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新中国做国徽

时间:2024-05-16

为新中国做国徽

辽宁省沈阳市赵成山:1951年11月,我还在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学习。东北人民政府办公厅交给我们木材工艺专业的同学们雕刻国徽的工作。我们三个年级的同学和研究生在系里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在技工张德才师傅的协助下,选择东北红松为基材,经过十多天的精雕细刻,顺利完成了任务。学校派专人送到沈阳重型机械厂,用轻金属翻砂成型,喷漆后,金光熠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便呈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面前。望着国徽,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从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对我们参加制作的师生来说,也倍感欣喜和自豪。

瞭望塔上的十一

辽宁省抚顺市全景玉:1969年10月1日,我是在黑龙江省罗北县延兴边防站的瞭望塔上度过,透过四十年前的日记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8:00我和战友小汪准时上塔站岗,查看观察记录,调好望远镜观察异国小镇。

9:00两辆伪装军用卡车开出小镇向北驶去,通过分析可能是运输战备物资。

11:30一辆T62坦克从小镇后山里开出,行驶固定路线,可能是在教练新兵驾驶。

12:00我和小汪准备吃午饭,可是不小心将饭盒掉到塔下,饭菜洒在草丛里,又不能脱岗回站,只好饿肚子。

13:20 塔下出现一头野猪,吃光了我们的饭菜,然后大摇大摆下山,若不是部队规定不准乱开枪,我早就一枪把它毙了!

15:00一艘由佳木斯开往黑河的客轮《东方红2号》驶过,乘客向我们招手致意。

15:50异国江边一群学生在打沙滩排球,我想若不是江边局势紧张,两国青年一起比赛多好啊!

17:00战友来换岗,小汪胃病犯了。我只好把他一步一步扶回去。晚上站里召开庆国庆文艺晚会,我给战友说了一段快板书《奇袭白虎团》,赢得战友们一片掌声……

时光荏苒,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中过的最愉快最幸福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国庆节。

第一次入党申请没通过

北京市张希合:1958年,我是河北省通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大学生,还被选入学生会文体部,10月1日那天,我把自己关在寝室一心一意写起入党申请书。我自信第一批发展的党员里肯定有我,结果我“落选”了。当党组织让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发言时,我把心里的怨气意见一股脑都说了出来,有许多话不合时宜。会后系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指出我发言不冷静,说我条件不错,但入党目的不明确。他说入党不是为报恩,也不是为了面子好看,更不是为了光荣。他说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是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所以一个党员要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要经得起允难困苦的考验……他的话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59年,党组织再次讨论了我的入党问题。10月1日那天,当发展党员的公告栏里出现了我的名字时,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

喜事好像公共的

辽宁省沈阳市杨云霞:1969年的10月1日既是新中国成立20年大庆之日,也是我和老伴结婚的大喜日子。

那时的喜事,好像公共事业,邻居凑份子买礼物。我记得当时收到11面大镜子,挂了一面墙。收的最多的是印有鸳鸯和红双喜的铜盆,饭锅也不少。所有礼物足足摆了一屋子,俨然一个“日杂商店”。学校的同事特别突出政治,送了我好几套《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这些“红宝书”我至今还保留着。

婚礼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中开始,我和老伴胸带毛主席像章,手捧“红宝书”,向屋子正中的毛主席像三鞠躬,高喊:“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

当时没有婚纱,没有婚车,嫁妆就是一块上海牌手表,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屋里一对木箱和一张方桌就是家具。40年过去了,现在的生活跟那时相比天壤之别,但是那时人们之间那种淳朴真诚、邻里的和睦相处都感动着我。新中国60华诞到来之际,我由衷地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劳动人民地位真高了

辽宁省瓦房店市王纪昌:1959年我在鞍钢当工人,每天都在为完成国家的钢铁计划而热情工作着。国庆前夕,当我接到参加国庆10周年庆祝活动的通知,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天刚刚亮,就和工友们赶往指定地点集合。我们穿着整齐的工装、抬着钢铁模型、高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会场。此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让我和工友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也让人们看到了我们钢铁工人的豪迈气概和坚强信念。

那天,在会场还发生了一件至今难忘的事。在大会进行中,我身边的一位工友突发疾病,领导嘱咐我照顾他去医院。当我扶着他走出会场时,突然驶来一辆小轿车停在了我们面前, “上车吧,我这车是市里安排专门接送病人的。”当时我们真是高兴坏了,也是第一次体会坐轿车的滋味儿。车到了市立医院,医生诊断处置后还不收费。看完病,司机又把我们送回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