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游戏,一生快乐的源泉

时间:2024-05-16

孙永娟

有些人做了父母之后,有一种无奈的感觉:“我不会和孩子玩。”这样的父母内心期待能和孩子一起玩耍,虽然做不到像亲子广告片里那样,但是至少会和孩子互动。还有一些父母平时几乎没有时间陪孩子,特别希望能找到一种和孩子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感情感关系的游戏。我想这样的父母,都适合读读《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一书。

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看看人们是怎么看游戏的: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健康的发泄方式;认知动力理论认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认识新的事物,可以巩固和扩大已有观念,也可以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儿童学习某种特定的游戏规则,而这种游戏规则往往和社会的要求有所联系;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精力过剩说认为,儿童体内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发泄,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机能快乐说认为,儿童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愉快;生活准备说认为,儿童本能把游戏当成是一种对于未来生活的准备;成熟说认为,游戏是个人欲望的表现……诸多说法,无论有何不同,我们都可以看到,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直接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二、是以儿童为主体参与互动的。总体说来,游戏的好处在于提升孩子的智商、情商、社交能力、快乐和健康。同时也是一种重塑孩子大脑神经系统的方式,通过游戏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行动力和意志力。

游戏对儿童如此重要,那如何做游戏呢?《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介绍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要做游戏前的热身运动,这可以避免因游戏动作太大太猛烈而扭伤拉伤。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时间,安全、情绪,以及急救上的准备工作。当然也不必因此过分谨慎,那也就失去游戏本身的放松了。

书中介绍了很多具体的亲子游戏,都有图片示例,比如:

1.枕头大战:大人和小孩,各自拿着枕头相互攻击,谁的身体先被打中五次或者十次就算输,其中的要求是不可以打头。

2.骑士决斗:这个游戏与枕头大战很相似,只不过道具不是枕头,而是软棒子。

3.水球大战:大人和小孩,各自拿着水球或者比较软的沙包相互攻击。

4.压路机:大人和孩子抱在一起,连续侧身翻滚。

5.蜘蛛侠:父亲扶着孩子在墙上快速的奔跑,让孩子体会自己有飞檐走壁的能力。

會游戏的人,都能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会升起乐观、向上的情绪,这对漫长的人生是多么难得呀。清楚了游戏的意义,有了游戏的方法,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书摘

只可惜,如今很多家庭里已经没有了打闹游戏的踪影。我们对安全问题的过度重视,让很多父母更加在意孩子磕碰的膝盖、受伤后的泪水,而因此忽略了更大的风险—贫瘠的创造力和人际互动的冷漠。令人震惊的是,如今一些美国学校居然连操场都没有。

有些父母担心,经常打闹会让孩子变得更淘气、更冲动、攻击性更强,从而陷入一种毫无规矩、混乱无序的互动习惯中,有些父母甚至担心孩子会因此患上多动症(ADHD)。事实恰好相反,禁止这类游戏反而更容易招致不良后果。比如天生喜欢和孩子嬉戏、打闹的爸爸们逐渐被边缘化,被排挤出养育圈。他们似乎只能向妈妈的养育方式靠拢,给孩子读温馨的故事,而不敢痛快地和孩子打闹一番。科技的飞跃也带来了障碍,孩子们花在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户外时间却越来越少。

即使在没有盯着电视、电脑的时候,孩子们也面临着另一种风险—被过度安排和保护。孩子的玩耍时间被成人组织、安排和干预的各种活动占据着。当然,孩子的时间需要父母参与做一些安排,但这不表示,它们可以占用孩子所有自由玩耍和打闹的时间。否则的话,这根本不叫“孩子玩”,而是“孩子被成人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