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常州旧忆新味中静享生活

时间:2024-05-16

邱妍

每每来到江苏,都会觉得它是个内涵丰富而充满新鲜感的地方,每座城市都有它与众不同的风情,是不能被取代的。南京的民国风有着唯美浪漫的时代烙印;苏州温婉,悠悠评弹与吴依软语,轻轻入耳动心扉;扬州是淮扬菜发源地,精湛的烹饪工艺令人叫绝。这些城市地域相近,风情又明显不同。常州亦是如此,既有浓郁的江南韵致,又有独有的本土风貌。

春秋末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常州便开始了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漫漫历史演进中,常州亦繁盛热闹,亦有文化沉淀,只有亲自走在这座古城之中,才能体会到那不一样的人文。老饭店“听松楼”里喝一碗茶,尝尝老常州的本土菜;古运河畔篦箕巷中走走,想象着古时篦梁灯火的胜景;逛逛青果巷,感受“江南名士第一巷”的风貌。从饮食生活到人文氛围,无一不让人觉得,这就是常州。

平凡食材的不凡味道

美味往往不见得都是山珍海味式的大菜,而往往是能将本土食材发挥到极致。长江、长荡湖、太湖、竺山湖、天目湖,这“一江四湖”带来丰富的水产资源,常州亦有山有田,故本土食材丰富。在常州厨师们看来,理想的常州菜就是要保留食材的原味,讲究十二字要义:一菜一味,原汁原味,突出本味。

在常州邂逅“禧宴”餐厅,新中式的风格在传统中透着现代时尚。了解这家餐厅的人往往绕远道也愿意来用餐,因为餐厅创始人及行政总厨宋小康对常州菜烹饪很有想法。

2014年,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首次将中式烹饪的项目纳入比赛中,当时宋小康以一道“上汤如意菜”,用鱼蓉做成黄豆芽的形态,拿了第一名。在他看来,不管多么普通的食材都有它的特色,用心挖掘食材的精华,都能有不一样的呈现,这考验的是厨师的想法和功底。

长荡湖的河虾,加入常州焦溪镇翠冠梨,水果的果香将虾仁的鲜甜烘托得更突出。百叶大多时候被人们做成百叶结,而宋小康却用它做百叶丝,像煮干丝那样和当季的蟹粉搭配,软嫩鲜滑。

常州人爱吃鹅,多以煨制的手法来做。“禧宴”选取常州寨桥镇养在湖边的老鹅,只放盐、糖和料酒,干蒸2小时,肉香而汤美。菜式是很简单,然而对每一种用料多少、放入时间和火候的拿捏则非常影响味道的呈现。

螺狮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而常州芙蓉镇的螺狮有些不同。芙蓉镇有人养鱼以豆浆喂鱼苗,结果与鱼苗同生于一片水域的螺狮就也跟着喝了豆浆,长出的肉更为鲜嫩。一道“芙蓉螺狮”也让人觉得很有滋味。新闸镇的萝卜很有名,相传朱元璋经过此镇,发现这里的萝卜十分水润脆口,就让当地人专门好好种萝卜,将萝卜进贡给朝廷。“禧宴”餐厅以羊肚菌酿入虾胶来搭配新闸萝卜,软嫩而不乏质感,再以黑松露烘托,更觉鲜香。

经典常州味的传承

常州的早晨是悠闲又丰富的时光。红梅公园里,总能看到有人带上一支巨大的毛笔,提上水桶,在地上练字,或是提着鸟笼来遛鸟,又或是打太极、散步、观鱼。在这座常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里,常州人懂得如何享受他们的慢时光。

红梅公园被称作“常州第一园林”,因园中始建于唐代的“红梅阁”而得名。公园里花繁柳绿,亭台楼阁皆是风景,尤其是到冬日,红梅盛开最令人欢喜。约上三五好友在红梅公园谈谈天、散散步,在公园一边的“听松楼”饮茶吃饭,是常州人经典而有品位的生活的一个缩影。

“听松楼”出品部技术总监孙华做厨师已有40年,他小时候就住附近,那时便知道这赫赫有名-的“听松楼”。十几年前,这间老饭店在原址之上重建,呈现出如今的风貌,餐厅外即是湖景,湖水一边是天宁禅寺,高耸的天宁宝塔是“世界第一高佛塔”。在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园林景致中用餐,安静又有禅意。

