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林惠娥
我们知道有史以来,犹太民族便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总是与动荡、流离颠沛时时相随相伴,国土丧失、家园被毁坏、财产被掠夺,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在反反复复的得而复失后,他们深深地明白了一条真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若想不被灭亡,惟一可以依赖、且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只有知识,这也是犹太民族一贯重视教育的原因。也正是这种悠远的教育观念才使得每一个犹太人的内心,都不知不觉地竭力避免着这样一个结果——成为一个无知识的人。所以,如果有人问犹太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得到答案一定是——智慧。
事实也是如此,在欧洲,就曾有法律明文规定犹太人不能拥有不动产。犹太人只好干别人不干的事情。因此,在欧洲历史上,凡是做“抽象概念”事情的人全是犹太人。在这种条件下,犹太人自然会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在近代,犹太民族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几十年来,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犹太人在智力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智慧教育
“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那他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呢?”——《塔木德》
“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伊扎克·纳冯
“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惟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塔木德》
智慧就是财富
几乎每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具备理性的思维方式。每个孩子都要回答这一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的以不同寻常的方式代代相传。
以色列的“胎教大学”
“婴儿断奶时就应开始受教育。”——《塔木德》
“儿女是真神所赐的产业。”——犹太格言
红极一时的小童星秀兰·邓波聪慧之极,据说是得益于成功的胎教。就在人们还似信非信之际,犹太人则用他们的一项实验证明了胎教确实能使一个孩子聪明异常。
1968年,一位名叫雅伯尼的妇产科专家在以色列创办了一所“胎教大学”。这所大学的学生都是一些5个月大小的胎儿,每天,他们都会躺在妈妈的大肚子里去上一些诸如:语言、音乐、体育、阅读、排练短剧等课程。一天3次,每次5分钟。
可别小看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课,效果还挺显著。他们当中第一个毕业的“学生”名叫施拉特,是一个工人的儿子,小施拉特出生后4个月就会讲话了,比没上过“大学”的婴儿足足提前了6个月以上。当他长到4岁时,已能流利地讲英语和希伯来语了。当然,“胎教大学”的其他“毕业生”也有不俗的表现,这些婴儿明显地更为聪明、伶俐,更容易理解数学和语言并能更早地认识他们的父母。在听、讲、使用语言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另外,由于他们在“学校”里提前上了体育课。所以,当出生后,翻身、爬行、坐起,及行走等动作明显早于一般孩子。
此外,大学里的犹太教育家们还让准妈妈们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他们还建议这些准妈妈不要忘了打扮自己,因为衣着也对人的心情有着很大的影响。
不论你信不信,据耶路撒冷的两位教授所做的另一项胎教实验表明,在127名参加实验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中,80%的孩子智力超常。
舔书的民族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而被禁止。犹太人不禁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
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在提问中成长
“好的问题常会引出好的答案。”——《塔木德》
“假如所有人都向同一个方向走,这个世界必将颠覆。”——《塔木德》
“自己不去思考和判断,就是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别人让别人帮你看管。”——《塔木德》
一位中国学生寒假时到美国看望表姐一家,期间他结识了他们的邻居利娅。并开始了他的记录:
利娅是以色列人,为人开朗大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利娅自己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独立承担了抚育孩子的重任。
我开始不知不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希望能够发现犹太人精明的头脑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秘密。没多久,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正和我聊天的利娅马上迎了出去,陪他一起走进了房间。进门之后,利娅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他。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今天一天中所提的问题,有的是同幼儿园老师的,有的是同班小朋友的……问题千奇百怪: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二三十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利娅。“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这没什么,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常问她,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刚开始时,她认为今天和昨天、明天并没有什么不同。爸爸没有责备她,而是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从那以后,利娅觉得日子的确不一样了,因为每天都是那样新鲜……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永远的探求心境!
