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医学在比试中进步

时间:2024-05-16

吴舟桥

在荷兰去大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看病,患者往往会被邀请参加某项临床研究。对荷兰人而言,去大医院看病被当成小白鼠,这简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不是说西方的医学很先进吗,怎么还会把病人当小白鼠一样做实验呢?

其实这话说反了。正是因为荷兰以及整个西方各式各样的临床研究很多,才使得西方医学水平总体而言要比我们高。

当市场上出现某种新药,它的药效究竟是不是比原来的药好,怎么判断?药厂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说这个药的好话,光听他们的是不行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光说不练假把式”,荷兰人做临床试验,在我看来就属于这个“练”字。新药是不是更好,可靠的办法就是让它和原来的药在相同的病人群体里面“比试比试”。

同样的,如果有人声称某种手术方法更好,仅凭宣传或个人经验来判斷,往往是容易出错的。只要让新旧方法同台“比试比试”,自然高下立判。

为什么要“练”、要“比试”?因为光靠“说”或者光靠“想”容易出错误。倒退二三十年,主流医学界坚定地认为消化道癌症手术前是不能做化疗的。道理很简单:化疗药物副作用大,抑制细胞分裂生长,如果用了化疗药物再做手术,伤口自然就长不好,因此手术肯定不安全,不能做!

这么合乎逻辑的道理,偏有一帮欧洲人不信,非要试一试化疗之后做手术到底会不会增加手术风险。结果出人意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连续开展了几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最终确定,原来的想法不正确———使用特定的化疗方案,不但不会增加手术风险,还能够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做临床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今后能明确回答今天还不能回答的问题。”这是我们医院宣传栏里写着的一句话。正是如此。

新辅助放化疗方案配合手术治疗,已经成为现代胃肠道癌症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在几十年前,病人是否能够从中获益,却是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全世界的病人都应该感谢那些不信邪的欧洲人。

或许有的人会说,虽然临床研究能够发现一些新方法,但至少选择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比较安全的吧?其实不然。“比试”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发现现存问题。我的荷兰导师们甚至跟外科大夫们搞起了“窝里斗”,他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某些特殊疾病,开不开刀对病情并没有影响。换句话说,之前很多经历了常规治疗的患者,可能只是做了无用功而已。

类似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很多时候研究结果一公布,整个医疗圈哗然,各国的医疗标准都会因此修改。为什么“医疗标准”还能随随便便修改?难道它不应该像很多传统医学经典一样被供奉着吗?

事实上,相比于已知,我们未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当患者问:“医生,这是不是最好的疗法?”我们只能用各种各样的限定词去掩盖现代医学的无知,例如:“从目前的证据来看,你目前的疗法确实已经是国内最好的了,但它可能还是有不足……”

在现代医学里,我们找不到传世经典,只会“比试比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