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别让手机依赖症“赖”上你

时间:2024-05-16

马志国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与手机相伴的日子?早晨还没睁眼就摸索床头上的手机关掉闹铃,公交车上打开网页查看新闻,随时随地收发短信、邮件,工作间隙阅读电子书,全天候交友聊天,查询股市行情,睡前还要躺着玩玩游戏才能安心合眼……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成为人们难以割舍的助手。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主要有六个方面:强烈关注短信;交流多通过手机进行;手机随身携带,如果没带就会坐立不安;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对劲,并刻意看一下是否有未接来电;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手机在响;有事没事总会不时拿出手机来玩玩。

说是“手机依赖症”,其实并非严重的心理疾病,确切一点说,是一种手机依赖现象(这里暂且遵从大家的习惯叫做手机依赖症)。它会影响人的学业、事业、人际交往以及身心健康。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手机依赖症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当手机代替了直接的人际沟通,当手机游戏和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了排遣无聊和空虚的归宿的时候,人们就会离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封闭与孤独、退缩与逃避等不健康心态,就会在心里生长起来,人的现实生活所需要的社会功能就会退化,进而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行为习惯导致的手机依赖

心理案例:赵维是一家文化公司的企宣,他使用手机的频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由于业绩突出,他被提升至管理岗位,从事行政工作。由于工作性质转变,接入的电话骤然减少,这让赵维很不适应。他开始感到焦虑,情绪低落,时不时地掏出手机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还经常把别人的电话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心理解析:赵维的表现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代的生活方式,使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用心理学的话说,这是因为使用手机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型,一旦这个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人就会体验到某些消极情绪。这是不少人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

心理支招:要学会自我控制,可行的方法是系统脱敏疗法。具体做法是,一点一点地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增加其他联系方式,如书信、直接见面和交流聚会,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尽量保持平静心态,多进行户外运动,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逐步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开。可能的话,还可以把手机转接到固定电话上。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心理专业人员。

性格孤僻导致的手机依赖

心理案例:大一女孩伊娜,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面对入学后的新环境,她很多时候都觉得空虚寂寞,好在入学前家里给她买了部手机。有事没事的时候,伊娜就给过去的几个同学发短信。久而久之,她离不开手机了。如果哪次外出忘记带手机,她就显得特别慌乱,十分郁闷,感觉自己被孤立了,甚至怀疑在自己外出的这段时间,一定会有老同学、好朋友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她。

心理解析:孤僻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少人出现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與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只注意自己的观念,内心体验虽深,但不善于与人交往。一旦感到没有知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闷,觉得自己与世界存在着一层隔膜。特别是新生入学后,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沟通,希望交流,需要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于是,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人际直接沟通,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

心理支招:这种情况应该从改善性格入手,让自己变得不再孤僻。性格的改善离不开生活的改变,这样的人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多建立面对面的现实的人际交往。也就是说,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接触,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如和大家一起听听音乐,在校园内散散步,适当进行一些郊游,经常锻炼身体等。大学生新生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如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等。此外,入学前还可以多与朋友或家人面对面沟通。

心理压力导致的手机依赖

心理案例:做新闻采访的陆佳,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24小时开机。她平时把手机放在包里,隔一会儿就仿佛听见手机在响,掏出来一看,却没有任何电话。现在,她只有把手机捏在手上才感到安心,如果放在包里,总觉得会错过重要的电话和短信。最严重的是,她对自己的手机铃声产生了一种恐慌情绪,每天晚上,刚要睡着时总会身不由己地惊醒,仿佛听到手机在不停地响。即使关机了,也总觉得铃声在耳边不断地萦绕,必须仔细查看后才能放心地躺下。实在没办法,她只好把电池拆卸下来才能放心地入睡。

心理解析:手机幻听不同于精神疾病中的幻听症,这往往是工作压力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工作应激所诱发的,偶尔出现,并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工作。但如果频繁发生,并且严重地干扰到正常生活,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强迫症。现代生活很容易形成心理压力,有些人的工作如同陆佳的工作那样,因其特殊性压力会更大。心理压力是不少人出现手机依赖的根源,如果工作压力让他们内心对手机铃声有一种期待心理,强烈的心理暗示就会诱发幻听。

心理支招:这种情况的关键对策是,主动进行心理减压。比如可以走一走:到野外郊游,到深山大川走走,散散心,极目绿野,回归自然,荡涤一下心中的烦恼,清理一下浑浊的思绪,净化一下心灵尘埃。可以放一放:如果不是急事大事,索性放下不去管它,过几天再说,或许会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更合理周密的打算。乐一乐:想想开心的事、可笑的事;或拿本有趣的书,读几段令人开怀大笑或幽默风趣的章节。唱一唱:唱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欢快轻松的旋律或许会唤起你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引发你对灿烂未来的憧憬。

人际依赖导致手机依赖

心理案例:大二男生小林,从小就是个依赖性比较强的人,上高中的时候与一个好友形影不离,为了可以随时保持联系,早早就成了手机一族。到了大学,人地两生,与好友相隔两地,只能靠打电话联系。上自习时,他把手机放在显眼的位置,翻书前瞄一眼手机,隔一段时间手机没震动,他就要摸一下手机,确认有没有短信。还常常感觉手机在震动,翻开手机看,却什么都没有。为此,小林心里总是不踏实,烦躁,提不起精神。

心理解析:心理学上有个自我界限的概念,说的是在人际关系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能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有的人的自我界限比较模糊,没有独立的自我,分不清自我和他人,习惯于过度依赖他人,甚至总想把自己和他人融为一体。这种人际依赖心态也是一些人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原因。

心理支招:首先要学会在心理上明确自我界限,正确理解人际关系。在与人友好相处的同时,不对人际交往抱太多的期待,学会保持距离,学会保持独立,学会在独立的生活中安顿自己的心灵。同时,再配合前面说到的系统脱敏疗法,逐步淡化对手机的依赖。

事实上,手机依赖症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摆脱手机依赖的各种方法都可以配合使用。

链接:你是否有手機依赖症?

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不是也担心自己得了“手机依赖症”?下面这个小测试可以帮助你做个大致的判断。如果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一定要小心对待。可以参照上面的方法来自我调整。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会不会觉得手机的辐射波在耳旁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会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9.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