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回答专家:杨健,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授,中国专业人才库早教考评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婴幼儿潜能开发及儿童人格发展,著有《幼儿阅读教学指导》、《婴幼儿智力评估及其指导》、《素质教育与围棋》等著作。
Q1:我是一个职业女性,老公是海员,我有一个3岁的女儿,平时跟着爷爷奶奶,周末同我一起生活,她爸爸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寥寥可数;她今年上了幼儿园,刚入园时哭闹拒绝,园长说:“甭着急,一般过两三天就不会再闹了。”我发现她和其他家长也都是说类似的话。的确,她的话在其他孩子身上得到了应验,可我的女儿却是例外,一直处于情绪极不稳定的状态,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A: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早期教育?你能用简单一句话概括吗?”我的回答是:“早期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换句话说,早期教育就是“儿童社会化进程”。我不是在讲大道理,我要讲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忽略的一个大问题,即我们往往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牺牲了孩子的社会性。
我认为现在入园焦虑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与儿童社会化进程受阻有很大关系。学术界就提出过“儿童高楼综合征”的概念,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我本人小时候没见过多少高楼,那时走街串巷十分方便,家家户户大门敞开,就是为了便于孩子们往来。记得我们搬了三次家,每次搬家后不到一周时间,我就把周围的小伙伴全认识了,整天在一起玩“官兵捉强盗”、“老鹰捉小鸡”等游戏。现在条件好了,却家家户户紧关大门,门铃一摁,主人往往要先看看“猫眼”,确认以后再开门……孩子们被圈在高楼里,很少交际,眼界狭窄,抬头望向窗外,看到的还是高楼。
所以,我的建议十分简单:让孩子走出高楼,走向社区,走向群体。
你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带孩子走亲访友,让她多接触社会,广交朋友;还要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带她到公园、动物园、河边、海边等,一方面领略大自然,一方面结交伙伴。另外别忘了,一定要动员父亲利用在家的有限时间,尽量多带孩子出去!
Q2:我儿子2岁10个月,马上要上托班了,平时比较内向,每次早上经过小区里的幼儿园,看到一幕幕“生离死别”的大戏,看得我揪心无比。我真的很担心,到时候怎么跟儿子说“再见”?
A:我建议你不要等到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才开始突然和孩子说“再见”,而是从现在开始,在平时就练习这一招,让孩子记住并感受到挥手再见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让再见变得不那么紧张甚至是轻松快乐的。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让他觉得自己有信心能够处理这种情况。
你儿子这种情况上了幼儿园后,前面一段时间可能会嚷着不想上幼儿园,这时你一定不要批评和反驳,也不要讲大道理,只需说,妈妈知道宝宝现在还不熟悉幼儿园,熟了就会喜欢的。要不为所动,坚持每天送他去幼儿园,须知这时产生的情绪困扰是正常的适应过程。请记住:既然分离是成长的必需,我们就要允许孩子用眼泪充分宣泄,从而缓解伤痛,家长对眼泪的指责,是对孩子成长的阻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