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于斐
佩特拉古城是位于約旦南部沙漠地带的一座历史名城,距离约旦首都安曼大约260 千米。它有着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全部是砂岩地质,岩石描金泛红的色彩为古城镶嵌了一种神秘气质,因此佩特拉古城又被称为“玫瑰之城”。2007 年7 月8 日,佩特拉古城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那天清晨,迎着第一缕曙光,我们排队等侯着进入峡谷关口,古城遗址就在海拔1 000 米的高山峡谷中。望眼周遭一片岩石峭壁,风化的雕刻让每一块岩石都饱经沧桑。路边有几棵高大的蓝花楹树,那片清新的淡紫色随着风的拂动在轻盈地飞舞着,仿佛在跟我们说,等下还在这里见。
2 000 多年前,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在佩特拉开山为家,雕洞为房,佩特拉古城雏形始成,进而成为贯穿东西商路的重要中心。公元前1 世纪,佩特拉古城极其繁荣,为纳巴泰人部落王国的首都。后被古罗马帝国军队攻陷,在罗马人统治下,佩特拉古城也曾一度繁荣昌盛,当时的古罗马工程师们铺筑商道,改进灌溉设施,即使到现在,依旧能看到许多古罗马文化中常有的建筑。
但随着航海贸易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货物依靠水路运输,在地中海沿岸,亚力山大城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而陆地运输也逐渐增多线路,古罗马人在佩特拉古城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这条路连接贯通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
到了公元3 世纪,佩特拉古城的经济实力和财富积累大大削弱。公元4 世纪时,佩特拉古城又沦为拜占庭的殖民地。在此期间,佩特拉古城变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
公元7 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的佩特拉区域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随着后来红海商船贸易的兴起,海路运输逐渐代替陆上商路,佩特拉古城也开始日渐衰落, 7 世纪被阿拉伯军队攻溃时,已经是一座废弃的空城。直到1812 年,瑞士一位探险家重新发现了这里,经历了几百年的销声匿迹,佩特拉古城的昔日风采终于重新回归在大众视野里。
进入峡谷,岩壁上的空洞琳琅满目,这些是凿岩而成的墓碑群。这些墓碑群根据所有者身份的不同而规格不一,雕刻的图案也各不相同。而那些造型迥异的岩石拜赐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独特的珊瑚橙色调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红宝石般的亮色。还有许多古罗马建筑群依稀可见,如阶梯剧场、广场、公共浴室等。
从军事攻防的角度来看,佩特拉古城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首先它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处是狭长的山峡,敌方无法调集大军攻城,典型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次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有各种资源,地势得天独厚,围拢城市高地的平原上牧草肥沃,森林繁茂,木材丰富;最后一点至关重要,水源非常充足,终年不断的泉水为佩特拉古城提供了扎实的水源。佩特拉古城曾是丝绸之路的一站,在巨大的岩石上刻有古老东方的痕迹,那些骑着骆驼的商人们正带着中国的丝绸、茶叶、器具走向更远的地方。
在我们身旁,时不时有着毛驴小拖车疾速而过,逐步走到了西克山峡,这是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峡谷深陷在岩石中,狭窄而又隐蔽,在峡谷里穿梭行走,顿觉天色昏暗,风声回旋环绕,萧索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穿越出蛇形通道之后,豁然开朗,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赫赫有名的卡兹尼神殿高耸眼前。
卡兹尼神殿是一座依山凿出的大广场,神殿高约40 米,宽约30 米,完全是纳巴泰式设计风格,也是佩特拉最著名的纪念碑。这些高耸直立的柱子,衬托着比真人还大的雕塑,整栋建筑浑然天成,坚固的岩石完美雕凿,全无断壁残垣之感。这里也是电影《夺宝奇兵》的拍摄取景地。
卡兹尼,意为“金库”。整个神殿拱门分为两层,上下一共有12 根罗马式的立柱,代表着一年有12 个月。在门檐和横梁上都刻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3 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和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有壁画,石壁上的原始壁画色彩虽已黯淡,但粗犷线条勾勒出的画面仍然清晰可鉴。传说神殿里面曾经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
卡兹尼神殿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艳丽丰饶的色彩。神殿雕凿在沙石壁里,在阳光照耀下,粉色、金红、橙红以及玫红色层次鲜明;黄色、白色、紫色条纹贯穿其中,沙石壁上金光闪耀,无比神奇。看见有个小摊贩在卖这著名的天然彩沙,并用它在一个小瓶子里面作画。
惊叹于卡兹尼神殿的奇妙,震撼于古老匠人们的雕琢精神,离开古城往峡谷入口处返回的路上,脸颊有着火辣辣的灼痛感,风吹过,脸上被涂了一层厚厚的“粉底”,那是玫瑰古城的沙尘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