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文/王晓磊
大约805年,一个高考成功不久、刚刚步入仕途的青年人,开始制定了他的诗歌写作计划。这个人就是白居易。几年前,方才28岁的他就考中了进士,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以至于他得意扬扬地自夸“十七人中最少年”。后来他又陆续担任了校书郎、周至县尉、翰林学士等职务。
作为一个河南新郑出生的外地孩子,家境不很好,没有什么背景,却年纪轻轻就得到拔擢,来到首都长安做官,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
这样一个很幸运、很有前途的青年干部,会制定什么样的写作计划呢?答案让我们吓了一跳,他的写作计划居然是“负能量诗”10首。什么是“负能量诗”呢?就是专门揭露大唐社会负面内容,讽刺一些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诗。这种诗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作“讽喻诗”,说白了就是找茬儿诗、挑刺儿诗。白居易写了哪些社会负面现象呢?介绍一下题目你就明白了:
比如《议婚:当前首都民间婚姻中的嫌贫爱富现象》《伤友:长安一带社会交往中的不良风气》《五弦:京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买花:首都部分达官贵人生活奢靡腐化一掷千金》……
更重大敏感的题材还在后面:比如《不致仕:浅谈当前大唐一些中高层领导干部不肯及时退休的现象》,直指大唐的干部队伍管理问题。比如《重赋:皇上设私库搜刮民财两税法形同虚设》,这首诗更不得了了,作者炮制出了“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的耸人听闻的句子。又比如《轻肥:江南部分地区因为饥荒导致人吃人现象》——“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等于直接把大唐王朝写成人间地狱了。
自居易这组诗的实际名字,叫作《秦中吟》,意思就是“我在首都长安一带看到的不良风气”。它名义上是找问题、提意见,其实是挑刺儿,从皇帝的政德,到国家的干部政策、财税政策、文化政策,乃至首都社会风尚,都被他抨击了一遍。
唐朝写批评诗、讽喻诗的人有很多,但白居易是最扎眼的一个。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是典型的吃朝廷的饭、砸朝廷的锅。
更严重的是,除了讽喻诗之外,白居易还有一种更恶劣的诗,其创作动机更坏,引发的负面舆情更大,即所谓的“八卦诗”。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长恨歌:关于色鬼唐明皇不理朝政导致天下大乱的那一段往事》。
他写讽喻诗,还勉强可以说成出发点是好的,但写这种“八卦诗”,有什么良好动机?想解决什么问题?不纯粹是为了炒作宫闱秘闻,抹黑先皇,搞人身攻击么?
《长恨歌》开头第一句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明明是在炒作唐明皇的八卦,却故意说成“汉皇”,这是唐朝诗人一贯的指东打西的鬼伎俩,叫作“以汉代唐”,但凡要说本朝的不光彩的事,就动辄假托汉朝的名,让汉朝的皇帝背黑锅。比如要说唐朝的大明宫怎么怎么样,就故意说成是汉朝的未央宫怎么怎么样;要说唐明皇怎么样,就故意说汉武帝怎么样。白居易也玩这一套,名义上是说“汉皇好色”,其实句句是“唐皇好色”。在下文,他更是长篇铺陈,拼命渲染皇上生活腐化,荒疏政务,“从此君王不早朝”,最后直搞到天下大乱,连老婆都保不住。
他搞负能量诗,居然几乎没受什么阻挠地持续了大约10年,从805年一直写到815年左右,才渐渐消停了一些,不大写讽喻诗了。
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彻底改悔,手痒的时候仍然偶一为之。比如晚年的时候他还写了两首《恩子台有感》,又是借汉武帝时候的故事讽刺唐朝的时政,而且影射的又是重大敏感问题——皇上和接班人的关系问题。
但是白居易因为写这些诗倒霉了吗?似乎并没有。
他一生中吃了一次大亏,就是被贬江州司马,但那主要是政治斗争所致,导火索是他的越职言事——当时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刺杀,白居易上书要求严查肇事者,被政敌抓住把柄,认为他的言论不当,不符合身份。他的被贬和他搞的这些负能量诗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因为一张不讨好的嘴,自居易也确实曾被皇帝嫌弃。据说唐宪宗曾讲过:“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大意就是“白居易这小子,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俺真是不能忍”。但宪宗下令整肃他了吗?并没有。而且皇帝所指的“无礼于朕”,主要也是指他的各种谏疏,不是诗歌。
白居易平平安安地活了74岁,是最长寿的唐代诗人之一。他也是唐代诗人中结局最好的诗人之一,晚年还做到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至二品,可以说是待遇最优渥的养老闲官了,拿着“月俸百千”的高薪,也就是每个月10万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