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好些病不能药到病除

时间:2024-05-16

谭嘉

治疗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无疑是每个患者就医时的最大心愿,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医学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能“药到病除”。

别苛求根治痊愈

人在患病后要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对治疗结果有一个合理期待。由于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有的疾病目前病因、发病机制不清,防不胜防;很多疾病只能预防发病或减缓症状,不能根治,比如由于花粉、螨虫、动物皮毛等过敏引起的特应性皮炎。另一方面,很多慢性病现在虽然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控制病情发作和进展,比如慢性荨麻疹等。

“患者只有客观、理性地认识生命和健康规律,才能在就医时有合理期待。”洪昭光教授表示,患者就医需要具有文化、健康、科学三个素养。在科学素养方面,患者应该了解到医学不是万能的,很多疾病人类还不能认识,有的病认识了也不能治疗,有的病可以治疗但效果并不好,有的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

不要频繁更换药品

不少患者在治疗时,一见用药效果不明显就急着换药、换医生。实际上,由于药效发挥作用有快慢,疾病也有自身发展变化的固有历程,频繁更换医生和药物,增加了不必要的折腾,也不利于治疗,甚至还可能贻误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何权瀛举例说,有些肺炎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一两天没见效,就以为这种药物没有用,催促大夫赶紧更换新的抗菌药物,结果越用越乱,到头来细菌耐药,治疗更棘手。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对于慢性病患者尤为有害。如有些肺结核病患者服抗结核药还不到一周,便认为没效,改服其他抗菌药物或中药,最后丧失了治疗良机。

患者就诊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医患双方互相熟悉的过程,何权瀛建议,慢性病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最好相对固定一两个大夫,这样便于彼此之间不断加深了解,医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恰当治疗。

不能一见效就停药

“慢性病治疗不能‘打打停停。”何权瀛说,不少慢性病患者存在“症状驱动式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终身用药,但一些患者症状加重就用药、症状减轻就停药。殊不知,症状急性加重恰恰是病程進展中的一个事件,坚持用药、规范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病情的急性加重。

“患者要有与疾病长期共存的思想准备。”何权瀛特别提醒说,许多慢性疾病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进展到不可逆阶段。现有的医学水平还无法逆转器官的器质性改变,使病人恢复无病状态。但不少患者和家属总以为所有的病变都可以逆转,也难以认同要长期带病生存,对治疗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