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所有的热门IP,都是经典的冷饭

时间:2024-04-24

邓娟

当下许多热门IP,不过是捡早已被经典玩腻了的梗。经典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它们把每种套路都走到极致,既给后来者以启蒙,也让模仿者无路可走。

在阅读的世界里,经典意味着永不褪色、无法撼动。复盘近几年最火的IP,许多所谓的创意都充斥着模仿痕迹。

网络文学99.9%是垃圾——6年前,麦家语出惊人,一时成为众矢之的。事后,他补救性解释:数字听起来刺耳,但网文基数太大,仅盛大中文网每天就有7000万字更新,优秀作品未必能有0.1%。

这一论断的支持者包括郭敬明。为了表明自己不在99.9%之列,郭敬明举例说,自己每篇小说通常要重写10遍。可前有《梦里花落知多少》,后有《小时代》系列,“垃圾说”由他表述,总让人觉得幽默。

其实文学价值与载体无关,纸书同样有垃圾。只是网络文学门槛太低,让一些连语法都弄不清的人跻身写手。晋江、起点、潇湘、红袖首页的一些推荐,但凡有文学鉴赏力、有点文字洁癖的人,恐怕都读不下去;书粉的党同伐异,对作者“大大”、“大神”的吹捧,更令人大开眼界,恐怕连莎翁和曹雪芹也愧不敢当——借用这两个名字并非拜高踩低、用巨匠碾压小透明,中国四大名著都曾是不被正统接纳的通俗文学,经过时间检验才成为经典。但文学可以不论出身,却不能丧失标准。拉低网络文学下限的不是传统文学的挤兑,而恰恰是网文群体的自以为是。

即便IP在当下成为大生意,也不代表经典衰落和网络文学的雄起。即使获得收视认可,在那“0.1%”优秀作品中的优秀IP,比如穿越剧《步步惊心》、宫斗剧《甄嬛传》、仙侠剧《花千骨》,等等,虽然它们都从同期作品中脱颖而出,但在经典面前不过是炒冷饭。

甄嬛体VS《红楼梦》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应该承认《甄嬛传》很成功,可就连它最深入人心的“甄嬛体”都是抄自《红楼梦》。

“抄”有时美其名曰“致敬”。流潋紫说:“向《红楼梦》致敬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我从小到大看《红楼梦》看了十几遍,为曹雪芹的才华所倾倒并景仰他。我写古代言情小说的文风也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可以说《红楼梦》是我文学写作之路上的启蒙之作。”

受《红楼梦》启蒙原本很正常。张爱玲就坦言《红楼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但这种“泉源”关系在她作品里的反映绝不是拿来主义,她还从书粉晋升考证者,以《红楼梦魇》回馈红学。

而流潋紫的“致敬”方式,《甄嬛传》从人物设定到场景与《红楼梦》诸多“巧合”,不少情节近乎雷同。比如两书都有的“占花名”,流潋紫写甄嬛笑着说“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然后令丫环取灯笼“替我照着堂前那海棠”,而海棠和“只恐夜深花睡去”恰是《红楼梦》里史湘云的花名和花签;安陵容“取了一支看,自己一瞧,手却一松把签掉在了地上,双颊绯红欲醉,道:‘这玩意不好,说是闺阁里的游戏,可多少混赖话在上头”,与《红楼梦》里探春“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如出一辙——这不是借鉴,这是赤裸裸抄袭。

曹雪芹的文本有独特性,“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脱离时代背景照搬的“甄嬛体”,倒像鹦鹉学舌、不伦不类。俞平伯、邢公畹等学者考究,红楼语言以北京话为底子,吸收淮扬话,在不同人物上的运用是为了凸显不同籍贯、身份和个性。但《甄嬛传》里,从京城名媛甄嬛到山东姑娘沈眉庄,嫔妃、下人甚至连皇帝都口吐淮扬方言。

还有人统计《甄嬛传》的词汇形态,频频出现《红楼梦》喜用而现代汉语已不常用的词,比如“性子、园子、狐媚子”等带“子”的后缀词达6600个;这种模仿有时会闹笑话,比如《红楼梦》对儿化词极为讲究,说话带儿化词最多的是不读书的王熙凤和没文化的刘姥姥,最自重身份的贾政前八十回一次都没用过,但《甄嬛传》使用儿化词频率最高的却是号称最有才学的甄嬛。

