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药品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时间:2024-05-16

“魏则西事件”引发了舆论海啸:身患滑膜肉瘤的21岁大学生魏则西通过百度搜索到莆田系参与承包的医院,后在该院用不靠谱的“生物免疫疗法”治疗,花费20万后病情恶化去世。这反映出医药方面广告宣传缺乏监督,但是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中国的药价是怎么形成的。

我国的药价改革经历过一个漫长的阶段

1)1996年,《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医保目录内药品和目录外特殊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

2)2014年,《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经过国家发改委系统内部多轮讨论通过后,开始在全国8家医药行业协会内征求意见。

3)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什么是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格

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格,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体制——在上述范围内,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及国家医保目录中的处方药,垄断生产经营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定价,约1900种;属于国家医保目录中的非处方药,及地方医保增补的药品,由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定价,约800种。

现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化竞争越来越充分,所以政府决定撒手,让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大多数的政府定价,也就取消了。那现在的药品定价机制到底是怎样的呢?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价格的形成环节其实在招标

事实上,有医药从业者反应,通常,药品的价格在招标采购环节已经被压低了,是低于最高零售限价的,相当于最高零售限价形同虚设。换句话讲,此前真正对药品零售价起决定作用的是招标采购机制,这是药品价格的形成环节。为什么你买的药那么贵?秘密就隐藏在这里。

先来说说这药品招标制度是怎么来的:设立之初,招标机制旨在通过政府统一采购,降低药品进入医院时的价格,防止企业和医院之间通过商业贿赂抬高药价。一种药品,只有先在卫计委中标,才能进入医院的采购名单。最初,药品招标采购主体是医院自身,后来逐步发展出第三方的药品招标代理机构,最后演变为各地卫计委统一进行药品招标。

所有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都由当地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统一竞价采购,形成药品目录及招标价格,其中包括基本药物、医保药品及非医保药品。医院从省级政府核定的药品目录中进行选择,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医院可在药品招标价格基础上加价15%销售给患者,但招标价格加价15%不能超过发改委规定的药品最高零售价格。

药价形成机制何时公开化

药品招标正是权力寻租的黑暗地带。有医药行业人士反应,药品的超高利润在业内并非个别现象,政府集中招标的过程不是降低药品费用的过程,不是减少返利回扣等不正之风的过程,而是相关政府部门参与药品利益分配的过程。

此前,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常用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很多,有的药品从出产到医院的中间利润甚至超过了500%。此前,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此外,药企的商业贿赂的问题也不得不提。此前,北京市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曙光曾经指出,“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品种的定价权,平均公关费用是1000万元。”花这么多钱公关是为了什么?中标啊!所以,最高零售价虽然取消了,药价还是降不下来,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的机制仍然存在,医院还是只能按照招标价格采购药品。所以,只有将药价形成机制公开化、透明化才能更好的实现更好的监督。

(据《金融视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