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翘头履

时间:2024-05-16

韦嘉惠

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服饰多以裙袍为主,文人雅士多穿长袍青衫以彰显风度,窈窕淑女身着绮罗长裙来修饰体态。这样连体的设计和曳地的衣摆盖住了脚部,往往导致行走不便,于是一种鞋尖上翘的翘头履应运而生。

翘头履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鞋根据鞋底和鞋帮分为舄、履、屐、靴和屣等形式,其中履最为常见。踏着鞋履行走时,鞋头暴露在外引人注目,所以古人在其中做足了功夫,翘头履便是最为普及的一种。

古人纳制翘头履的鞋底,需从底面延伸出一块鞋料直至包裹鞋尖,呈现坚挺上翘的形状,鞋料以草藤、麻葛为主,所以鞋底薄,鞋帮浅,鞋履轻便。高高翘起的鞋头用于托举下裳,避免行走间被裙袍边缘绊倒的危险。同时,鞋底向前延长、再向上打弯的设计促使鞋头、鞋底相连,从而加固鞋身,即便长时间行走,鞋头也不易裂开,鞋底不易掀起。这便是古人制作翘头履的初衷。

据说在汉朝之前,翘头履鞋面素净,没有花纹装饰,仅为贵族及大户人家所用,属于朝会及祭祀的正式着装。直到魏晋隋唐时期,翘头履的样式才愈加丰富。五代马缟所著《中华古今注》记载了翘头履的不同样式:“(东晋时)宋有重台履;梁有笏头履、分梢履、立凤履,又有五色云霞履。”重台履,鞋头高翘,为圆弧型;分梢履,鞋头分叉,呈两个尖角型;笏头履,鞋头的形状如同大臣上朝时手握的笏板,因此得名。此外还有五朵履,鞋头翻卷状如云朵;凤头履,鞋头绣有凤纹……可见翘头履因其鞋头形状、纹路迥异,名称也各不相同。

当鞋头的设计层出不穷时,其美观性得到了提升。到了唐代,翘头履多选用罗帛制作,女子的鞋面多用绣花做装饰,其形状也产生了细微的变化。譬如重台履,从一层鞋头叠加至数层,且形状有方有圆,甚至同一双鞋由波状和花状的鞋头重叠而成。重台履在唐朝女子的服饰中时常出现,诗人元稹有诗云“丛梳百叶髻,金蹙重台履”,描绘了女子用重叠的发髻搭配翘头履的造型。此外,在唐朝极盛时期还流行一种小头履,鞋头尖细,小巧玲珑,在著名诗人白居易看来也是“时髦的装扮”:“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随着盛唐气象的消散,古人对翘头履的追求逐渐平息。后来到了清代,民族融合带来服饰的改变,翘头履被胡靴和马蹄鞋取代,至此淡出了中国人的日常装扮。时至今日,又有人在搭配汉服时,常常会穿着翘头履,那翘起的鞋尖似沉睡已久的莲子焕发新生,再度盛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