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会识尿 知晓健康

时间:2024-05-16

文/张正修

尿液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也是健康的晴雨表。小便的多少、颜色和气味是身体健康状况最直观、最重要的警告标志。懂得一些识别常识,是必要的健康“功课”。

由于个人饮食习惯的差异,排尿量和频次也各不相同。不过大体上,健康人每天的平均尿量在6杯(即1500毫升)左右,每日排尿次数在4~8次。当然,如果平时爱喝水或者饮料,尿量就不止如此了;又或者喜欢忍受干渴之苦的人,身体恐怕也难以制造出6杯的排尿量。如果不是饮水多原因造成的,每天小便超过8次,就叫作“尿频”。出现这种情况,就该检查一下身体了。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有可能是膀胱和尿道的问题;小便次数多,尿量也不少,则有可能是内科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多尿症;尿频而且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也高的,可能是肾出了问题。

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量只要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没有太大问题。少于400毫升叫作“少尿”,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大多为急性肾衰竭。多于3000毫升叫作“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多尿,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

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淡黄透亮的,就像沏的第一遍茶水。当然,尿液的颜色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饮水量、饮食的不同、服用的药物或者疾病而有所改变。如果喝水充足,则尿液呈淡黄色;如果你有点脱水,则尿液颜色会加深。尿液中的黄色多来自于老化的血细胞,它们在经历了一系列身体代谢后会被分解,最后以色素沉着剂的身份来到尿道并最终被排出体外。膀胱中的水分越少,尿液颜色越深,所以晨尿的颜色一般比较深。当然,食物和药物都可以改变尿液的颜色,如服用维生素C或吃大量胡萝卜后,尿液可能变为橙色;芦笋能将尿液变绿;蚕豆或芦荟能使尿液变成深褐色;抗抑郁药物和止痛消炎药能让尿液变蓝。发亮的鲜黄色,说明尿液中含有黄疸,或者补充过维生素B2,也就是核黄素过多;鲜红色,像洗肉水一样,说明尿中有红细胞,可能是肾脏外科疾病或肾炎,或者服用利福平等受抗结核药影响;酱油色,尿中有破了的红细胞,也可能是肾炎;白色,很少见,说明尿中有乳糜,源自前列腺炎、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淡黄、澄澈、透亮无疑是健康小便的重要标准,但尿液混浊也不必过于担心。尤其天气凉时,尿液放置一会儿后容易变得混浊,甚至放久后,尿盆底部还会出现白色沉渣。这往往是尿液析出了盐类结晶,与肾脏病无关。

泡沫多,有可能是肾脏病变的征兆,可到医院去做尿化验,如果出现蛋白尿,就是;但如果尿化验并无蛋白,泡沫多就并非异常。

正常尿液的气味是由尿液中的酯类和挥发酸共同产生的,具有特殊微弱的芳香气味。当然,尿液气味也可受到食物和某些药物的影响,如进食葱、蒜、韭菜、咖喱、酒,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后尿液可出现各自相应的特殊气味。

氨味:正常尿液内的挥发酸,放置后由于细菌分解尿素或出现氨臭味,若尿液新排出即有氨味,常提示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尿潴留。

恶臭味:可能是受到细菌感染的信号,应尽快去看医生。

甜水果味:尿液中发出这样的气味,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一种细菌的感染,应尽快去看医生。有些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会吸引一些嗜甜的细菌,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也常常散发出甜水果的味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