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编者按:中国知识分子受孔孟儒家的熏陶,始终有入世和忠君报国的思想,把进入仕途作为唯一的发展方向,故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之说。其实说到底,不过依恃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当中谋求最大化的功名利禄而已。这就是知识分子为什么最容易同官僚集团合作的真正原因。
知识分子与生俱来,就带着他们的先天不足:软弱性和摇摆性。因为文化知识是没有阶级属性的,因此知识分子的服务对象,可以从属于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集团。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颇有超然性的特点。这就使知识分子极大地增加了大众的可信任度。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往往被认为具有公正与科学性。因此,当这些知识分子为某个利益集团所服务,那么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就更显狡猾和具有欺骗性。
现在有些专家学者,当政府作出某些决策和公布一些统计数字时,就会有不少人出来在媒体上发表解释其内容的言论,以证明这些内容的正确性、无误性。前两年,曾经有位香港经济学者郎咸平,提出“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并例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存在于国有企业改革当中,而国内的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却“集体哑火”。事后虽有寥寥的几个专家学者应对,也显得苍白无力,语焉不详。因此,国资委叫停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知识分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知识分子必须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不能人云亦云,违心的办事,要提出真知灼见,更不能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古有“武战亡,文谏死”。知识分子如果能够以客观和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并服务于国家与人民,那将是国之幸甚,民之幸甚。
靠本事吃饭是知识分子极其普遍的一种心态。有本事并可以依靠,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十分令人羡慕。但现实之中,他们又是一个相对失落的群体,也是一个本事最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群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本事过大、目标过高吗?不是,根节在于心态,是他们的心态使然!
他们太相信自己的本事,太依赖自己的本事,对自己的本事也太过完美,却忘记了任何事物都有个尺度的划分。世上并不是没有仅靠一技之长而笑傲江湖之人,但这仅仅是每一个行当极个别佼佼者的所为,多数的人仍必须融入社会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过于狭隘地诠释本事,又过于不屑所谓本事以外的一切,却忘却了选择的机会成本和短板的木桶效应。他们把多彩的人生过于单一化,人为地把专长追求与全面发展对立起来。如此的心态,使他们宁愿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本事的精益求精上,却不愿增加少许时间去充实和完善其他明显不足的方面,以致他们可以把人们望而却步的专业做得炉火纯青,却也能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疏通搞得一塌糊涂,使本来相辅相成的素质变成了两个强弱鲜明对照的极端。
他们过于单纯,常常以自己的好恶来简单划分黑白,并从生理上对那些他们视为不正的人和事产生排斥反应,却忽视了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此的心态,使他们自己把自己排斥为孤家寡人,并因为他们的不作为而使他们所鄙视的人和行为越发得势,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排斥反应。他们过于清高,宁愿为那些赏识其本事的人赴汤蹈火,却不愿与那些漠视其本事的人主动沟通,也不愿与那些阻碍其成长的人主动化解。如此的心态,不仅使他们本事的发挥更加依赖于外界,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推销和积极疏通,使他们乃至社会花费巨大成本造就的本事却被闲置乃至浪费。更为悲哀的是他们并不自省,这是一种为个人那微不足道的自尊而浪费自己来之不易的本事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社会的损失。
他们过于书生,凡事总要寻根问底,并总要以自己的道理先说服自己,却忽略了人世的复杂、深奥、以及自身可能存在的无知和偏见。如此的心态,常常使他们过多地从消极和反面来评价事物和行为,进而愤世嫉俗,并自己跟自己较劲以至过不去。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态,即使同一件事情、同一种行为,也未必不能让他们心安理得,他们也就未必不能理直气壮并出色完成。十分悲哀的是,有时一个浅显却未被他们所理解的道理或是一层障眼的薄薄窗户纸,却常常成为他们停止甚至放弃那些对其本事发挥至关重要的举措的理由。
他们过于迂腐,遇事总要较真,以分出黑白,并非要评出一个理来,却遗忘了做成事情才是做事的根本和核心。这实际上隐含着他们对正义的曲解和强求。他们过于想讲理,却淡忘了讲究的方式、方法以及效果,也少了一份对多彩世界应有的理解和包容。毫无疑问,讲理和较真是一种应当提倡的社会风气,但也不能毫无选择地被一味推崇。以过激的心态,不仅可能使枝节妨碍了核心,并极有可能激化矛盾,从而使做成事情这一做事的根本变成泡影。在鱼龙混杂的社会,讲理难,做成事情更难。为了做成事情,不是不需要讲原则,但也无须纠缠于细枝末节。妥协和糊涂未必就是不讲原则,灵活和迂回有时比简单化的讲理更具效果。
他们过于谦逊,凡事总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架式以突显自己的高风亮节,却不敢正视自己对别人赏识和重用的迫切渴望。如此的心态,不仅使他们过于被动地等待,过于被动地依赖,而且不敢坦言自己的真实心愿,不敢堂堂正正伸张自己的权利。特别在一个不能公正评价的环境里,虚幻的高风亮节极易导致现实与愿望的背离,并进而消沉情绪,逆反心愿,扭曲心智。丢弃虚幻、正视自己、正视社会也许比做作的谦虚谦让更健康、更积极。合理主张自己的正当权利,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诚实社会的效率举措。
他们太过自信、太要面子,自以为有本事、再辅以刻苦努力和精益求精,就能够并应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赏,却漠视了社会的复杂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此的心态,使他们快乐地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也如愿地取得了超出常人的专业才能,但也膨胀了他们成功并获得别人赞赏的欲望,脆弱了他们经受挫折和打击的承受心理和能力。也许在常人眼里不足挂齿的挫折、失误以及不足为怪的批评、误解,却常常成为他们难以接受、无法容忍的懊恼、沮丧、自责,并自我折磨以致身体和精神双重遭受毫无必要的摧残。
一个连多数人望而生畏的专业都能做得炉火纯青的人,还有什么障碍不可逾越吗?他们不是被困难吓倒,也不是被难题困扰得手足无措,而是被自己不够健康的心态、不够包容的心理、不够全面的视角、不够灵活的手法所束缚。他们不是不能够正确认识人和社会,也不是不能准确把握本质和变化,而是心态使他们产生了排斥反应。他们不是不拥有执行能力,也不是不具备驾驭能力,而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封杀了灵活和妥协这一办事的利器。他们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而是被自己心态摧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