得其形而无其神,且不说《红楼梦》,论境界《甄嬛传》连另一部宫斗剧《金枝欲孽》也比不上。红楼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金枝”虽然漏洞多,却也有如《天龙八部》般“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人性升华,而《甄嬛传》不过是一部所有男人女人围着甄嬛转,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玛丽苏女主开挂史。

《蜀山剑侠传》:奇幻想象力造就仙侠小说鼻祖

仙侠剧《花千骨》的火爆,让“蜀山”在仙剑系列后再次成为话题。其实小说写的是花千骨赴茅山拜师,编剧换成了蜀山——这是一个聪明的改动,因为在修真、仙侠、玄幻题材,蜀山意味着一个成熟的体系、现成的素材库。

开创这个奇幻世界的人是还珠楼主。1949年,学者徐国桢评述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为兽,天可隐灭无迹,陆可沉落无形……天外还有天,地底还有地,水下还有湖沼,石心还有精舍……灵魂可以离体,身外可以化身,借尸可以复活,自杀可以逃命,修炼可以长生,仙家却有死劫……风霜水雪冰、日月星气云、金木水火土、雷电声光磁,都有精英可以收摄,炼成功各种凶杀利器,相生相克,以攻以守,藏可纳之于怀,发而威力大到不可思议。”

还珠楼主曾为“中国第一多产作家”,身体虚弱时还能日写两万字,而如今公认“高产”的唐家三少是日均八千字;1930年代“蜀山”连载时,还珠楼主每十天出一本,“每一册出版的三四天内,一万册之数,一抢而空。早上开出门来,就有顾客望门而候了”。

还在连载期时,因为全国解放,政治环境的变化让还珠楼主中止写作,1956年还因“写迷信小说”被批判,这部洋洋洒洒五百万字仍未完的巨作成了永远的大坑,徒留无数悬案。尽管生不逢时、在文学史上长期被忽略,《蜀山剑侠传》却被武侠作家奉为百科全书,金古梁温都曾借用其中武功、器物、人名。对现代仙侠小说而言,还珠楼主更当之无愧为鼻祖。

如今流行的仙侠、玄幻,仍在重复还珠楼主上个世纪的桥段。还珠楼主的创作当然也不是“前无古人”,《山海经》《神仙传》《西游记》尤其《封神榜》为他提供了丰富基础。但还珠楼主在古人基础上,凭自己的天纵之才进行扩充、加工,打造了完整的得道、升仙、炼宝、布阵、造剑的中国式奇幻体系。

穿越小说: 捡马克·吐温和黄易玩剩下的梗

“穿越”如今是网络小说泛滥成灾的设定,说起代表性的作品,人们多半想到《步步惊心》或“于抄抄”的《宫锁心玉》,再就是那部暴露年龄的电视剧《穿越时光的爱恋》(2002年)。

事实上,溯本追源,时空穿越题材可以追溯到1889年的《亚瑟王朝廷上的美国人》,严肃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让一个美国小子穿越到中世纪英国,他“发明”了报纸、自行车、电话,对政府进行民主制改革,最后凭借科学改变了亚瑟王朝。

这个美式穿越故事比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早了一百年。不过,要说对中国网络穿越题材热起催生作用的,还是黄易的《寻秦记》。

《寻秦记》开启了中国式穿越的核心元素,21世纪特种兵项少龙穿越到战国,发生了一系列奇遇、艳遇,还经常背诵唐诗宋词大出风头。后来的《步步惊心》虽然更换了主角的性别,但卖弄诗词的路线一成不变。

西南大学的黎杨全总结了穿越小说高度同质化的写作模式:主角类型要么是都市白领、宅男宅女,要么是特定职业,前者有穿越的意愿,后者有穿越后的知识储备;穿越者的现代思维和剧透能力,是保证其成功的“金手指”;穿越者往往会开展一些促进经济贸易和社会变革的活动;结局往往是主角在爱情与事业、个人与国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方面大丰收。

然而,不论穿越主角的身份是杀手、特工、特种兵,还是工科博士、医学院学生、历史系学生,不论他们卖弄的是诗词还是物理、化学、军事、服装、餐饮、炒股、企业管理知识,再多的花样翻新,本质上还是在重复马克·吐温和黄易玩剩下的梗。

经典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它们把每一种套路都走到了极致,既给后来者以启蒙,也让一味模仿者无路可走。

(邱承晖荐自《新周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