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文 裴秀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自由,而不是放纵
文 裴秀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初中某班在期中考试,怀孕四个月的王老师监考。她发现叫刘某的男生作弊,进行制止。不料,刘某在王老师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脚踢向了她。王老师踉跄地扶住桌面,但身体立刻反应不支,被紧急送医救治。
刘某是独生子,父亲在部队工作,母亲与其长期居住在外公外婆家,由此受到格外地照顾。父亲回忆说:孩子在五岁时,就曾经动手打过舅舅。那天,舅舅在看电视,他从外面回来拿起遥控器就换了频道。舅舅看得用心,突然被换频道就说了他一句:“想看也不说一声,没礼貌。”他抬手就给舅舅一记耳光。当舅舅教育孩子时,外公却呵斥舅舅“有我,还轮不上你。”对岳父放纵孩子的行为,父亲早已知道,但无力阻止。刘某的妈妈也说:“我的话他也不听。一次,我不让他长时间在电脑上玩游戏,他竟然把我推倒在地。他外公不仅不批评孩子,还说我‘不会管就少管’。”
刘某对老师实施攻击行为,最直接的根源就是外公外婆长期的溺爱和对不良行为的强化。美国心理学家认为,被放纵的孩子将会为所欲为,产生暴力行为。我国教育学者李兆良先生认为,现阶段我国城乡少年儿童许多都由祖辈们带养,进行的是“隔代教育”。而祖辈们经常对孩子是过于溺爱、过分保护和无限满足。记得前苏联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娇惯孩子,迟早要付出沉重代价。刘某在家打舅舅、打妈妈,外公“独揽”,结果发展到打老师这样的恶果就不奇怪了。
教书育人本是神圣的事业,但是现在不少中学老师感到现在的孩子难管。高级教师可以工作到六十岁,但有的老师五十五岁就打报告申请退休。为什么?因为他们感到老师管严了,学生出了事,学校领导往往追责老师;有的家长和舆论工具也对老师施加压力。这些孩子要求“自由”,反对纪律约束。英国教育家尼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大声疾呼,我们应该给孩子自由。但是“自由不是说孩子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他的教育观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拥护。例如,儿童晚上外出必须按时回家,没有正当理由晚归,就要受到以后几天晚上不可再外出的惩罚。美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词:curfew,即儿童晚间必须回家的时间。现在有一部分人无根据地羡慕诸如美国的家庭教育,认为人家的教育给孩子自由。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我们中国有家教的优良传统,讲家规。而现在许多家庭却因孩子少、条件好就没有家规了,任其发展下去,现在攻击家长、老师和同学,以后很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走向犯罪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仅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仅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是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艰巨任务的。我们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对刘某等诸如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教育,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同时也要做好个别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认识问题、改正错误,做尊重他人的好学生,为遵纪守法做人打下好的基础。家庭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们要吸取教训,支持孩子的父母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而不是替代子女来做孙辈们的“导师”。社会教育在培养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不能忽视。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等都可以把遵守法规、校规,讲道德、做合格公民等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大力宣传尊师重教典型,建构良好社会风气。
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怎么办?刘某的父亲得知孩子惹了祸,很快从工作岗位请假回来,看望安慰受伤的王老师,督促孩子向王老师赔礼道歉并支付全部医药费用。父亲的做法是对的,但是还不够。我们认为父亲应该动员三代人去家庭咨询。咨询师能够通过心理教育的方法,使得三代人学会“分化”(differentiation),意思是不要被情绪左右,而失去理智。具体讲来,外公外婆要认识到:关心爱护外孙是天经地义的,一味地迁就外孙不是爱,而是害;使得父母认识到:人无完人,外公外婆教育外孙的理念和方法不是完美无缺的,不要认为他们是长辈就盲从;使得外孙认识到:外公外婆虽然爱自己,但对自己的攻击行为不加制止是害了自己。我们完全相信:通过三代人参加的家庭咨询,全家都会真正明白“自由而不是放纵”、“自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道理;我们也完全相信:刘某一定能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的好孩子和好学生。
小链接
相对于溺爱和娇惯的恶果,“吃苦”教育就十分必要了,究竟如何让孩子吃苦,吃什么样的苦呢?
1、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他。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
2、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可以让他帮你提东西。
3、孩子到了五六岁,就可以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4、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让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教他节约买文具的开支。
5、孩子放学后,让他顺便到菜场去买菜。
6、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
7、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
8、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
9、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10、孩子十五岁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这些苦。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吃苦”教育,最重要的是大人要以身作则,陪孩子一起吃苦。
责任编辑:杜宝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