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说钟水饺是老成都人和新成都人的分水岭,倒也未见得了。毕竟有讨厌它的老成都人,也有喜欢它的新成都人,甚至是北方人。以下,是我们根据上次稿子的留言,对钟水饺作出的一些补充,还有更正。毕竟这130多年的历史,几代人的故事,三刨两爪哪儿讲得完哦——
关于钟水饺的位置。荔枝巷的钟水饺从清末一直到五十年代都在这里。到六十年代,因荔枝巷退街,钟水饺和旁边的金玉轩两家店退到了荔枝巷和署襪南街的拐角上。位置没有大变,开门的方向变了。
扎根曹家巷几十年的@留亚洲 现在中午找不到吃的,就是到太升桥头一碗海鲜煨面加一份钟水饺。那或许是一种外地人或者所谓新成都人并不在意的味道,但却是一个人对家乡最深的回忆。
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成都人,小时候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去春熙路排队吃钟水饺,吃完,再顺到去青石桥吃碗肥肠粉,或者是蹄花儿面。遇到人多的时候,就站到街沿边边上端起碗吃。那会儿,青年路市场都还在。@火星土豆姥姥家就住在大墙西街,小时候,姥姥经常带她们几个表姊表妹去提督街吃钟水饺。有一次,还专门买了钟水饺的生饺子回家自己煮。钟水饺的生饺子都是不封口的,大抵是因为肉馅儿搅拌起了胶,下锅之后,肉馅儿自然收缩,会连带着饺子皮一并收拢。
资格钟水饺的复制酱油是不讲究鲜度的。十几年前,@波哔波哔波 认识的一个钟水饺老师傅说,钟水饺历来都是用普通的酱油加红糖和香料熬出来的。用再好的酱油都是一回事。
原来老春熙路还没改造的时候,有一家熙园,就在新闻电影院外面。是地道成都土著的情怀所在。两层楼的店面,卖水饺和包子。水饺就是钟水饺的风格,饮料是热果珍。一到周末,生意就非常火爆。零几年那会儿,还在读初中的@野生地图鱼最喜欢去总府路、文化宫中间那家钟水饺吃。两块钱一碗。花12块钱要五碗红的一碗清汤的,再在门口加四个蛋烘糕,两个白糖、两个臊子。一共14块钱吃的肚儿滚圆,然后一边打起蒜饱嗝,一边往王府井看电影儿去了。
约摸七十年代前后,有人在西玉龙街吃过3角钱一碗的钟水饺。这家以前不叫钟水饺,叫:成都名小吃部。他们家的蛋烘糕1角钱一个,有两种味道:芽菜肉末,白糖芝麻。还有各种中式点心:鲜花饼、荷花饼、千层龙眼酥、葱油条、葱油饼……总而言之,蛋烘糕都是这家最好的出品。
走西玉龙街大福建营巷出出来,右拐就是钟水饺,对门子就是陈麻婆豆腐和滇味餐厅。每个星期天,@波哔波哔波就要找妈老汉儿要一块多钱,端一碗钟水饺的红油饺子回家。先把饺子吃了,再把剩到的红油汤汤拿来拌饭。
除了钟水饺,还有人连带想起了古月胡的三合泥,还有原来文化宫那一圈,7路汽车终点站的痣胡子龙眼包子。吃一笼包子,再配一碗保温箱里面打出来的带丝汤,简直巴适。据说文化宫拆迁之后,痣胡子就搬到文殊院去了。也有人曾经在盐道街岷山饭店对面吃过,但味道都差强人意。当年老板儿还感叹过,那批下岗工人退休之后,他就再找不到合适的跑堂了。
吃了四十多年钟水饺的@阿杜,现在每年依然保持吃十次左右的钟水饺。他觉得建设路那家最接近提督街原味。关于钟水饺的吃法也有区分,吃完一碗,把剩下的佐料倒进下一碗的,绝对是土著跑不脱!@降龙十八 说,他老婆的婆婆就是正宗钟水饺的传人。而且当时的社会,像这种手艺通常都是传男不传女。后来得益于家中男性长辈,才传到了婆婆这儿。同时他也觉得,现在吃不到资格的钟水饺了。
早期的荔枝巷钟水饺,还有卖锅盔的。当时的锅盔和军屯锅盔一样,但没有肉。吃完水饺之后,把锅盔撕成小块块,和着碗里面余下的红油一起吃,那才不摆了。
说了钟水饺,就不得不说龙抄手。有人觉得,资格的老成都,隔三差五地还是要去龙抄手整一顿小吃套餐才算过瘾。有人不以为然,说龙抄手垮丝垮得吓人,春熙路那家都暂停营业了。
@草莓小7姐说,钟水饺已经在美国休斯顿封神。她说,十年前的机缘巧合之下,把家乡的厨子和钟水饺一并带去了美国,因为太受欢迎,几次三番上当地新闻。钟水饺是店里面每桌必点的小吃,和辣子鸡的地位一样。在老美心里面,已经是地道成都名小吃的代表。
相比之下,英国人对钟水饺的理解就差远了。@ Rui曾经在英国折腾了好大一顿功夫,才弄出一碗只能算半地道的钟水饺。因为她不会擀皮,就只能买成品包,但是味道却是她记忆中能复刻出来的最好的味道。她说英国所有中餐馆里,但凡有卖钟水饺的,和她当年那个手艺相比,都是垃圾。@强哥记得,七十年代末期,提督街十个一碗的钟水饺,他曾一次吃过十二碗。@强哥的爷爷曾经是成都市饮食公司的总会计。六十年代至今,他基本吃遍了所有成都名小吃。
以前成都的名小吃,像:钟水饺、担担面、夫妻肺片、雪园三合泥、食食、三六九、赖汤圆、齐鲁食堂、竹林小餐、晋阳楼、群力食堂等,大多集中在盐市口到提督街一带,以钟水饺、担担面、夫妻肺片最为出名。
钟水饺一批老员工四散之后,关于钟水饺到底哪家好吃的说法就开始发生变化了——有人曾在2007年左右,在伯爵路吃过钟水饺,说是叹为观止。有人在浆洗街吃过一家钟水饺,一样的,用剩下的红油拌饭吃。有人说人民公园和送仙桥的钟水饺,都还是原来国营的那种味道。有人独爱339那家,说比文殊院那家好吃。有人和@Alice 一样,喜欢二号桥那家,也有人认准神秘单元楼,不管,前员工煮出来的钟水饺就是像模像样!
当然,不再选择钟水饺的人,则去投奔贺水饺、紫荆的三碗饺、红旗橡胶厂背后小街上的春阳水饺、玉林的顺姐水饺,还有小关庙口子上的幺姑水饺……在这些人心目中,这些水饺都曾经比没落的钟水饺巴适过。
平平无奇一碗饺子,创造了无数人的回忆。爱恨都应得哈。其实你也不要怪老成都犟,因为对我们来说,那种童年限定的安逸,岂是一两句好不好吃就能厘清的。
“人对味道的记忆可以保留得很久,而且很精确。”并不是钟水饺比北方水饺出彩多少,而是现在如果吃到正宗的钟水饺,就马上能钩起你三四十年前的回忆。这回忆不仅仅是对美食的回忆,还有童年幸福生活的回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