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茶亦醉人何必酒

时间:2024-05-16

人人都有一本私人茶经。独自喝酒、独自抽烟,都是“闷”的,而独自喝茶,却是片刻清闲的小确幸,也是一天中值得记取的高光时刻。古人云,“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我的私人茶经 陈实

记忆中喝茶始于年幼,那时候外公外婆家总有茶缸凉着茶。孩子怎么会喜欢喝茶,大抵都是爱吃甜蜜蜜的东西,茶叶泡出来苦涩的黄水,总让人畏惧。后来外婆想到在茶缸里放一勺白砂糖,我也就渐渐接受了这个味道,如今喝起低糖乌龙茶饮料,总会想起那一年的夏天。

家乡是产茶的,那些茶总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上。我小时候去过很多次茶场,大多是因为春游、秋游。大山里的孩子不像现在上海的孩子们,总能跑去各种游乐场,花不少钱找一顿惊险刺激再满意回家,我们总是在山间寻找乐趣。茶树下会有很多昆虫和四脚蛇(蜥蜴),孩子们把它们抓起来又放掉,吓吓自己又吓吓别人,笑笑自己再笑笑别人,便是娱乐。也许因为不爱热闹,我总会去看人家采茶,腰里挂着个茶篓,在茶树尖儿上揪啊揪,像极了我上课时候扯前桌姑娘头发的样子。有時候我也会觉得好笑,为什么人会在树上摘这些树叶子,泡苦水喝,还要花钱买。

高中时代仍不太习惯喝茶,因为学业繁重的缘故,中午和晚自习都会犯困,都说茶能提神醒脑,父母也会给我带些茶水,常喝的却是宁夏的“三泡台”,不是因为里面的红枣、枸杞、葡萄干,而是因为那几大块冰糖,混在茶叶里甜甜酸酸,容易下咽。当时流行一种扔在地上都能弹回手里的“太空杯”,其实就像如今的运动塑料水杯,能装一大罐水,一直喝到没有味道为止。

读完高一,离开了家乡,仿佛变成了一棵被移栽的植物,总会挂念原来的土壤。有一天看到父亲桌上放着的一包竹溪龙王垭茶场的茶叶,突然就想起在茶山追山鸡的岁月,于是顺手给自己泡了一杯。眼见着那叶子上下浮动在玻璃杯里分成两层,竖立悬停,像一支支射出的箭,嫩绿从茶的叶片中弥漫出来,水里都是渐渐舒展的春意。待它凉了一些,漂浮的叶片大多坠落杯底,水草般晃动,却依然竖着。书桌附近已经全是茶香,有些炒豆的焦香,或是烤板栗的甜香。我抿了一口,进嘴略苦并带着一丝涩味,但转瞬间舌边就感觉十分滋润,舌根处还有一种甘甜涌来。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回甘”。这一次经历让我记住了“箭茶”之名,也渐渐爱上了无糖的绿茶。

也许是因为乡愁,也许是因为一方水土,身在上海的我,依然每天都喝着家乡茶。竹溪的龙峰茶、箭茶、梅子贡、王家山茶,竹山的圣水茶,都是我杯中常备。我越来越喜欢绿茶的那一丝苦涩,那是想家的味道,那是成熟男人生活的真味,也是崇山峻岭之中自在的余韵。虽然也会用紫砂、紫陶泡那些红茶、白茶、普洱茶,与好友们“推杯换盏”,品茶赏器,却还是更喜欢一个人泡一杯家乡绿茶,捧一本好书,在秋日的窗口静静享受独处之乐。毕竟独自喝酒、独自抽烟,都是“闷”的,而喝茶,只在此刻方会沉醉。如酒般“上头”的,是岁月的沉淀,是片刻清闲的小确幸。

古人云,“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果然如此。

绿茶新贵:日照绿茶 袁殿文

我是北方人,接触茶叶比较晚,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茶味大概也就是茉莉花茶了,只在过年、庙会等重要的日子可以喝上。小时候水源没有污染,反正感觉冲一壶茶,满屋子都会有那种茉莉的香味。

很长一段时间我基本不喝茶,后来随着工作、学习的关系开始接触茶。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化,喝茶基本也就是属地化:在福建就是铁观音和大红袍;在四川基本上是竹叶青的雀舌;在合肥茶叶品种多,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都是碰上什么喝什么……中间有段时间听说普洱能降血脂减肥,我好像也真的是坚持了将近两年喝普洱。真正接触日照绿茶是在2015年,仍然是工作关系,到日照投标,当时住一个特别普通的快捷酒店,房间里提供免费茶叶,随手冲了一杯,喝了一口,觉得这茶叶很不错,随行同事说:“这就是日照绿茶,很好喝,就是名气不响。”

