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文/国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图/于美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干涩的秋风吹来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的秋分也接踵而至,一层层的凉意褪去了“秋老虎”的余威。然而,经过了酷暑的消耗,我们的身体却仿佛迈入“多事之秋”,脾胃虚弱、阴虚肺燥……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此时只有好好地爱惜调养一番,才能安稳地迎接严冬。那么,在白露、秋分这两个节气交替之时,该如何利用好食物这个天然的“工具”呢?
酷热退去,燥气仍烈,伤津耗液,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痰黏、皮肤干裂、大便干结等症状,防秋燥是此时饮食养生的一大要事。甘味入脾,五行中脾胃属土,土可生金,肺属金,故甘味益脾利肺,且有生津之效。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因此,平时可以多吃蜂蜜、芝麻、核桃、杏仁、银耳、蜂蜜、桃胶、百合、枇杷等滋润甘淡的食物,多喝热水、豆浆、乳制品等,有助健脾益胃、润肺生津;秋主收敛,辛可发散,应少吃辛辣的食物。
广东地区的人们,秋日最爱饮润养的汤水。如玉竹百合猪瘦肉汤、青萝卜陈皮鸭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汤等都是滋阴润燥的佳品。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之后,日夜温差逐渐增大。若饮食不当,则容易受风寒湿邪所害,引发感冒、腹泻等问题。此时要遵循“温其脾胃,寒其形体”的原则,即饮食上要注意保暖,不贪食生冷瓜果。早晚宜喝粥,既能治秋凉,又可防秋燥,如暖胃健脾的莲子粳米粥、清润肺燥止咳的莲子百合粥。还有有助于改善因夏季贪食生冷而导致的胃痛、胃胀、畏寒等胃寒表现的芝麻红枣花生粥等。
“寒其形体”,即常说的秋冻,适当地增加耐寒训练可以提高机体适应力和免疫力,避免易急性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老慢支、支气管哮喘等。
秋分时节,饮食上也应“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可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对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易脾气急躁、午后潮热、面红目赤、口腔溃疡、口渴喜饮、大便干燥的人来说,应少食辛辣,慎食羊肉等食物,多食清润的食物,如糯米、柚子、藕、梨、马蹄、百合、银耳等。而对于阳气虚弱、阴寒内生,易怕风恶寒、脸色少华、手脚冰冷、情志抑郁、睡眠不佳的人来说,最好不要食用绿豆、苦瓜、西瓜等食物,可适量食用桂圆、红枣、蜂蜜、板栗等温润的食物。
秋分时节,女性朋友们谈“燥”色变。因为,燥使皮肤干燥,嗓音嘶哑,大便不再通畅……大家开始寻找内外兼养的食物,除了多喝水,每天都要吃时令的补水果蔬最关键,什么水果最有代表呢?莫过于秋梨和柠檬了。在此,教大家蒸一盅陈皮柠檬膏,炖一壶小吊梨汤,暖暖的,润润的,让五脏六腑和肌肤濡养保湿整个秋冬。
白露
2018年9月8日
秋分
2018年9月23日
小吊梨汤是老北京秋冬传统的饮品,清甜细腻,一杯下肚,从舌尖到胃,熨帖又舒服。
原料:雪花梨500克、水1000克、九制话梅3颗、冰糖30克,干枸杞子、干银耳各20克。
做法:银耳提前泡发,梨用盐搓洗干净后削皮切小块,梨皮留下备用。水烧开,放入梨块、梨皮、银耳、话梅、枸杞子,炖煮约半小时左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
梨皮可以使汤汁浓稠清润,颜色更深,银耳会增加汤汁的黏稠度,话梅让梨汤更清甜,这些都是梨汤更好喝的秘密武器哦。
原料:柠檬500克、黄冰糖800克、新会陈皮20克、川贝母20克。
做法:柠檬用盐水浸泡清洗干净,去头尾、切片去籽。陈皮、川贝母打粉。在蒸盅里铺上柠檬、陈皮、川贝、黄冰糖,封好口,小心不要进去水汽,蒸制10小时以上。
每次取适量,泡水饮用。味道酸酸甜甜,能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美容养颜,男女老幼皆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