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久坐久站,小心你的肺

时间:2024-05-16

文/王家铃 周素琴 张琼

久坐久站,小心你的肺

文/王家铃 周素琴 张琼

应可净

女,浙江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从事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成功救治无数疑难危重病人,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肺部肿瘤、肺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荣获第十届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奖。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侯任主委。

某日晚上,29岁的小虞突发胸闷胸痛,紧急送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检查后显示,小虞患的是肺动脉栓塞,进一步检查后,医生发现,他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形成。正是这形成的深静脉血栓,脱落后“游走”到了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十分危险。“当时的情况是,若不及时抢救,这孩子随时都有猝死的危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应可净教授分析说,由于现代人运动越来越少,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晕厥、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以及突然猝死送至医院的人也逐年增多,其中很多人患的是急性肺血管栓塞,这就非常考验医生的判断力。“肺栓塞,尤其是急性肺栓塞,每年在我院及我省由我们呼吸科主导培训交流至少十余次,所以在我院,对肺栓塞的认知和敏感性都非常高,对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晕厥患者,就连护士也会对病人进行肺栓塞的排查。”应可净教授说。

当然,除了肺栓塞,近几年空气污染、二手烟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呼吸道,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早期肺癌在胸部影像上常常表现为肺结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典案例案:

李女士是一位怀孕6个月的准妈妈,半个月前,李女士就时有感到腿痛、抽筋,她想大概是胎儿长大了,需要的养分开始变多,自己可能有点缺钙,多补补钙就好了,也没有引起重视。结果有一天突然头晕倒地,家人将其送至邵逸夫医院时,李女士已经神志不清,还未等急诊医生明确判断出病因,心跳竟然骤停。

医护人员紧急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同一时间,急诊科、呼吸科、妇产科、监护室、超声科等科室的主要医师急速赶到现场参与抢救,最终判断,李女士猝死的原因是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应可净主任果断地决定进行溶栓治疗。

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从下达溶栓医嘱、家属沟通,到溶栓药物注入病人静脉,只有短短的5分钟。推注溶栓药物2分钟后,奇迹出现了,病人的心跳恢复了,年轻的生命暂时从死神手中拉回。随后转入重症监护室,病人度过了呼吸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创口出血感染、胎儿娩出等一道道难关,10天后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应可净教授说:“孕妇猝死后溶栓还能救回来,医学界的统计数据表明,成功率不到5%~10%。为了保住李女士的生命并且让她顺利康复,我们前后出动急诊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超声科、妇产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精神卫生科、中医科、康复科等10个科室,真是整个团队都在为她努力。”

应可净教授提醒说,因深静脉血栓堵塞肺动脉导致的肺栓塞,事前症状并没有特异性,难以识别,因此死亡率高,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所以如果在血栓还没有形成,或者血栓还在下肢静脉没有流动到肺动脉时,孕产妇就能进行早期的干预和治疗,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阻止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

应可净教授特别提醒各位朋友:

首先,要多活动,尤其是孕产妇们不要久坐久站及久卧,久坐数小时,应适当起身行走数分钟,饭后适当散步,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确实需要久坐久站,那就抬高双下肢、穿上弹力袜。

其次,饮食上不宜过度摄入脂肪、糖分及食盐,多饮水,减少血液黏稠度的增加。

第三,孕妇下肢浮肿是常见现象,但如果孕产妇发现小腿单侧肿胀疼痛,尤其是活动后肿胀加重,并且比对侧小腿要粗1.5~2厘米以上,那么可能这条小腿里有静脉血栓了,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到呼吸内科及血管外科就医。

最后,既往有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朋友,应该及时就医,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医学数据:

据浙江省疾控中心统计,2007~2011年浙江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肺癌均排名首位。

“约有75%的患者发现肺癌时,都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所以肺癌死亡率特别高。”应可净教授说,她曾接诊过一名女性患者,才50岁。出现关节痛,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可能是更年期综合征。后来胸口出现了一个小肿块,她又到其他科室就诊,还是没被诊断出来。肿块变大,再到医院拍了个片子,发现是骨癌。到邵逸夫医院就诊时,检查发现肺部有数个肿块,所谓的“骨癌”已经是肺癌的骨转移。

肺癌患者没有咳嗽、发烧和气急等症状,所以肺癌早期,甚至是中晚期都不会有表现症状,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很多早期被诊断出来的肺癌,都是偶然发现的,如患心脏病、肺炎或体检需要做影像学检查等。”应教授说。

那么,肺癌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呢?应可净教授建议,首先要定期体检,其次是高危人群可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

高危人群包括5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吸烟史的男性;有恶性肿瘤家族史;高危职业者,如与放射源接触较多的人;老慢支患者;以及干咳、声音嘶哑、气急、咯血等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人。

平时体检,大多是拍一个胸片,胸片很难发现1厘米以下的结节。低剂量螺旋CT能够发现3毫米以上的结节。2011年,国际癌症机构统计使用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降低20%的死亡率。

2013年曾做过统计,截止9月,邵逸夫医院体检4万余人中,查出需要随访的肺结节有338人,确诊及可疑肺癌病例有50余例。

“CT发现的结节,80%~85%是良性的,是炎症、结核或肺纤维化留下的阴影。”应可净教授说,只有10%~15%需要随访。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位置和个数等,来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是否需要随访。

一般来说,不明原因的结节,4~6毫米的结节,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6~8毫米的结节,每3~6个月复查一次;8毫米以上的结节,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

有些人觉得拍片或做CT太麻烦,而且不经济。目前,应可净教授的相关科学研究:检测人体呼吸气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成分变化,可用于肺癌早期筛查,已发表在《癌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他领衔的《肺癌早期诊断技术基于呼吸特征气体肺癌早期仪器开发》也早在2013年被列为浙江省重大攻关科技项目。

VOCs的主要成分为烃类、氧烃类、含卤烃类、氮烃类及硫烃类等,在人及动物的呼吸气体中普遍存在。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便在人呼气中检测到200多种VOCs成分,逐渐发现其中的一些成分与不同的病理状态有关。不少研究者用改进的方法对人呼气中的VOCs进行检测,结果都显示呼气中的烷烃等VOCs与肺癌相关。

2007年,应可净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院生物传感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王平教授合作,分析了88名肺癌患者、70名肺良性疾病患者、85名健康人呼出气体中VOCs的表达谱,筛选出29种VOCs作为肺癌特征性诊断标志物,并进一步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肺癌诊断模型,其敏感性、特异性基本可达到85%以上。

应可净教授表示,呼吸气体试验与临床影像技术等相比,具有在费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优势,可用于对肺癌高危人群的初步筛查。

该课题组与浙大生仪学院合作,已研制出新型电子鼻样机,目前在多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