聆听孩子
弗洛伊德家庭里经常召开“家庭会议”。依据犹太教的规定,父亲是当然的“会议主席”。这些家庭会议要家中遇到的一切难题和重要事务。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年幼、未成年的孩子都要参加,并可以发表意见或举手表决。在这些会上,弗洛伊德往往能发表出令人信服的意见,以致连他的父母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来的意见,而采纳弗洛伊德的意见。
有一次,家庭会议研究给弗洛伊德的小弟弟取什么名字的问题。弗洛伊德主张这位比他小十岁的弟弟取名亚历山大。他解释说,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他还向大家滔滔不绝地引述了与此有关的一大段关于马其顿凯旋进军的故事。最后,全家人都接受了他的意见,给小弟弟取名为亚历山大。
要知道此时的弗洛伊德还只是一个乳臭未脱的小孩子,但是,他的父母就已经如此重视他的意见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对孩子的口才教育是何等重视。
犹太人坚持认为,语言乃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最有力的工具,语言能力的高低与智力测验的成绩关系极为密切,语言能力越高将来学习其他的知识大都能够学得更多、更快,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比较容易成功。
笑对生活
“笑对苦难,它最终也将会向你露出微笑。”——《羊皮卷》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透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呢?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塔木德》
节日与记忆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犹太民族一直背负着真正意义上的流离失所的苦难。从公园70年,罗马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对犹太人大肆杀戮起,犹太人失去了家园,成了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开始了在世界各地到处流散,到处受迫害、歧视、劫掠和残杀的苦难历程。诸如,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对犹太人的劫掠、欧洲各国对犹太人的歧视压迫、到二次大战期间这一民族的悲惨发展到了顶峰——纳粹集中营数百万的犹太人被残杀。直到2000年后的1948年才重新建立起以色列国。
这就是为什么犹太人试图要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的原因。他们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发生的一切。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所以,每年犹太人都要过很多用以怀念历史的节日,比如逾越节——这可能是犹太节期中最大而且历史最悠久的一个节日。
在这天,他们在享乐的同时,还规定每个人必须吃一种很粗的面包,还有一种很苦的野菜叶,因为这些代表着屈辱和失败。
晚宴上,每人要喝4杯酒,以纪念犹太祖先在埃及受的苦难,以及在上帝的指引下,摆脱奴役,回到迦南地这一历史事件。
这时家中最小的孩子,就节日礼仪分别提出4个问题,即:今晚为什么不同于其他夜晚?为什么只吃无酵饼?为什么要吃蘸盐水的苦菜?为什么今晚要倚着椅背吃?问题提出后,全家人依次诵读《哈加达》和《出埃及记》,就这些问题作出答案。
美丽人生
“幽默的人是拥有智慧的人。”——《羊皮卷》
“只有幽默就能使人放松心情,而惟有贤者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保持着放松的心情。”——犹太格言
这是一个故事中的人物,但故事又是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
身陷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Guido为了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创伤。面对纳粹的恐怖于残酷,他尽量让自己若无其事地为儿子编织了一个超级故事,让小Joshua相信这一切灾难只是一场游戏,并死心塌地的将游戏进行到底。伟大的Guido,为了让这场游戏进行的合情合理,将艰苦的条件解释成完成游戏的必经的考验,那些呼呼喝喝的纳粹士兵是游戏秩序的维持者,每个人都想赢得终极大奖——一辆真正的坦克,为此小Joshua必须忍耐饥饿、永远躲在隐秘的角落。为了使谎言更加圆满,一句德语也不懂的他冒险为纳粹军官做翻译,将残酷的集中营纪律解释为游戏规则,每天搬铁块累得要死,回来依然笑容满脸地对小Joshua畅聊今天又拿到了多少多少分,等拿够100分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赢得坦克了。
无疑,Guido先生是在对儿子撒谎,但是当谎言上升到爱的高度,当死亡的阴影变成游戏的背景,当Guido做着鬼脸迈起滑稽的正步从儿子面前经过,走向死亡的时候。Joshua长大后必将以他曾拥有那样一个伟大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故事结束时,小Joshua钻出柜子,站在空无一人的集中营广场上,站在父亲Guido曾对他做鬼脸的地方,环顾四周。一辆美军先锋部队的坦克从街角转出来,这是一辆真正的坦克。小Joshua坐在坦克机枪手的臂弯里,一边嚼着美国牌巧克力一边兴奋的四处张望,他赢够了1000分,这是他应得的奖赏。
有人说,笑是水,犹太人是鱼。在艰难的生活中,犹太人就是依靠着这种乐观的心态,使灰暗的生活变得有了一丝亮色。在犹太人眼中,乐观是只有强者才能拥有的特权,乐观既代表了强人的韧性,也代表了强人的胆量。犹太人认为只有那些强人,那些在苦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才能随时随地地运用自己的乐观。
走!冒险去!
