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毒中药也不绝对安全

时间:2024-05-16

文/韩德承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提出药物之有毒、无毒之分,对用药“有毒无毒,斟酌其宜”,即须知道哪些药物有毒、 哪些药物无毒,然后再根据临证实际情况斟酌用药。正如《素问·五常证大论》所说:“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说的是用有毒药物治疗,先从小剂量开始,病去则中止用药,如病未去,再逐渐加大剂量,以治愈为度。自那以后,所有的本草专著始对有毒的药物进行标记。

在浩瀚的中药品种中,除了标注为有“大毒”“小毒”外,绝大多数中药并未标明其有毒,故通常认为是无毒药。有的人认为,无毒中药就是绝对安全的,可以放心服用。这种“想当然”的做法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当然,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如生姜、大枣、赤小豆、蜂蜜等,其一般情况下确实不具备毒副作用,只要不过量,就可以长期服用。然而这类中药是少数。

大部分中药都有偏性,所谓“是药三分毒” 指的就是药物作用的偏性,也是药物的特性。《类经》载:“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性味之有偏也。”人之所以生病,都是因为阴阳有偏,而治疗就是用药物偏性的药理作用来纠正人体失衡的阴阳偏性状态。

一些毒性较为剧烈的中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蝎子、马钱子、生附子、蟾酥、砒霜等含有剧烈毒性成分的药物,其应用稍有不慎,即可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有关部门加强了毒性中药的管理,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一般人都不会轻易触碰。

然而,也有忽视的情况。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发生了一件事情:一批健康女性出现肾炎,而且迅速进展为肾衰竭。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女性的共同点就是都服用了一种含有马兜铃酸的感冒药。马兜铃酸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马兜铃属植物中,仅在我国就有30多种中药材含有马兜铃酸,如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朱砂莲、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等,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青果止嗽丸、京制止嗽痰喘丸、止嗽化痰颗粒、 复方蛇胆川贝散等。马兜铃酸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泄大肠等作用,但它是一种强致癌物,会导致肾小管功能丧失,引发严重的肾病反应,最终可导致肾衰竭。还有一种传统补益肝肾的中药何首乌,其所含为蒽醌衍生物大黄酚对身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肝脏损害,同时还会刺激肠道使其充血,这些损害多与何首乌的炮制不当、用药剂量过大或长时间服用有关。

除此之外,许多中药尽管是无毒的,但是偏性很强,即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会对人体的生理以及生化代谢产生明显的作用,正常人和病症不符的人群,短期内应用或许无大碍,然而长期服用就可能产生多种毒副作用,如黄连,作为一味具有大苦大寒偏性的清热燥湿药,只可暂用,不宜久服,否则多用之会败坏脾胃,贻害无穷;鹿茸具有壮元阳、 补气血、 强筋骨的功效,有显著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然而其同时会对人体的其他系统产生复杂的兴奋刺激作用,初次服用过量,会导致流鼻血等副作用;淫羊藿含有皂苷类成分,服用后可以兴奋人体性腺、肾上腺等系统,产生明显的机体功能亢进作用,但长期服用对人体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会产生一定的损害;人参是一味补益的中药,有良好的补益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用,有一些中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有“虚”,在不明自己体质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补人参,结果不但身体没有变好,反而出现了流鼻血、失眠等不适症状。

还有甘草,在典籍中均记载为“无毒”,然而其并非就是绝对安全的,长期大量应用,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自古以来,古籍上就有肾病慎用甘草的记载。医圣张仲景创制温补肾阳的肾气丸即不含甘草,后世医家据此而衍生的肾病诸方,如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都未用甘草,说明“肾病慎用甘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如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虽甘草无毒,误用致害,亦毒药之类。”

在《神农本草经》中,将丹砂、矾石、 曾青、 空青等也列为“无毒的上品”,还说此类药物“久服不伤人”,可使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实际上,这些矿石类药物均有毒,都不能长期服用。因此,要正确对待古人的经验,不可盲从,以免导致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即使是“无毒”中药也不能滥服,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辨证服用,让药物的作用真正能给人们带来健康,而应避免其毒副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