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晒太阳 促健康

时间:2024-05-16

文/中国科学院教授、科普作家 高 峰

晒太阳 促健康

文/中国科学院教授、科普作家 高 峰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举一小例:常晒太阳的女性比躲着太阳的女性,患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的风险要低。不晒太阳已经成为继吸烟、肥胖和不运动后,人类第四种典型的健康恶习。

欧美很多国家的民众特别喜欢阳光,在太阳下跑步、打球、喝咖啡的人随处可见,但国内主动到户外晒太阳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专家认为,以下三大担忧阻碍了人们与阳光的亲密接触:一是皮肤一晒就老化。皮肤科提倡防晒是因为过度日晒易致皮肤老化,但防晒并非一点儿太阳都不见,有些人出门就戴口罩、打遮阳伞、抹防晒霜,就有点儿过于夸张了。二是怕得皮肤癌不敢晒。长期日光照射可能引起皮肤肿瘤,但亚洲人皮肤肿瘤发病率比欧美国家低,不用因此拒绝晒太阳。当然,在紫外线较强时,正常使用防晒产品及采取适当的防晒措施还是必要的。三是吃了感光食物晒不得。感光蔬菜的确存在,但只有过敏或特异性体质的人才可能因食用不当导致皮炎等,其他人并不用担心。

不晒太阳的危害比想象更严重。将“不晒太阳”称为第四种健康恶习有理有据。首先是易患骨质疏松。常晒太阳有利于人体生成维生素D,促进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相反,不晒太阳则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增加骨质疏松罹患风险。其次是糖尿病。日晒不够导致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增加患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再次是抑郁。晒太阳太少会导致大脑分泌的褪黑素增多,加剧人体困倦、乏力;同时,会催生抑郁。临床上,因昼短夜长、日照减少导致的季节性抑郁很常见。最后,晒太阳太少还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认知障碍、勃起障碍、前列腺癌、精神分裂等疾病的风险。

而常晒太阳则有助于预防多种癌症及过敏、哮喘、近视、流感、佝偻病等常见病,还能显著延长人的寿命。那么,怎样晒太阳才是科学的呢?

每天晒半小时。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婴幼儿和儿童由于皮肤娇嫩,日晒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5~30分钟;老年人合成和利用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能一次晒太久。

避开紫外线高峰时段。晒太阳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间段。一年中,晚春到初夏,紫外线最强,尤应注意。

到户外晒。隔着玻璃晒太阳,紫外线透过率不足,不利身体合成维生素D,最好到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的户外环境去晒。如遇大风等恶劣天气,可在家里靠近玻璃晒太阳,效果比不晒也强。

配合动作事半功倍。晒太阳时,除了头部,双腿、背部也是重点。面朝太阳,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掌心朝向太阳,手指微微收拢,想象阳光洒满全身,配合深呼吸,觉得累时放下双臂,然后转过身来晒后背。重复该动作晒15分钟后,搓热双手,暖暖脸部,再散散步,能起到既晒太阳又活动身体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