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医疗的“六大方向三种方式”

时间:2024-05-16

在互联网医疗如火如荼、各种创业者前赴后继为之努力的时候,融资的概念也在短时间内炒了起来,融资额度和融资轮次成为了各家企业宣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点,相比初创企业的消息满天飞,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上市公司却显得相对低调,这些根深蒂固的“巨无霸”,其实早已渗透现今互联网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

约140家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的医疗类公司,公开资料中有提及互联网医疗布局约49家,能清晰的找到其布局的约为26家。上市公司的互联网医疗布局主要集中在六个方向,布局方式有三种。

“六大方向”

方向一:医药电商

主要玩家:医药企业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医药电商的A证(即国家局审批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共有33张,C证(即地方局审批的医药B2C交易平台)共计568张。

作为离药最近的互联网化的方式,医药电商成为了各家上市公司、尤其是医药上市公司发展互联网业务的首选,而在竞争激烈的B2C领域,已经有20多家网上药店或企业的年销售额过亿,据公开信息显示,太安堂旗下的康爱多、九州通旗下的好药师、康恩贝旗下的可得网、仁和药业旗下的仁和药房网等均已在2016年扭亏为盈,实现了医药电商的净盈利。

除了实现盈利之外,医药电商的销售地位也对线下的销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以某大型药店为例,截至2016年6月30日,其网上药店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已经占其零售业务的63.34%,远远超过其线下连锁药店的业务。

亏损魔咒被打破、国家政策又大力推动医药分离,药企急需搭建新的业务线,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医药电商依旧是上市公司转型的宠儿。

方向二:健康管理

主要玩家:医疗器械厂商、医药企业

近年来伴随着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概念的火热,健康管理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上市公司也频频出手布局,各种“大健康产业链”、“健康管理生态”的概念层出不穷。

所谓的健康管理,现在还是更偏向于一种概念。目前业内的健康管理多数是以慢性病管理入手进而谋求辐射全部人群,而经历了APP的厮杀、智能硬件的比拼之后,这一产业开始逐渐的走向理性,开始了服务的升级。

与药企青睐医药电商相似,健康管理的早期多数是医疗器械厂商的争夺,有据可循的有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鱼跃医疗投资的37健康等,他们多数依赖自有资源优势,从硬件入口端发力抢占市场。不过随着市场上硬件产品的丰富,不少健康管理企业开始转型平台,寻求与尽可能多的器械厂商合作。

随着健康管理的进一步升级和对于商业闭环的探索,更多的医药企业也逐渐加入这一领域。同时,在经历了血糖、血压的混战之后,健康管理的切入点也已经延伸到了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肿瘤等病种。

方向三:互联网医院

主要玩家:医疗信息化企业、医药企业

乌镇互联网医院催生了远程医疗这一的领域大热,2016年是互联网医院集中爆发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中旬,业内共有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医院、网络医院、移动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等约30家,其中三分之二为今年新建。

一个医院要有什么?医生、设备、药。一个互联网医院要什么?许可证、技术、药。

因而上市公司中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和医药企业,如东软集团、复星医药、信邦制药、以岭药业等都对互联网医院青睐有加。

这种“青睐”,更多的是对未来趋势的一种预判,业界较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互联网医院即使不是未来医院的最终形态,也一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现如今互联网医院的投资热潮,更多的像是一种提前的布局。

公开信息可以查询到现有的互联网医院一半左右都有医疗类上市公司的背景,而据一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透露,真实数量远不止如此,所有的互联网医院其实都已被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在这一个转型的赛道上,上市公司的动作显然快了许多。

方向四:连锁医疗机构

主要玩家:医美、牙科等

近几年崛起的医疗类创业热门领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消费医疗。包含医美、牙科等在内的消费医疗因为离钱最近,曾被业内人士预测为接下来三到五年将崛起的行业之一。

这一领域所谓的互联网巨头其实际业务现状对传统线下冲击较少,医疗类上市公司的布局信息也较少。随着线上医美、牙科平台越来越多对线下连锁的渗透,相信这一领域会受到更多的上市公司的关注。

方向五:精准医疗

主要玩家:医药企业、基因领域

精准医疗的布局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药品的研发与生产,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周期较长,但是项目成功后利润会非常可观。这类项目一般更受产业资本的青睐,医药企业是这一方向的主要围猎者,猎场中的“猎物”则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基因领域。

据福布斯报道,现在40%左右的新药研发经费都投入在肿瘤制药领域,基因领域更不必说,业界普遍看好精准医疗是因为其科技含量高,而在2020年大批专利药的保护期即将过去的时候,谁占据了技术的优势,谁就能赢得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

方向六:医疗大数据

主要玩家:医疗信息化企业、医药企业

大数据是公认的有价值的东西,许多的互联网初创公司发展规划中都少不了大数据这一条,但是大数据行之有效的前提是有效数据量要足够庞大,这也是现在绝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并不能满足的条件。

上市公司技术上相对成熟,同时依赖其自身多年的积淀,在数据收集上早已先行一步,开始了数据库的筹建。

倾向于大数据方向发展多数为医疗信息化企业和医药企业,前者是要将自己的优势尽可能的发挥;后者则是要在自己主要产品的方向进一步深耕。

“三种方式”

方式一:买买买

上市公司的体量较大,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的体量之后,为了公司发展也好,为了财富增值也罢,投资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一种方式。

“买买买”的好处在于上市公司依赖自身的资金、资源等优势进驻新的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丰富自身业务线;而其劣势则在于这样一种“广撒网”的方式不一定能够捕捞到自己想要的那条“鱼”,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尝试。

方式二:建建建

除了买买买之外,也有些上市公司选择依靠自身的优势去自建团队迎接互联网转型,这一点在医药企业尤其明显:

比如,仁和药业旗下的叮当快药,是依赖仁和的优势发展医药O2O;

比如,乐普医疗旗下的护生堂,是依赖乐普的优势发展医药电商;

比如,健康元旗下的杏树林,是依赖健康元的资源发展医生工具;

再比如,更多的上市公司内部孵化了很多的项目,有一些成功了的,会单独立项扶持其发展,而更多的是在内部就已经“泯然众人”了。

“建建建”的好处在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可以更好地生存;劣势则在于,上市公司孵化的项目受限较多,有时候反而更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市场的残酷考验。

方式三:兄弟,搭个伙儿呗?

跨界合作早已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更遑论目前医疗领域从业者更倾向于构建闭环。医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不同细分的上市公司在各自体量相当的时候进行合作,将双方的优势尽可能的发挥出来。

这样的联手一般多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联手,另外一种则更为常见,是上市公司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联手。

“搭伙儿”的好处在于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而劣势则更多地潜藏于未来不确定的发展因素里,一旦合作的项目和自身企业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就……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已经成立十数年或者数十年的上市公司来说,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即使没有到达“穷”的地步,也都已经纷纷求变以期长久。他们一路走来的历程见证了实业发展的时代,也和初创企业一起迎接着产业升级的变革。

来源:健康界、村夫日记、数字医疗网、基层医师公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