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胜利村的好村风:“五好家庭”超过90%

时间:2024-05-16

王丹青

家住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胜利村的王贻华老人最近很开心,前两天,她刚刚从村党委书记赵晓东的手里接过“五好家庭”光荣牌。这是王贻华家庭第34次获得“五好家庭”表彰,也是胜利村第35次进行“五好家庭”评选。

从1981年第一次“五好家庭”评选开始,胜利村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从一开始只有10户家庭当选,到如今全村90%的家庭都成为了“五好家庭”——今年上半年,胜利村共评选出336户“五好家庭”。

除了每年评选“五好家庭”,胜利村还坚持优中选优,在“五好家庭”户中再评选50%以上的“十星家庭”。“十星家庭”年底额外有100多元奖品。此外,每2-3年在“五好家庭”中还会评选一次“五好家庭标兵户”,获奖家庭单次奖励300多元奖品。

在赵晓东看来,通过村民推荐打分,公开投票海选,能够更好地促进村民间相互学习,激励促进每个家庭的文明进步。

源于妇联

说起最初评选“五好家庭”,原是借鉴妇联组织当年的“五好文明家庭”评选。今年78岁的臧守祥老人,是村里的老干部。据他回忆,1981年,当时的村支书张家绪接到了包田到户的通知,一系列的问题摆在面前,比如,包田到户后如何再带动村民发展,村里邻里吵架、婆媳不和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如何改善,如何提高村民的凝聚力等等。

“其实一个人的上进、一个家庭的和睦,对这个家庭和这个村子的发展都有影响。村委会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定开展‘五好家庭评选,为的就是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以文明带村风。”臧守祥说。

今年61岁的邱玉芬大娘,当年曾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第一次评选“五好家庭”的时候,她也在场。她记得,“第一次选的时候可困难了。”

他们将20户村民分为一组,每组都配有一名村干部,不设限额,由每组村民自由讨论、评选出“五好家庭”,名单提交给村委会,村委会再排查掉不合适的,确定最终名单公示。

邱玉芬所在的小组,有一户家庭兄弟两人因为分家的问题多次大吵大闹,这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但他们却坚持要把自己的家庭评选为“五好家庭”。“评选标准第一条就是家庭和睦,他们家人吵成这样,怎么能评上呢?”为此,小组里其他成员意见很大。邱玉芬就私下里反复做工作,一次又一次召开小组会议。经过十几天的调解,两兄弟才最终解开了心结,自愿放弃了参评资格。

“虽然都是乡里乡亲的,但评选标准绝对不能松,要让大家都服气。” 35年来,正是凭着标准严、结果真,“五好家庭”评选才成了胜利村全村村民的一桩大事,人人努力,户户争先。

评选标准与时俱进

35年前,胜利村“五好家庭”的评选标准只有五条: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好;遵纪守法,按时参加村庄各项活动好;努力学习,勤奋劳动,劳动致富好;讲卫生,讲科学,生活情趣高尚,文明礼貌好;移风易俗,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好。这五条,囊括了社会治安、个人发展、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村风村纪等方面。不过赵晓东觉得:“现在来看是有些笼统的,新时期我们需要把它做得更加细致一些,赋予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2005年,在担任胜利村党委书记后,赵晓东便着手将评选“五好家庭”的规定进行了重新修订。2016年,标准再次修订,从13个方面对村民的行为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新增加了诚信创业、公益活动、安全工作等几个方面的要求。

连续34次榜上有名的王贻华老人,家里有三儿一女,他们全家一直其乐融融,村里人都夸他们的家风好。王贻华的丈夫1995年就去世了,老人就跟着三个儿子生活。儿子们都记着母亲独自拉扯他们长大的不容易,争着要母亲到自己家居住。如今三个儿子都结婚一二十年了,王贻华老人和三个儿媳相处得非常好,老人一家还被青岛市妇联授予过“五好文明家庭”。

跟王贻华老人家庭相似,村民李秀花家庭也34次被评选为“五好家庭”。有回落榜,是因为李秀花的丈夫酒后与她争吵,违反了“家庭和睦”的要求。连续这么多年当选,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儿没能获“大满贯”,家里人都很懊恼。“我最看不惯他喝多,借这个机会正好立了规矩,家里以后不许喝酒!别说,以后还真没喝多过。”说起那年落榜,李秀花遗憾里也带着点小庆幸。

李秀花干了20多年环卫工人,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以前扫大街经常会捡到钱包、购物卡之类的东西,每次李秀花都尽量联系失主,实在联系不上就交到派出所。李秀花觉得,正是自己家“本分”的家风,才能这么多次被评上“五好家庭”。

王贻华老人还记得1982年第一次被评上“五好家庭”时的场景。“那年12月,我们村评出了47户‘五好家庭,奖品是当年很时兴的双层铝锅一个。”

“以前村里都是奖给他们暖瓶、毛巾、毛毯等生活用品,从2003年开始,我们把奖励换成了实打实的奖金,数额也从最开始的每人每月30元,变成了现在的每人每月60元。”赵晓东说。

每年发放的“五好家庭”奖金、“十星家庭”和“五好家庭标兵户”的奖品都由村集体承担,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赵晓东认为,评选“五好家庭”是建设文明乡村的需要,这一“传统”坚决不能丢,“而且我们村现在富裕了,也能够承担得起了。”

胜利村还把每年的5月份作为村民素质月,在这个月的每个周六,进行医疗保健、道德法制、教子方法等的专题讲座,11年来从未间断。

几乎家家开上小汽车

胜利村原来是城边村,村里到处都是土坯墙、茅草屋、尘土路,现在都修好了,楼房林立,有公园式的村办省级示范幼儿园,也有胶州市最大的水果专业批发市场,有集交易和服务于一体的机动车市场,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特色商业街…… 更重要的是村集体有钱了,村民们切切实实得到了好处。

胜利村每名幼儿3年的入托费18000多元,都由村集体负担,老人每月领取养老金1050元左右,每名村民生活补贴达到3600元/年,考入大学的还能获得6000元左右的奖学金……如今的胜利村已经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妇联系统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山东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平安村庄”,胶州市第一个村建妇联组织村庄……一个个称号正是胜利村35年来村风建设的成果。

臧守祥老人说,村风民风的改善是村里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以前两口子吵架、不好好赡养老人,村里人都能看见,也都知道。现在不一样了,应该说文明成了村民的自觉行为,两口子吵架都不好意思大声,就怕邻居听见笑话,赡养老人就更不用说了,家家不光让老人吃好住好,还都比着怎么样让老人精神上感觉高兴。谁家有个困难、出点什么难事,也是一声招呼一群帮忙的,真觉得我们这是个大家庭。”

赵晓东说,胜利村2016年人均年收入是23460元,村里除了老幼没有闲人,不是经商就是打工。“我们村70%以上的村民都住上了新楼房,就是住在平房里的老人,家里肯定也有新楼房。像汽车这类东西已经成了村民的生活必需品,不能说家家都有吧,基本上也差不多,有些家里甚至有两辆车,小康生活在我们这儿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赵晓东颇为自豪,“而且我们村治安特别好,已经连续30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