前的规律生活被打乱了,锻炼的时间少了,心里对锻炼也越来越懈怠。

“我自信已经熬过去了,不太在乎自己的身体,以往的恶习又死灰复燃:抽烟、喝酒、大鱼大肉,我又心胸不够豁达,脾气也特别大。”

1999年开学不久,发现癌细胞胸膜腔转移。“由于我从小接受的知识教育和养成的西方科学思维,总觉得科技无所不能,科技可以搞定一切,就决定进行第三次开胸切除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很快并发重度重症肌无力。全身无力,不能行走,吞咽困难,最后发展到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命进入倒计时。医生预言活不过5个月。

骆降喜老师在学校向一位慕名而来的食道癌患者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

不断自省,变向外求为向内求

手术成功了,肿瘤也切除了,为何活不下去?那段时间骆降喜半靠在床上睡不着,一遍一遍地回想生病以来的事情,他想到了自己的外太公和舅舅,他们是中医出身,用中医的方法救过很多人。骆降喜说,太公诊病时,总是与患者交谈很久,一再鼓励患者,愁眉苦脸的患者看完病后总能眉头舒展。而且太公开完方子,还要叮嘱患者日常作息和饮食的注意事项。

“后来我想清楚了。大凡治病无外乎两个力量,即‘内力’和‘外力’。‘内力’主要指‘心力’,也就是患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疾病观、生死观等,这是文化的力量 ;‘外力’主要指‘物力’,也就是患者被动接受的各种治疗,比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生物免疫等,这是科技的力量。”

骆降喜认为,自己以前都是向外求,依靠外力的干预治疗,忽略了自己的内力。于是骆降喜做出决定:首先把儿子送回老家,其次让爱人出来上班,他一个人在家静坐、练功、反思。

在骆降喜被医生“判死刑”的那段日子,他的爱人每天早上几乎都是含着眼泪、忐忑不安地出门,晚上回家开门时手抖得都拿不住钥匙,生怕发生不愿意看到的一幕。而骆降喜凭着自己的毅力,竟然一天一天地好转,慢慢地可以站起来了。他开始扶着床、扶着墙修炼“禅步”,动作很慢:闭目,抬腿,落地,放平,呼气,导重心,意念涌泉,再迈步,叹气,放松,左右交叉……成千上万次地反复练习,终于有一天,骆降喜能扶着墙走出家门晒太阳了。

半年后,骆降喜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还能做家务。一年后,他回到校园,每天上半天班。两年后,骆降喜正常上班,还利用周末在公园“现身说法”,为癌症患者做公益讲座。

文化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强大

病从心治,求医的同时,更要自救。当疾病出现时,一定要反省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理念。“疾病的原因不仅反映在身体,更是反映在心上。因此,正心、修心、养心是必不可少的,是治病的基础。”骆降喜说,经典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可以教人修身养性,心正了,肝、脾、肺、肾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

说到癌症,骆降喜说,它其实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失眠等病症一样,都是一种慢性病。要调整好心态,转变价值观念,做到心正、修身和内守,用一种乐观、智慧的态度面对生活。

他说:“从文化的角度思考生命,让文化成为一种医疗力量。这种从人的内心出发,以人的情感温度为主的医学思维方式,就是文化医学的核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