再后来我在日照接了一单比较大的项目,开始在日照工作,接触一些日照政府和当地知名人士,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日照绿茶,而且提到最多的是两个关键点:一是日照绿茶是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二是日照绿茶是全世界三大高纬度海洋性绿茶产地之一,另两地分别为日本静冈和韩国宝城。日照绿茶具有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等优良品质。

后来我也经常给人介绍日照绿茶,对它的了解也日渐深入。

日照绿茶是著名的国家战略“南茶北引”的成功案例,据说还是毛主席建议给当时的山东省省长谭启龙的,从1959年试种到1966年全面获得成功。因历史底蕴尚浅,只能算是绿茶界的新贵吧!

日照地处北方,昼夜温差极大,茶叶生长缓慢,因而较南方茶合有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春茶上市的时间多为谷雨、立夏前后,比南方的茶叶要晚1个月左右,制作工艺和其他绿茶基本一样,包括采茶、摊凉、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定,日照绿茶的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南方茶同类产品高13.7%和5.3%,茶多酚含量也高于其他茶叶。

这几年日照政府对日照绿茶也做了很多创新,首先批准了一批专用的有机茶叶产地,其次在整体制作工艺和在市场推广上也有不少创意,不但生产一些小包装,还创造出加新鲜槐花的花茶。用75℃~80℃的水冲泡,看洁白的槐花在碧绿的茶叶间轻舞飞扬,也别是一番滋味。同时,日照还单独设立了“茶仙子”旅游区,作为茶文化旅游基地全面推介日照绿茶。

2020年7月20日,欧盟理事会将日照绿茶列入第二批175个中国地理保护标志名单。据说,如果用济南黑虎泉的泉水来冲泡日照绿茶,可以算御饮级别了,有机会争取尝试一下。

英国时尚文化的流量担当——茶 伊娃(英国)

饮茶艺术最早于公元17世纪传入英国,由国王查理二世的妻子——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的凯瑟琳公主介绍给英国宫廷,当年她的嫁妆之一就是一箱昂贵的茶叶。人称“饮茶皇后”的凯瑟琳使饮茶风尚在宫廷盛行,继而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和豪门世家。当时的英国有超过2000家的咖啡店,但如果一个贵族女子想喝咖啡或茶,她必须派一个男仆去咖啡馆为她购买,因为没有一个体面的女人会出现在咖啡店里。

托马斯·特宁(Tomas Twining)看到了商機,1717年,第一家只为女性服务的茶馆开张70这家在216街的茶馆至今仍在营业,而以创始人特宁的名字命名的茶叶品牌“Twinings”也成为全英茶叶销量最高的品牌。

曾几何时,茶是体面和身份的象征,是异国情调浓郁的奢侈品,是时尚的流量担当。

英国本土并不产茶,近1500种风格、品味和颜色各不相同的茶全是舶来品。最常见的茶,是来自印度的大吉岭、斯里兰卡阿萨姆邦以及产自中国福建的正山小种和云南红茶。除了前面提到的第一家茶馆的“Twinings”品牌,还有“Whittard”“TWG Tea”“F&M”“Harrods”等。今天的英国,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无论是繁忙的上班族,抑或赋闲在家的主妇太太,茶来茶去的“Tea time”主导了他们很大部分的作息规律。

清晨睡意朦胧间,沁入鼻息的熟悉香气一定是床头柜上我的英国先生刚沏好的“Early morning tea”床前茶,早餐时那杯奶香四溢的“English breakfast tea”早餐红茶绝对是一天最准确的打开方式,上午工作之余的茶歇称之为“Tea break”,午饭当然要用午餐茶“Lunch with Tea”,下午茶“Afternoon tea”里,我婆婆最钟意伯爵茶类的Lady Gray,晚餐茶(Dinner with tea)之后还有晚茶(After dinner tea)和睡前茶(Nighttea)。

下午茶“Afternoon tea”绝对是英国人一天?“Tea time”中的高光时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1840年,裴德福公爵夫人安娜发现,在简单的午餐和隆重的晚餐间喝茶吃点心,是个很好的提神方式,于是她开始邀请好朋友一起共享轻松惬意的午茶时光。这种维多利亚下午茶一直延续到今天,俨然形成了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有一首英国民谣中这样唱到:“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伦敦有很多下午茶的好去处,最奢华的当属黛安娜王妃男友的家族酒店——利兹酒店(Ritz Hotel London),这是英国唯一拥有认证茶艺师的酒店,许多贵族名媛也常流连于此,所以利兹酒店的下午茶虽然价格不菲,却极难预定,疫情期间依然日日爆满。

