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温玉顺
美国西雅图一家看护机构推出了育幼加养老服务,把名为“跨代学习中心”的育幼院搬进老年看护中心,两头一起照顾。这种创新模式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天使般的孩子,给老人们带来了乐趣和活力,老人们则给予孩子无限的爱与关注。
区域分开共同玩乐
这家机构叫“隔代人日托所”(托幼和托老综合机构),每周五天,小朋友和老人院的大约四百名老人一起吃饭、游戏、做手工、交流。该机构的中间大厅和游戏场相连,闹中有静。一周五天,值班的老师早早等候在园里,把由家属送来的老人和孩子,分别迎进各自的专属区里。
这样做,是因为未必每个老人都喜欢孩子,或是刚好这天有些老人的身体和情绪不佳,希望静一静。保育员在安排老人们休息之后,入托老人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活动,决定开始健身,还是和同龄人玩牌,或者直接到育儿室,找小朋友们消磨幾个小时。
在这里,孩子们对老人们非常熟悉,因为他们在园里园外都是邻居。每当有老人来探望,孩子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扑过去,然后大家读书的读书,玩积木的玩积木。和在所有家庭里一样,孩子们爱缠着老人问个不停。
两岁的小希拉一定要伊丽莎白老奶奶陪着,才肯好好吃午饭,她和奶奶有说不完的话。而孩子对老人也同样非常体贴。四岁的马克斯在一次看电影的时候认识了72岁的约翰老爷爷,两人从此玩在了一起。可是老约翰总是记不得小男孩的名字,一会儿叫他马克,一会儿叫他马特,小马克斯一点都不急,每次都认真地纠正,从来没有表现出不耐烦。
有趣的是,有的老人偶尔拒绝去日托所的时候,家人的劝导语都是:“那里的孩子们需要你啊,你怎么能不露面呢?”这一招往往比其他任何方法都管用。
安全问题最重要
西雅图大学客座教授埃文·布里格斯到那里考察时发现,当孩子们走进大门,开始唱歌、表演或是给流浪汉做三明治时,原本毫无生气的老人们瞬间神清气爽。孩子们跟老爷爷、老奶奶在一起也很快乐,变得有耐心,也更懂事。这一幕给布里格斯留下深刻印象,她决定以这家老小看护机构为蓝本拍摄影片,取名“现时完美”,讲述这种生命在朝阳与夕阳阶段的碰撞。为筹集经费,布里格斯发起众筹,得到近两千人的支持,获得资金十多万美元。目前影片处于剪辑阶段,预计很快就可以上映。
老人和孩子身体都比较弱,容易生病,所以把老人和儿童安排在同一个区域内照顾,安全问题最重要。德国柏林一家“隔代人日托所”的负责人表示,该机构在这方面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在为入托者办理接收手续时,他们的一个主要规定就是,如果入托者生病了,必须留在家里休息,不能送到园里来。
在入园后如果发现有孩子或者老人生病,园方会立即采取行动。老师和保育员们都接受过相关训练,能够及早发现入托者的病情,把他们送到特设的隔离室里等待家人来接。
隔代生活弥补不足
美国这样的“隔代人日托所”目前已经达到了五百多家,数量依然在增加。德国这样的日托所也开设了450家,英国还设立了面向全球的接收老年人和双语家庭幼儿的日托所。
让入托的老年人与孩子共处,对老人的身心健康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老人们不仅变得生机勃勃,而且还会主动帮助保育员照顾孩子。
对孩子们来说,好处就更多了。很多不能与祖父母同住的小朋友,在“隔代人日托所”里,享受了与爷爷奶奶共处的时光,弥补了成长中的不足。与每日匆忙的年轻父母不同的是,日托所里的老人更有耐心,育儿经验也丰富。如果老人觉得累了,会自行休息或者做别的事情,由另一位老人或保育员接手,因此孩子们总是能受到最好的照顾。
美国纽约和犹他州的“隔代人日托所”都有带老人和孩子们春游和秋游的传统。他们的方式是,邀请入托者的家人轮流参加旅行,让老人和孩子们与家人一起享受旅游乐趣。保育员在他们的配合下,也能较为轻松地完成一路上的工作。正如德国“多代学”创始人兼作家艾卡特·冯·赫朔森博士所说:“一个人独处很难幸福,而在由不同辈分的人组成的家庭里,大家互相学习和照应,才会感到快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