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日前,在“分级诊疗时代下的信息化建设”沙龙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胤涛以其多年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为蓝本,对新时期大医院的CIO要怎么当这个问题做出了完美诠释。
医院信息科的工作
大体分为三类
一、设备相關。包括管存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电脑及周边设备。
二、软件相关。应用,包括HIS、LIS、PACS、EMR等等一线软件的应用;维护,包括数据库、各种系统权限、各种系统所用的基础数据的维护;信息化,包括项目落地前的方案准备、前期需求调研、需求论证、上报审批、做预算、立项、实施、部门协调、应用推进等等。
三、智能化。包括设计、建设和应用三个阶段。王胤涛表示,信息科的工作贯穿整个医院智能化项目建设的始终,因而分解出来的工作也特别多。以三甲医院的应用为例,医院科级干部的任期是2年,如果项目周期过长的话,项目主导人的变迁就会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加之医院智能化建设的需求也会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说,医院信息科所承载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医院信息科的工作方向
1947年,诺兰和吉布森(Nolan,Gibson)提出一个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管理的模型,称为成长阶段模型(Stages of Growth Model)。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按照诺兰模型,从以设备管理为主到以提供服务为主,最后向以管理为主转变,是医院信息科工作的必然趋势。那么医院信息科应该怎样来实现这种方向的转变呢?
王胤涛指出,现阶段医院信息科的人员构成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就是医院信息科的核心工作范围,而由一个技术部门向一个管理部门发展才是信息科最终的归宿,因而,信息科必须要为自身的发展埋下伏笔:
从工作目标上来看,要让医院信息科向决策、运营规划方向走。在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方面,信息科是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或者说,信息科能够用自己的技术路线去采集别人获取不到的东西。
从工作内容上来看,要以运营管理和数据分析为重点来进行方向的转移。
从人员构成上来看,当前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为主的医院信息科人员构成必须要转变,无论在现有的人才结构上,还是在新进员工方面,运营管理和数据分析人才的引进必须加强。王胤涛指出,如果一个信息科没有这两部分人员加入,那将永远会成为一个维护公司,甚至成为乙方的乙方。
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发展、技术迭代、市场需求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至国家下至医院,都在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流程,以达到方便患者就医的目的。那么为什么患者就医不方便呢?这是因为患者在就医之前要完成挂号、分诊,就医后,患者要交费用、取药等等。因而,大部分人在讨论流程优化的时候就会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下大部分的优化工作,只是把之前的诊疗流程电子化了。
首先,没有考虑资源问题。王胤涛表示,如果把资源问题重新考虑进入的话,手机APP完全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工作站,那么患者对接医生的时候,就可以不经过预约挂号和分诊环节,只要进入系统排队,就可以直达医生。
其次,没有考虑流程存在的必要性。王胤涛指出,现在所做的大部流程优化其实都没有必要,通过手机平台提供的云诊室功能,可以让患者直接见到医生,或者医生可以直接见到患者,只要关注了这个平台,或者只要是复诊病人,就可以直接找医生交流的等等,这些功能目前的技术都是可以实现的。此外,通过相关系统,直接将医生开出的处方分流到适合的药店,由药店通过物流第一时间把药品送达患者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思路。
“对于医院来说,如果暂时把诚信的问题忽略掉,我们会发现现有流程是基于全手工流程发展而来,很多环节的设计(或存在),是为了保证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费用能被及时确认,避免漏费。为什么病人一定要拿到缴费的单据才能拿药,是因为我们怕漏费;为什么先诊疗后付费会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是我们怕病人拿了药不给钱。既然无人超市已经出现了,医院通过剥离与医疗业务关联不紧密或非医疗核心业务来降低人力成本和资源投入的工作方式也会很快到来,信息中心现在主要工作内容也可以说是与医疗非紧密相关,若不向基于数据分据的医院业务管理方向转变,可能面临被剥离的危险。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作为信息科来说,我们的工作方向不认真考虑朝什么方向走,还只把工作重心放在设备、信息系统维护上,必然会沦为被剥离的对象。这个可能很远,但是也可能不会很远。”王胤涛如是说。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