“听松楼”传承着常州本土经典菜,并加以改良,道道都是功夫菜。“常州头道菜”就很隆重,源自清末官员盛宣怀家宴,是其宴请宾朋的第一道大菜。甲鱼、母鸡、竹笋、猪脚、火腿,炖上四五个小时,始成。用丰盛的食材开场,以取吉祥之意,是常州人爱讲的“好兆头”。

江南菜中狮子头常见,而“听松楼”的四季狮子头却很特别,融合了四季食材,春日的河蚌、夏季的鲴鱼、秋天的蟹粉、冬季的冬笋,一道菜尝尽四季鲜。由于4只狮子头食材不同,烹饪时间也就各不同,需要用4只锅分别来做。尤为讲究的是,要用到白菜叶,既用其盖住狮子头,也用来封住锅边,以小火用鸡汤焖煮4-5个小时。白菜叶的清香气也在烹制的过程中,浸入了狮子头的肉香中。

秋天大闸蟹正当季,一砂锅的蟹粉捞饭尤其令人满足。500克螃蟹最多只能出150克蟹粉,拌在饭里,尤为显得珍贵。米香与蟹香融汇在一起更觉回味悠长。还有那常州人爱吃的小麻糕配豆腐汤,麻糕层层起酥,鲜美的豆腐汤一泡,酥皮就软化在口中,更觉香气溢满唇齿间。豆腐汤也颇为讲究,猪血、蛋花、百叶丝、豆斋饼,一样不能少,再根据自己的口味搭配上虾皮、榨菜末、香菜末或辣醬。

苏东坡在常州生活时,曾想:“若内藏以豆泥,外裹以‘雪衣,如糕团之炮制,改蒸煮之方为炸熘之法,岂非佳肴乎?”后经常州名厨反复揣摩,演变成了如今的常州名点——网油卷。在“听松楼”尝到正宗的网油卷,实觉难得,因为这种小吃对厨师的技术和经验的要求很高。猪网油卷起豆沙和枣泥,裹在打发的蛋白里,蛋白打发的力道要刚刚好,才能既不黏手,又不散漏出馅料。看似是油炸的球,以为很腻口,吃起来却蓬松至极,丝毫不腻。蛋白与网油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软嫩中透着一丝筋道,豆沙枣泥则散发着甜香。古运河畔的老常州

京杭大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是老常州千百年来,经济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沿着古运河走,相当于阅览了老常州的半部历史。

常州古时便以制作梳篦闻名,“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民谣中唱的延陵即是常州,延陵梳篦是中国古代妇女八大发饰之一。古运河畔的篦箕巷就因制作和售卖梳篦而得名,“篦梁灯火”描述的便是古时篦箕巷家家挂着宫灯通宵达旦的繁盛之景。如今的篦箕巷不再是曾经的风貌,但依旧有老匠人手工制作梳篦,传统铺子里的各式梳篦每一把都有其特色,令人喜爱。

篦箕巷西口的大码头是古运河边的重要坐标,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三次从这里登岸入常州城。大码头附近设有毗陵驿,在江南,它与金陵驿齐名。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文亨桥依旧有“文亨穿月”的景致。西瀛里的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历代多次修葺,如今依旧保留,见证了常州数百年来的历史。

一路向东即是南大街,明清时便云集了众多商铺。老常州人小时候大都爱逛南大街。如今的南大街少了分昔日的热闹,但依旧是重要的商业区。有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美誉的青果巷与南大街商业区相连。明朝时,这里船舶云集,为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有许多果品店铺,旧时称“干果巷”。《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也在不远处,白墙黛瓦间依旧是古韵的风情。巷子里人不多,寻一间茶舍饮盏茶,也是一番悠闲的时光。

此时的常州,满城桂花香,秋风起,清香扑鼻。常州友人说,待冬日再来,红梅公园里的梅花也是一番好景致。桂花江南处处有,赏梅是要来常州呢!想来,在有历史文化的古城里,定是四季都值得一游,至少,常州四季皆有好食材,为常州菜也是值得再来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