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上为什么起不来

时间:2024-05-16

余世存

咋就起不来呢

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到你脸上。你微微睁开双眼,伸个懒腰,神清气爽……然而,这似乎只是梦想。“睡到自然醒”在都市简直奢侈。为什么我们早上不能自然醒来?在太阳老高的时候醒来仍难以神清气爽?快到中午了,仍然头脑昏沉?

更奇怪的是,到乡野等另一个时空中出差或旅行生活几天,这毛病基本上都能迅速改变,不仅早上正常醒来,醒来时的状态也非常好,有精神,有活力。这是咋回事呢?

原因很简单,人有自己的时间。人的时间跟大自然的时间不同,跟天文时间也不同。人类时间意识的萌发和确立,经过了以自身为参照、以大自然的物候为参照、以恒星天象为参照的过程。比如在中国的商代,商人仍以农作物的播种收割周期来确定一年春秋两季,同时商人也有了二分二至等四个节气来确定一年标准时点的历法体系;到了中国的周代,四季的时间观念才确定下来,节气的发现也精准到二十四节气。这一文明史的发展非常有意义,即天地人的时间诞生有参差,人类社会虽然最后以天文统一历法时间,但中国人的经验和观察结论是,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即天文时间的演进在前,自然时间跟进,人的时间在后。时差是存在的本质之一。

和节气时间有关

以一天时间周期论,天文的开辟时间是子时(即夜半23时-1时),大自然的时间开始是丑时(即凌晨1时-3时),人的时间开始是寅时(凌晨3时-5时)。比如半夜鸡叫,商人把一天最早出现的时候命名为“寤人”,意即夜寐初醒的时候(相当于今天的零点左右),古人以鸡鸣起而行事,比如修行者三点即开始做功课,等等。

时间在人类这里不断地延后,中国人就曾把一天的开始从“寤人”“鸡鸣”不断地往后调校。生物钟是人人都知道的现象,但很少人了解并把握它。“生物钟”的存在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人有自身的时间。人类组成社会,社会把人的生物钟也往后调拨。人的一天的开始,最后调校到农业社会的卯时(又名日始、破晓、旭日,即早上5时-7时),到了现代都市社会,又调校到辰时(早上7时-9时),人类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如果有人以为朝九晚五才是人起居的正常状态,那么他应该去感受并经历一下不同时空的利益。直到今天,我们仍有相当规模的个体忠实于自己的时间。忠于自己的时间,才可能在跟天地与共同体的互动中获得自在自由。我们可以想象北极圈附近的人如何顺应天气生活,也可以了解广东地区的人们如何悠闲地喝着早茶……时间没有那么一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时间以呼应外在的世界。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些村庄仅仅因为在南北走向的大山的背面(西面),村民的起居就比大山东面的村民要晚一两个小时。这种日出日入的作息对他们来说是自然的,忠實的。

时差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可以说,直到今天,人类有超越时间的成就,但人身仍难以解决时差,只有靠自身慢慢倒过来。人类在网络时间、社会时间里可以如鱼得水,但在自身时间面前难以为所欲为。

到乡野田园中容易调整生物钟

在人的时间展开中,最严重的就是时间乱了。都市生活的时间容易乱,文明以星期的方式来做间歇性调整。我们在一周五天里疲于奔命,只求在周末两天里好好休息,不到十一二点下不来床。这周末两天的时间就是另一种时间,一种混乱的不顾天理人情人性的时间,这种时间只有在另一种时间里才能得到改善。因此周末的调整是一种文明智慧的安排,到乡野旅行则是另一种智慧。到了另外的时空中,我们的生物钟才会重新发动,回到正轨上来。

为什么到乡野田园中最容易调整生物钟?因为那远离了城市,远离了人为作息安排,跟星辰、小鸟、蝴蝶、花朵、猫狗、溪水相伴,人就逆社会、人间而上,直面人自身,在天地中调校自己,因此,人的一天就能迅速从九点钟回到破晓时分。在那个时空里,人残缺的精神被大自然疗愈,人匮乏的能量由浩瀚的天空源源不断地补给。

节气时间把天地时间都做了充分考量,人的时间以其为参照,就不会在一年中出现不必要的紊乱。节气时间比星期时间更有天地作背景作监督,它会提醒现代人:“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六月热得哭,黄瓜茄子来解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事实上,除了起床困难,身体不调、上火发炎、脸上长痘等,都是丧失时间感的结果。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节气时间,把握自身的生理心理节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里起居有时、张弛有度。如此,才能身轻体健,心神清爽自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