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肖哨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其流行程度不亚于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名篇。但若要考察这首诗的来源,其作者却无从查找,因为此诗既不见于唐代名家诗集,也不见于《全唐诗》,而是出现在1978年长沙窑窑址中出土的诗文壶上,算得上是“横空出世”。写有这一诗文的长沙窑诗文壶目前共发现14件,分别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和長沙市博物馆。
此件长沙窑诗文壶在器形上属于执壶,应为酒器,八棱形短流,长颈,器表面施青釉。诗文以楷书书写于壶腹流下方位置,而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他出土的长沙窑诗文壶上字体多为行书,也有少量草书。壶上诗文字体圆润饱满,书写过程中顿笔较少,舒展流畅,遒劲飘逸,虽然比不上唐代书法大家欧、虞、颜、柳等人的严谨高雅,但别有一种民间文学的野逸之趣,潇洒自如又不偏离法度的气质与长沙窑的创新精神相符合。
此诗言男女相爱却生不逢时、无缘相守,缠绵纠葛的情感。诗虽简单,但著名诗词研究学者蒋寅先生评价其为长沙窑诗文中最出色的一首。诗的作者虽然无法考证,但其形式、内容相近的作品却在唐诗中可以找到一二。
敦煌学专家徐俊先生指出,此诗在创作上与一则佛偈非常相似:“身生智未生,智生身已老。身恨智生迟,智恨身生早。身智不相逢,曾经几度老。身智若相逢,便得成佛道。”这则佛偈源出于敦煌唐代话本《庐山远公话》,因此徐俊先生认为“君生我未生”诗文改写自《庐山远公话》,此诗仅仅将原偈前四句中的“身”“智”改成“君”“我”,便完成了由佛教义理诗向爱情诗的转换,并且在内容上较原诗更为通畅易懂,体现了作者创写的高明。
此外,“君生我未生”诗文与《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九中收录的校书郎卢某妻崔氏《述怀》内容上颇为相似:“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两首诗歌表达的都是男女相遇、相知,却因年龄悬殊,不能相守的遗憾之情。
长沙窑诗文瓷发现者萧湘先生称长沙窑诗文为“唐诗的弃儿”,但“弃儿”却没有被历史抛弃,在千年之后重现人间,并大放光彩。唐朝是诗的国度,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宫殿楼阁,而众多默默无闻的民间爱好者、创作者则形成了它的土壤、基石,“君生我未生”诗文正是从这一土壤中产生的果实,朴实而芬芳,简单而隽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