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就像传唱在高原的民歌歌词那样,毕跃英的一生,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手里总也离不开她的那点针线活,总也歇不得。这也许是她的命,可她却这样快乐地生活着。
八岁学刺绣
彝族撒尼刺绣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刺绣美术工艺,元明清时期即在彝族妇女中盛行,直至近代石林彝族刺绣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撒尼妇女从小就传承长辈种麻、织麻、纺线、织布、缝绣的技术,并把能否刺绣作为衡量妇女才能的一种标准。
毕跃英从小就看着奶奶在院子里刺绣,花花绿绿的颜色、精彩纷呈的图案,着实让她喜爱。看着一针一线在奶奶手里从无到有化出了神奇,毕跃英就围在奶奶膝前缠着要学刺绣。经不住可爱孙女的软磨硬泡,毕跃英八岁那年,奶奶终于开始教她刺绣了。同龄的孩子有的上学去了,毕跃英却一边在家里帮着哥嫂照看孩子,一边练习着刺绣。
练到如今,毕跃英已经六十三岁,也成为奶奶了。毕跃英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八点开始刺绣,给家人做好中午饭,下午接着绣,做完晚饭又绣到深夜,从不间断。像奶奶一样,毕跃英喜欢刺绣,甚至做梦的时候,她也常常想着怎么绣出新的样式。如今,毕跃英已被评为撒尼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如果她的奶奶知道了也一定会高兴的。
活到老学到老
凭着彝族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撒尼刺绣的热爱,毕跃英把爱好变成了事业,靠出售绣品每年收入1到2万元,供孩子读完了大学。在多年的实践中,毕跃英几乎学会了彝族所有刺绣种类,单是挑花的针法就有8种,花样有20多种。如八角花、太阳花、三弦花、月亮等,多为几何图形,代表着彝族文化。
刺绣是个累人的精细活,毕跃英的绣品针脚细密,图案精致,以至于一些人怀疑她是用笔照着尺子打出来的。毕跃英回答说,“完全不是,撒尼刺绣的精妙之处在于我们不用任何尺或笔来刻画,完全凭经验,在空白绣布上计算经纬度来创作,图案都在心中,且一针都不能错。”
成年累月的刺绣,让毕跃英的视力下降很快,现在她刺绣的进度比过去慢多了。但这并不妨碍她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创新,新的设计、新的图案总是会出现在她的绣品里。现在,除了包头、围腰、披背等传统绣品,毕跃英还开发出了汽车坐垫、钱包等时尚单品。
近年来,毕跃英的绣品声名远扬,陆续有国内外的游客专程前来找她订制购买绣品,让她成为乡里远近知名的人物,她也成为撒尼刺绣的省级传承人。她的多项作品,被北京民族文化宫、云南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可贵的坚守
曾经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现在孩子们都工作了,家庭条件也变好了,毕跃英已经把撒尼刺绣当成了一种文化的坚守,一种单纯的爱好。
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起来后,市面上出现了众多的刺绣企业,产品参差不齐。虽然毕跃英也屡屡创新,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东西,有些方面毕跃英不愿意改变,她仍然坚守着原汁原味的撒尼刺绣风格。有两件事,毕跃英一直保留着传统特色。
一是配色。毕跃英说,“以前老人都是从白线开始,现在这些年轻人,绿色也不管,红色也不管,想怎么绣就怎么绣,我一直都是老一套。”白色、粉红、金黄、绿色、大红五种颜色是撒尼刺绣的基础颜色,这种组合对比强烈,火而不辣、素而不冷,在毕跃英的绣品中这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二是用线的材质。毕跃英坚持用蚕丝线,她说,“几百年前就是用这个,不要说我们撒尼,其他族刺绣也是用丝线。不用蚕丝的话,绣出来我心里不踏实。”蚕丝线细腻自然的质感,是现代机用线无法带来的原味。另外,蚕丝线经久耐用,许多撒尼人祖辈传下来的绣品如今仍然光泽如新,韧度依旧。这些是哪怕特别结实的现代机用线也无法达到的效果。
目前像毕跃英一样系统掌握彝族撒尼刺绣技法、样式、配色等内容的民间刺绣人屈指可数。毕跃英的每一幅绣品,都倾尽了心血,她已经不舍得卖自己的作品了。毕跃英特别希望把这种独特的撒尼风格手艺传承下去,每当有人前来讨教,她都要热情地教大家,她总是说刺绣的时候一定要快乐,心情不快乐就出不了好的作品。如今,毕跃英已经培养出了马琼芬、张琼英、金树兰、潘永仙等传承人,她希望周边的妇女既能传承撒尼刺绣又能共同致富,快乐地生活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