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文/黎淑贞
近日,杨大娘因为连续几天便血,到医院做了肛肠检查,结果竟检查出肠道内有几颗大小不一的息肉。医生告诉杨大娘,肠道息肉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不积极治疗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严重后果,目前已明确有相当高比例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一步一步演化过来的。
在临床上,有些大肠息肉有症状,像杨大娘这样的,但还有更多的患者并没有症状,是通过体检发现的。那么,这种没有症状的消化道息肉会不会癌变、要不要治疗?目前,消化道息肉的病因还不明确,大多与饮食因素有关,研究表明,不合理、不健康的饮食人群更容易患肠道息肉。
在人体中,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个部分。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一种隆起性的病变,就像长在肠管里面的肉疙瘩,在未明确病理性质前都可以称之为“息肉”。在肠镜下可以看到息肉的形态各异,有些长得像蘑菇,有些像桑葚,还有些像突出的小山包。
患有大肠息肉可以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性状改变、腹痛等症状,但还有相当部分大肠息肉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微。
那么,是不是没有症状的息肉就可以不用治疗呢?大肠息肉从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增生性息肉。有的息肉生长缓慢,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会癌变,可以定期肠镜检查,不一定要切除,例如,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就很低。但有一些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应尽早治疗,进行肠镜下摘除,防止癌变。
有研究表明,大肠癌中70%是由息肉恶变发展而来的,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息肉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绒毛成分含量有关,一般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就越高。因此,对于肠镜检查时发现一些直径较大、级别较高的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尽早切除。治疗消化道息肉最好的方法是内镜下摘除。
临床上一般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尼龙绳圈套加电灼切除术、活检钳除术、氩气刀凝固术、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等。对息肉进行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息肉摘除后,需要进行肠镜随访,一般1到2年复查一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