“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辈。”——《塔木德》
如果有一天,您的女儿回到家突然宣布,她将来要当一名职业斗牛士,而您的儿子却说他将以赛车为职业时。您该说什么呢?能说:“女孩子不能去斗牛”或者是“哎呀!那可是一种危险的工作”吗?
你知道犹太人对此会说什么吗?在他们的《羊皮卷》中,我们找到了这句话:风险往往是和收获成正比的。
有人说那是投机,可“投机”这个名声不怎么好听,犹太人更愿意把它称为“冒险”。在犹太人看来,风险越大,回报越高。
也许就是因为漂泊不定的生活迫使犹太人不断冒险,久而久之冒险便成了犹太人的习惯。这种精神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所以,犹太孩子总是敢于想象,敢于实践,而这些都是受到家长的支持与鼓励的。
朋友分等级
犹太人父母总是用这样一句话来吓唬孩子,“跟狗玩,就会有跳蚤上身。”意思和我们中国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差不多。
他们将朋友分为3种:第一种是像面包一样的朋友,不可或缺;第二种是像酒一样的朋友。偶尔需要;第三种是像狗一样的朋友,不注意躲闪,就会引得跳蚤上身。
所以,为了孩子择友方便,多数犹太人家长都要事先信誓旦旦地让孩子记住以下交友信条:
许多人向你祝贺,但真正的朋友万里挑一。
如果你想要得到朋友,那需要患难见真心,切不可轻信。
一些人是阶段性的朋友,在你危难时他就会离你远去。
一些人是酒肉朋友,在你幸运时对你笑脸相迎,在你不幸时逃之夭夭。
某些朋友翻脸不认人,一有利益冲突,就会变成敌人。
一位忠实的朋友,就像一顶牢固的帐篷,会为你遮挡风雨。他是无价之宝,不要轻易忘掉。
总之,在犹太人看来,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朋友是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正如他们的格言:“走进香水店,就是什么都不买,也会沾上芳香的气味。”——有了好朋友,生活才会放出绚烂的光芒。
妈妈的话
“父母要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圣经》
“一个母亲的影响抵得上一百个学校的老师。”——犹太教育家弥赛亚
犹太人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注意你们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你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已铭刻在儿童记忆里,决定着他们的未来。”
以下有一个故事,充分显示了犹太人言传身教的教育成果。
有一天,美国一个年轻的犹太妈妈和她的儿子去街上买东西,
在公共汽车上,一位青年挤进车厢,身上背着一只大书包,重重地在这位年轻妈妈的脸上碰了一下。
儿子问:“妈妈,痛不痛?”回头看了那位青年一眼,又嚷了一句:“真可恶!”
年轻的妈妈平静地说:“不,这位叔叔不是故意的,不能这样说叔叔。”这时,那位青年也连声说“对不起”。儿子看着,听着,点头笑了。
没过几天,妈妈下班后到学校去接儿子,发现儿子的下嘴唇肿得很厉害,皮都破了。妈妈自然很心痛,就去问老师是什么回事,老师也很奇怪,因为她既没有听到孩子哭过,也没看到他来报告。问他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对老师说:“妈妈,小朋友不是有意碰我的呀!他已经很害怕了,我再去告诉老师,他会更加害怕的。”
妈妈对别人的谦让,使儿子也懂得了谦让待人,谅解别人。
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犹太人特别强调家庭环境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他们认为,父母的“不言而教”对幼儿来说是最好的教育。
生活中,父母的言语、行为和姿态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能力与性格的形成。也就是说,父母日常的所作所为,就是对孩子的身教。所以,请您今后一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正在看着,学着呢。
钱财教育
“《圣经》散发光明,金钱散发温暖。”——《塔木德》
金钱观念的培养
世人皆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有经商头脑的一个种族,但是,如果我们为你揭示了他们的教育秘密,你会发现犹太人并非天生就会做生意。他们的经商天才其实是父母一手锻造成的。
犹太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为他的孩子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虚拟的市场经济。由自己的妻子做“总经理”,当孩子做家务时,妻子则会根据每个孩子做家务的情况,给他们零花钱,但是他给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而且比一般的家庭要求更严格。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让孩子们学着记帐,要求孩子们在每天睡觉前记下当天的每一笔开销,再根据记录情况给与奖赏或扣除零用。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是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
多数犹太人都和洛克菲勒一样,往往在孩子还是幼年时,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关财富方面的教育了。
当他们的孩子刚满周岁时,你知道他们以什么为礼物送给孩子吗?食物?玩具?衣服?通通不对,他们的礼物是——股票。多么实惠!这是他们民族的惯例,尤其是北美的犹太人。
