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都宽窄巷子没有的重庆白象街做到了

时间:2024-05-16

文+刘惟宇 图+刘汪洋 兰鹏 部分图片由华清安地建筑设计公司提供

成都宽窄巷子没有的重庆白象街做到了

Baixiang Street can Show More than Chengdu W idth Alley

文+刘惟宇 图+刘汪洋 兰鹏 部分图片由华清安地建筑设计公司提供

对于白象街的设计师来说:这并不是一次无中生有的随性创作,也不是一场没有灵魂的修修补补。他们不会在白象街的瓦砾中建起新的同名街道,也不会让街上曾经的风流随风而散。他们对再造一条“重庆的宽窄巷子”没有丝毫兴趣,只是想着如何重现那条独一无二的白象街。

英文导读: The designer will tell us how they design Baixiang Street. We may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ixiang Street and Chengdu Width Alley.

白象街的核心定位是开埠文化

“白象街意味着什么?”

这是所有参与未来白象街规划设计的团队和设计师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牵动整个项目规划的问题。因为,这条著名的街未来会呈现怎样的形态,完全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定位。

曾经参与成都宽窄巷子设计的华清安地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华清安地)是白象街项目的主设计公司之一。华清安地副总经理,也是白象街项目主设计师的林霄,是位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设计经验的高手,他把白象街和最具特色重庆的开埠文化联系到了一起。

“白象街体现了重庆固有的山城文化及历史上重要的开埠文化特色,无论是从现状遗存的文物、历史建筑,以及地块的设计条件来看,山城文化和开埠文化都是白象街的核心……”这种“最重庆”的表现,让林霄觉得白象街拥有着其他项目根本不可能拥有的特质。

这也让华清安地的设计团队觉得意义非凡,因为他们之前接触的项目,往往体现的是一个更加宽泛的城市特色。但白象街完全不同,它所集中体现的是重庆历史上“开埠”时期的建筑风貌特色,并同时延伸到文化特色、生活场景,展现的是那个时期的文脉,“设计上也就更加具有针对性”。

白象街的另一个主设计团队——加拿大AAI国际建筑师事务所(以下简称AAI)的设计师们是在2013年底开始接触白象街项目的。当时,他们只知道:“融创中国在重庆渝中区的凯旋路项目,是一个非常大型的城市设计及建筑方案设计项目。”而白象街,则是凯旋路项目中,一段具有百年金融历史、见证着重庆开埠文化辉煌岁月的老街。

研究完各方面的资料,对白象街做了初步认识之后,AAI团队被“项目所涵盖到的众多繁冗复杂的线索所吸引”。在他们眼中,这条老街的地段属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海外滩、天津解放路——拥有相似的滨江开埠历史、辉煌一时的金融街属性等等。

同时,地块内部复杂交织的传统民居、现代住宅、文物古建筑、老街坊、拥挤不堪却又适合步行的车行道,又让人联想起改造前后的上海新天地、田子坊、成都宽窄巷子、杭州的清河坊、伦敦的SOHO区域或者布里克巷(Brick Lane)、巴塞罗那的Les Rambles这些世界著名街区。

让AAI的设计团队感到困惑的是,尽管白象街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但现状却是破败如斯。在AAI看来,白象街和国内外优秀的地标性商业街区拥有极高的相似度,除了自身所拥有的历史文物资源外,紧邻东西两侧代表着移民文化的湖广会馆区以及老重庆巴蜀文化象征的十八梯,可谓是内外兼修的资源综合体……白象街矛盾性和挑战性并存的现状,让AAI对这个项目充满了兴奋与决心。

最终,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的AAI,把未来的白象街定位为“集商业、旅游、文化与历史体验及居住生活综合的高端城市名片级的开埠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街区。”他们希望,白象街能在他们手中,重新绽放本该拥有的光芒。

左右页图:在AAI的规划中,未来的白象街将与湖广会馆与十八梯一起,实现渝中半岛东西方向的资源整合。形成一条集移民文化、开埠文化、巴蜀文化多元立体的重庆历史资源线。下图为湖广会馆,右图为十八梯老街,左图为AAI曾经改造的上海和平饭店。

