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吃货的黄金时代

时间:2024-05-16

Tomi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吃货的时代。

那么,这个时代是从何时开始?如果有八○后九○后胆敢跳出来说这是他们的时代,那么那些要么已作古、要么已知天命的“文学大师”要不乐意了。一代文化宗师梁实秋先生有《雅舍谈吃》,大师一改做学问时的严谨严肃,美食面前,俨然一副吃货模样,醋熘鱼、烤羊腿、狮子头、炝青蛤、八宝饭、佛跳墙……看得读者涎水连连;作家汪曾祺有《五味》,这位上个世纪的作家,有名却薄利,所以书中多是寻常美食,干丝、豆腐、手把肉,还有关于吃的回忆;周作人有《知堂谈吃》,李碧华则有一整套的《饮食档案》……大师们用无可挑剔的文字向美食致敬,向制造这些美食的人们致敬。对于他们来说,借由那些记忆中散发着香气的食物,生活才能得以延续,回忆才得以鲜活淋漓。

所以,吃,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美食面前,人人平等。不过,到了现在,吃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更加富有吸引力,某种程度也要归功于愈来愈便利的交通,地球变得那么小,更不用说吃遍中国了。所以,写了《不去会死》的石田裕辅这次吃到了台湾,出发前,他“除了台湾历史之外,刻意不接收任何有关台湾的资讯”,认为“必须靠自己一步一脚印,用自己的鼻子去闻去找”。不过,士林夜市首先就给了他来台湾后第一个“下马威”,他不断在桃园市区迷路之后,终于在新竹“撞见”了反复排三次队也要一吃再吃的包子;在三义暗夜公路旁的路边摊,遇见“比鼎泰丰好吃多了”的小笼汤包,以及之后的台湾油饭、虱目鱼粥、变态刨冰、满妹猪脚……一路吃下去后,石田写出了这本《一路吃下去》,读过这本书,真让人有用舌尖丈量一次台湾的冲动啊。

与石田裕辅类似的、视吃如命的年轻人还有许崧。自称用《不去吃会死》向石田裕辅致敬的许崧,自己也是个十足的吃货。在这本书里,许崧以各地美食为主题,讲述着他妙趣横生的旅途,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揣着一颗中国胃,与或令人惊喜或叫人扼腕的异国美食狭路相逢时擦出的种种火花。从泰国到英国,从马来西亚到柬埔寨,再到尼泊尔、美国、意大利,每段旅程,必有美食相伴,当然,也免不了吃到让人泪奔的神物,不过那有什么关系,只要吃到就算圆满!

当然,也有吃得小资优雅的。居游作家韩良忆在多年钻研美食的过程中,竟根据食物特性,搭配了不同的音乐来享用美食!《我的音乐厨房》实乃吃货最高境界,对于这种段位的吃货来说,食物的色香味已经不能满足感官,还得有相宜的音乐相伴——“凉柔滑的草莓酸奶冻,我就觉得非得配上门德尔松高贵和谐的《仲夏夜之梦》不可。”在这本书里,你不仅可以了解黑松露、鹅肝等珍贵食材的由来,还能欣赏到一些小众音乐家的音乐,此书绝对是高大上吃货必备。另外还有这本《民国吃家》,在民国,慈禧的清炖鸭子脱下鸭皮游上了袁世凯的餐桌;胡适用东兴楼的酱爆鸭丁嫩滑酱香了鲁迅一生的才华;张大千用恋爱的火候软炸着扳指儿香酥脆嫩了十八岁的仕女……美食中再现的历史风貌,以及那亘古未变的生活气息,读来让人唏嘘感动。

是的,我们身处吃货的黄金时代,从美食到食事,从食事再到人生,人与食的缱绻深情,就从一顿寻常的餐食开始,所以,请好好享用今天的晚餐吧。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