一旦孩子长到3岁,有关金钱方面的教育便真正开始了——
3岁时,父母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时,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带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时,让他们知道钱是怎么赚来的;
6岁时,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并加深“钱能换物”的理财观念;
8岁时,教他们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并且把钱存在银行里;
9岁时,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时,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就能在有大笔开销时使用;
犹太人认为,钱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钱会给人带来好运,并将它看作是敬神的工具。
对于孩子,犹太父母则用浅显的话语为其解释说:要对钱保持一颗平常心,甚至把它视为一块石头,一张纸,我们犹太人才不会把它分为干净和肮脏,在我们心中钱就是钱,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因此我们尽管孜孜以求地去获取它,但当失去它时,也不会痛不欲生。
钱=劳动
“金钱是犹太人世俗的上帝。”——犹太格言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塔木德》
犹太人认为,勤勉或懒惰很少来自一个人的天性,很少人一生下来就是辛勤的工作者,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懒惰虫,而大多数人的勤勉或懒惰都是习惯所致。此外,跟孩子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也都有很人的影响。
犹太家庭对孩子的勤勉教育是从家务劳动开始的,而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大致如下:
3~4岁的孩子必须做到:
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洗衣房;
帮助父母收拾房间和玩具;
协助父母把干净的衣物放好。
4~5岁的孩子必须能做到:
给家里的植物浇水,
协助大人摆放和整理饭桌;
洗碗;
喂宠物。
为6~8岁孩子安排的劳动有:
取报纸,
整理自己的房间,
摆放和整理饭桌。
为9~10岁孩子安排的劳动有:
擦洗家具,
完成部分做饭的工作;
洗衣服;
擦地板,
协助清理院子。
经商是本能
“钱在有钱人手里,赚钱就要赚有钱人的钱。”——《塔木德》
犹太人几乎视商业为生命。非但如此,犹太父母更是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说,经商、赚钱、做生意没有什么可耻的。事实上,犹太儿童从小是听着这样的讨论长大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确实万万不行的。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定的财产,如房屋、家具、电器和服装等,这些保证我们基本生活的东西都需要金钱去购买,而获得金钱最快的方式就是经商。精明的犹太人精于此道,更乐于此道。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个犹太小男孩的故事,它可曾发生在您的孩子身上?
犹太商人沃伦斯早在5岁时就已经对商业表现出出奇的热情,对他来说,这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不是摆弄火车或者捉迷藏,而是做生意。他经常把自己的东西贴上标签,卖给邻居家的孩子,有的东西价格难以确定,他就自己想象一个价格标上。在别人看来,这孩子实在太离谱了,可更为离谱的是,他6岁时竟然将自己拥有的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标价1万美元。他的姐姐问他一块石头怎么会值这么多钱,他的回答真是绝妙,他说:“这么漂亮的东西别人都没有,只有我一个人有,所以价格我可以随便定,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沃伦斯自身对商业的热情乃至迷恋,再加上他们的《塔木德》中也明文规定:每个希伯来男孩无论其家境好坏,地位高低,都必须学习经商的技巧,进行经商训练。这些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处处盘算着生意经,并勇敢地付诸实践,拥有了同龄人望而却步的财富。
目标在前方,请不要拐弯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是看我们朝什么方向移动。”——《塔木德》
先讲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犹太母亲正领着两个孩子在公园里散步。这时,一路人过来招呼道:“两个小家伙这么可爱,几岁了?”
这位母亲幽默地回答:“律师5岁,牙医3岁。”
您大概已经明白了这则故事的用意。那就是,犹太人早在孩子牙牙学语之时,便开始教育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之路虽然漫长,却也不可随意浪费,一定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活着该为何而奋斗。
因此,我们从众多事例与故事中看到,犹太人做事总是一步一步踏实有计划。长久的动荡生活更使他们对“人生苦短,只争朝夕”这句话理解得较之常人深刻得多。所以,犹太人留给世人的印象似乎永远是——积极进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