另一家与利兹齐名的下午茶则是女王最爱的——福南梅森(Fortnum&Mason),这是一家有300年历史的老牌皇家御用食品公司,人称“皇家杂货店”,顶楼推出钻禧下午茶时,揭幕的正是女王本人。

前些日子,我和家人又一次光顾了这家“女王店铺”,F&M茶室就像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客厅,我们选座在了最佳视角的靠窗位。放眼望去,尽是清新淡雅的蒂芙尼蓝(F&M的标志性颜色),空气中弥漫着悠扬的琴声(钢琴师演奏)和淡淡的花香,浓情浪漫的英伦气息扑面而来。F&M下午茶选用世界各地的极品茶叶供大家选择,而配茶的点心也放在了精美的三层糕点架上,由服务员一一介绍:酥软的司康要切开,分别抹上黄油和草莓酱,而品尝顺序要从底层的迷你三明治开始,除了上层的精美甜点,其他所有茶和点心都能无限续加。不知不觉,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午后时光,打包了桌上所有没吃完的美味,带着些许茶醉微醺,戴上口罩下楼继续逛店去了。

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相比,英国的茶文化至今不过短短300百年,而在英国的土地上,至今也没有种出过一片茶叶,但这丝毫不妨碍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征服全世界。茶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非常符合英国人独立、内敛、安静的气质,饮茶艺术中彰显的矜持庄重、耐心认真都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民族特征。今天,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第一大国饮,“Cup of tea”是当今英国时尚文化妥妥的流量担当。

独钟龙井茶 陆伟俊

“陈师傅,明前龙井茶到货了吗?”我问陈师傅。“到货了,到货了,你们等一会儿。明前龙井茶昨天刚到货,你们来得正巧。”陈师傅很快从一个方形的铁皮箱内拿出两包茶叶递给父亲。

那天,我陪父亲是第二次到市食品一店茶叶柜。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父亲喜欢喝龙井茶,他选择在这年的清明节前到市食品一店买明前龙井。

离开了市食品一店茶叶柜,我和父亲乘上回家的20路电车。“爸爸,什么叫明前龙井茶?”“就是清明节前的龙井茶,它比清明节后的龙井茶更绿更嫩更香更好喝。”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慢慢开始品尝龙井茶,并对龙井茶进行研究。我至今没有忘记的是2005年清明节前,我约好友专程去杭州龙井村,那天天蒙蒙亮时,许多茶农头戴花布帽在茶林里忙着摘茶叶。不一会儿,我和好友被允许进入一位茶农家中,亲眼目睹了茶农在灶台上用手翻炒茶叶的整个过程。

一位茶客告诉我,传说在宋代时,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村里住着一个靠卖茶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叶质量不好,卖不出去,老太太几乎断炊。一天,一个老头走进来,在院子转了转,说要用五两银买下放在墙角旮旯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没钱,便爽快地答应了。老头十分高兴,告诉老太太别让其他人动,一会儿派人来抬。老太太想,这轻易地就能得五两银子,总得让人家把石臼干干净净地抬走。于是,她把石臼上的尘土、腐叶等扫掉,堆成一堆,埋在茶树下边。不久老头还真带着几个膀大腰圆的小伙子来,一看干干净净的石臼,忙问石臼的杂物哪去了。老太太如实相告,哪知老头懊恼地一跺脚:“我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就是那些垃圾呀!”说完扬长而去。老太太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手边溜走,心里着实憋闷。可没过几天,奇迹发生了:那十八棵茶树新枝嫩芽一齐涌出,茶叶又细又润,沏出的茶清香怡人。十八棵茶树“返老还童”的消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西子湖畔,许多乡亲来购买茶籽。渐渐地,龙井茶便在西子湖畔种植开来,“西湖龙井”也因此得名。

另一位茶客还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儿,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乾隆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确有一股馥郁清香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采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品尝这茶,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三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乾隆帝见太后这么高兴,忙传旨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用于进贡。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品尝龙井茶至今,我仍对其情有独钟,还专门到老城隍庙买了一套茶具,它足足陪伴我有39个年头。有趣的是,有时同学、同事来访,我陪他们喝龙井茶,他们称我是老茶客,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心情很舒畅。现在,每当我端起透明的茶杯,看着绿绿嫩嫩的龙井茶一叶一叶地飘在杯子上方时,愉悦的感觉总会油然而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