白象街未来变形记

华清安地负责白象街南片区概念规划的设计工作。主设计师林霄把项目设计方法和步骤分解为一场“保护——针灸——织补——缝合”的大型手术。其中,保护文保建筑及历史建筑的原有建筑风貌与肌理特征,是设计的核心。结合植入功能来控制核心区域的风貌与空间氛围,就是所谓“寻找针灸的点”。

之后,根据地形和空间轴线,将白象街的核心组团连为一个整体,保证多台地的带状城市结构和完整连续的城市街道界面,就是所谓“织补脉络”;根据区域规划功能和依造传统文化肌理深化外部空间设计,打造极富山城特色的街巷体系和重庆开埠时期建筑风貌的文化商业街区,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复合功能体,就是最后的“收尾缝合工作”。

这种设计思路,是华清安地为白象街量身定制的。

其实,在最初的规划中,他们更偏向于一种散点的思路,对待文保建筑只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只想单纯的保护,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些文保和优秀历史建筑作为白象街以及片区内的有机组成部分。

很快,团队意识到了问题:“这样设计的结果,往往会在片区复兴之后,将这些文保建筑同新兴的街区彻底割裂,也就相当于文脉的中断。”简单来说,就是建筑可能看着很“古老”,很“怀旧”,但你不会把它们同周边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从而显得“苍白无力”。而“保护——针灸——织补——缝合”的思路,能够保证片区内文脉呈现出延续性和多层次的特征,维持一个城市片区应有的“时代的延续性和各个时期共存的丰富性”。

不过,如何让白象街现存的老建筑体现文脉的延续,成了团队初期最头疼的问题。就在团队加班熬夜寻找设计的切入点时,《重庆近代城市建筑》一书给团队带来了灵感,其中有关白象街的素描画,让设计师们找到了重庆山水城市风貌肌理的构成规律和内在秩序的设计灵感。

更多实际的问题也包含在团队的思考之中:比如施工工艺,修缮和改造的技术措施,是否能够再现开埠时期精美的建筑风格;过江隧道和地下环廊对这一片区会有什么影响;变电站及周围高层建筑的影响,以及住宅和商业的合理布局和比例等因素。华清安地要做到的是:“尽量保证设计理念和预期的文化目标能够切实落地和得以实现。”

AAI白象街项目的设计范围则是白象街内西自药材公馆,东至江全泰号的一段约600多米长的街道。在这短短的600米上,保留着白象街区域仅存的,包含药材公馆、华新私立小学、卜凤居、海关总署、大清邮局、江全泰号在内的众多珍贵历史文物建筑。

这段街道曾经是白象街最繁华、最辉煌的所在,在开埠时期,更是重庆的经济中心,可谓是重庆开埠文化的见证者,承载了太多历史、人文及建筑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意义。这让AAI设计团队感到兴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白象街的设计范围远远超出了物理尺度里600多米的范围,而涉及到社会经济、物质空间之间多维象限的设计范畴。”

这也让团队带上了使命感:“白象街地块设计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项目,她首先是一个旧城改造的项目,这本身已经比从无到有平地而起的项目多了一份历史积淀。但又不完全是一个简单的旧城改造,因为它还承载着重塑地块历史的昔日辉煌的意义”。

这不是AAI第一次经手这种项目,他们此前曾经完成过上海和平饭店改造,尽管和平饭店是一栋单体建筑,但却因为特定的文化,历史及地理位置,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旧建筑的改造范畴。在这点上,AAI和华清安地有着共识,白象街地块的改造不仅仅是改造翻新,“以旧修旧”或是“翻新如旧”的将老街还原,更大的责任在于如何发掘和激发地块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重新展现一段尘封的辉煌历史。

AAI设计团队由此为出发点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城市的过去,正确理解城市的今天,从城市的多元象限出发寻找城市未来的解题思路;把营造城市生活、切实改善与激发地块活力摆在首位,力求切实可行地做到地块与渝中半岛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共生共荣”。

