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对待文化遗产,顶要紧的是没有功利之心,也没有沽名钓誉之感,还得是性情中人。
“要对得起祖宗”,对于社会的关注,这是霍庆顺常说的一句话。他个子不高,今年64岁,清矍儒雅,俨然一位谦谦君子。他总结自己的一生,“50年来,我没有离开年画,年画也没有离开我,我是伴随着年画长大的。”作为当前杨柳青唯一的民间木版彩绘年画作坊世家的第六代传人,霍庆顺感觉有一种巨大的责任推着他把年画传下去。他说:“年画不是一家一户的,现在不管来什么人,只要肯学,我都无私地教给他,你们要是想学我也可以教。为什么?这东西毕竟是祖先留下来的,是民间的东西,我学会了,不传下去对不起祖先,不然后人要花大力气,走弯路,因为我就走过很多弯路。”
诞生于晚明的杨柳青年画在其鼎盛的清雍正乾隆年间,全镇有300家画店作坊,手工艺人达3000多人,街上画牌相招、彩幌遥对,可谓“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传统的杨柳青年画有勾、刻、印、绘四道工序,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从内容来讲,杨柳青年画大体分为五大类,每类都有上百种作品:娃娃类,比如最出名的“连年有余”;民俗类,如过新年;仕女类,比如“仕女游春”;民间故事类,有民间故事和舞台戏;神像类,如门神、财神。每一张杨柳青年画都有一个故事,艺人要能以柔和且富于美感的笔触将故事中表达的美好企盼融入画作,并能体现节日的祥和、喜庆。
与其他年画产地如衡水武强、开封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多为套版、少有手绘不同的是,杨柳青年画拥有完全的手绘,半印半绘和完全的套版等各种手法齐备的技艺。到清末,又出现了集两者之长的霍家,三大派形成鼎足之势。
霍派五世传人霍玉堂,自幼受父亲的亲传,掌握了杨柳青年画制版工艺和彩绘艺术,在1926年创建了杨柳青镇规模最大的“玉成号”画庄。
从1980年代起,霍庆顺为了杨柳青年画的复兴,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收集有关资料及老版、老画。他在“画门子”前一练就是10多年,练勾线练了3年,练刻版练了5年,其余时间都花在印、画、裱上面。由于现在人们买年画,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收藏或者作为佳节礼品赠送他人,很少有人会在家里张贴,就需要把年画装裱起来,因此年画增加了一道“裱”的工序。而霍庆顺把自己练就成唯一一个勾、刻、刷、画、裱五大工艺全能的杨柳青年画画家,这在年画史上也是少有的。他把自己的宅院扩建成“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恢复了老字号“玉成号画庄”。 玉成号画庄年产量近万幅,每幅画可卖50元至300元不等,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霍庆顺和弟弟霍庆有以及冯庆矩和王文达被确定为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别的年画有丝网版的、铅印版的、电脑制版的、感光制版等,但霍庆顺坚持用木版彩绘,认为这才是杨柳青年画宝贵的地方:木版有干净洗练、严谨简洁的“木味”,手绘层次鲜明、色彩丰富。今天的人们更喜欢杨柳青年画传统的“木版味”,可以预料,越往后这种传统“味”的需要就会越强烈。在3D打印成为可能的时代,怎样鉴别一张真正的杨柳青年画呢?只要有五个艺人的署名就行了。
任何一项非遗项目都绕不开一个传承问题,杨柳青年画的传承现状尚属乐观。尽管好的徒弟难找,霍庆顺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担当起责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