这是个宏大的计划,AAI的设计规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城市南北向上,依托改建后的城墙公园、白象街、凯旋路、解放碑的商业吸引力等,打通渝中上下半城的联系;二是在东西方向,依托白象街的开埠历史文化、人文与建筑、商业旅游开发等资源与发展契机,促进白象街与东西两侧的湖广会馆与十八梯的横向联系,实现一条集移民文化、开埠文化、巴蜀文化多元立体的历史资源线,实现渝中半岛东西方向的资源整合与肌理织补。最后,优化整合白象街区域资源,合理布置居住、商业及其他复杂功能的组团,实现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有机联系。如此看来,这还不单单是针对白象街的规划,更是重庆城市建设范畴上的大动作。

AAI同样没有忽视细节。白象街以北的南北轴的端部有一个幼儿园,刚好坐落在白象街项目的南门户上,旁边是东华观藏经阁,一个急转的弯道隔开幼儿园与藏经阁,将空间压缩得很小,十分影响项目的整体观感。这个幼儿园本来不在AAI的工作内容中,当时该区域的规划方案也已经报批送交了,不过团队最后还是决定重新进行幼儿园地块的设计。最后通过沟通,融创尊重了AAI的设计,对幼儿园所处地块重新进行了局部报批。

左页图:华清安地曾经参与过成都宽窄巷子的设计。在他们看来,宽窄巷子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传承和白象街都是迥然不同的。白象街绝对不会是“重庆的宽窄巷子”。图为成都宽窄巷子。

忘掉宽窄巷子吧

在白象街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团队需要把白象街与其他老街改造项目对比分析。这其中,成都的宽窄巷子是最常被提到的地方。作为老街改造工程来看,宽窄巷子确实十分成功。这段明清时期的老街,在保护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休闲旅游为主,具有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被称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

看上去,白象街和宽窄巷子类似,都属于老城区的改造与激活。所以自融创白象街项目公开以来,不少人都把未来的白象街看作“重庆的宽窄巷子”。但白象街的设计团队,显然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

尽管作为宽窄巷子改建的设计者之一,华清安地设计团队承认宽窄巷子和白象街的设计上是有一些共同点的。两者的设计都提倡因地制宜,立足城市文脉,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设计工作是共通的。

右页图:在设计团队的想法中,未来的白象街将再现开埠时期的辉煌场景,人们可以在白象街感受当年重庆政治经济中心的魅力,以及高格调的历史文化体验。

“成都的宽窄巷子和重庆的白象街各自代表了两个城市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差异,是不应该也是不会被简单的规划设计所抹平的”,林霄解释:“而白象街和宽展巷子所体现的是正是这成渝两地不同的生活方式。宽窄巷子展现的是成都人悠闲娱乐的生活,而白象街因为开埠文化的缘故,则体现出重庆人积极开拓,进取的外向精神,从这两点出发,这两个街区所展现出来的最终风貌也肯定会是不一样的。”

AAI则从历史文化方面解构两者的不同。在设计团队眼中,宽窄巷子旧时是成都的民居聚落,改造后让人体验的也仅仅是传统的川人生活空间的特色。白象街则不同,这里曾经是百年前的重庆乃至西南最辉煌的金融一条街。民族商业、商会、银行,洋务活动的金融理事云集之所。它的骨子里不是平民的生活,而是“透着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血液”,同时还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与洋务文化崇拜的味道。所以白象街的定位比宽窄巷子要高端,更偏向于历史辉煌的重现。

两者更直观的不同体现在建筑上面。宽窄巷子的建筑类型是以川西民居为主,是传统院落式的;而白象街是重庆开埠文化的代表性区域,其建筑大多是近代那种中西合璧独栋式的“洋房子”。风格上也有区分,宽窄巷子更多的是复古的传统民居,是砖建筑的集会。而白象街则走的是洋务风的路子,是西洋文化石建筑的盛会,同时还有民国时期建筑的影子,几乎囊括了晚清到民国的百年建筑精华,这也是白象街独一无二的特色。

至于未来白象街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两个设计团队都显得有些向往,他们都希望白象街能成为重庆的新名片,重庆文化的代表。也希望人们能通过白象街感受到高端生活以及高格调的历史文化体验。各个阶层,不同身份和年龄的人们都能来到这里,喜欢这里,在这里享受生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