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思宇
凤仙花,又名金凤花、旱珍珠、金凤仙、羽客、好女儿花、透骨草、凤仙草等。因为凤仙花可以用来染指甲,故民间又称之为小桃红、指甲花。凤仙花原产于中国、印度、馬来西亚等国,适宜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民间常于门前屋后或庭院花篱内栽培,用以点缀院落。
凤仙花品种繁多,约有五百余种。早在唐代就有关于凤仙花的记载,《广群芳谱》录有唐代吴仁壁《凤仙花》一诗:“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可见唐朝人已将凤仙花作为观赏花卉。相较而言,凤仙花不以香味诱人,而是以姿容形态取胜,其花形奇巧,酷似展翅飞翔的凤凰,充满吉祥之气。
凤仙花于植株的枝桠间开放,花色斑斓,明朝高濂的《遵生八笺·草花谱》说:“金凤花有重瓣、单瓣,红、白、粉红、紫色、浅紫如蓝,有白瓣上生红点,凝血,俗名洒金等六色。”由于凤仙花颜色鲜艳,中国民间有用凤仙花染指甲的风俗。古代女儿家爱美,采摘下凤仙花的红色花瓣,加上一些明矾,放在铜勺内捣碎,染在指甲上,再用凤仙花叶片包裹起来,一夜之后指甲便染上红色了。元代女词人陆琇卿的《醉花阴》写道:“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襦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这首词描绘了少女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在翠袖的映衬下,纤纤玉指仿佛是嵌上了一颗颗相思红豆。
宋朝时期,凤仙花不仅在民间广泛种植,装饰家院,而且被文人墨客广为吟咏。欧阳修的《金凤花》记载了诗人栽种、观赏凤仙花的闲情逸致,诗曰:“忆绕朱栏手自栽,绿丛高下几番开。中庭雨过无人迹,狼籍深红点绿苔。”凤仙花极易栽种,只需播种几粒种子,来年就能收获满院鲜花。因此,有人认为凤仙花生来贫贱,才如此容易生长开花,不够稀少,算不上高贵。这一论调让诗人徐致中大为不满,作《金凤花》反击:“鲜鲜金凤花,得时亦自媚。物生无贵贱,罕见乃为贵。”
古往今来,钟情凤仙花的人不在少数,袁燮在他的《凤仙花》诗中曰:“凤仙窈窕姿,阶前为谁容。浅深十八本,形貌纷不同。或饶鲜明色,巧笑双颊丰。或作掩抑态,抬举差且慵。”写尽了凤仙花的妖娆姿态。杨万里笔下的凤仙花则是小巧玲珑:“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画家姜泓所绘的《凤仙蜜蜂图》,画上两丛凤仙花一粉一紫,颇为清新脱俗。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更是凤仙花的忠实“粉丝”。乾隆五十三年,赵学敏闲居临安,率书童种植凤仙花多年,并写就古代唯一的凤仙花专著——《凤仙谱》,这令凤仙成为当时除兰、菊之外,唯一有专著的花卉。该书分列名义、品类、种艺、灌溉、收采、医花、除虫、备药、总论、杂说共10门,收集记述优良名贵凤仙花品种183个,有香桃、锦边红、桂心桃红、碧绿球、报午、葵花球、金霞、红白平分、七合、白绣花等。它们有的含苞多垂,纷繁可爱;有的千叶匀圆,清香挹人;有的则五彩七色,缀于一本,均为凤仙花中的奇品。
《本草纲目》中提到:“采其(凤仙花)肥茎酌腌,以充莴笋;采嫩花酒浸一宿亦可食。庖人烹鱼肉硬者,可投放凤仙花子数粒即易软烂。”《救荒本草》载:“凤仙花叶味苦、微涩,可用于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一宿做菜,油盐调食。”《浙江通志》称:“凤仙花白者佳,杭人浸酒饮之,能好颜色。”
凤仙花不仅是一种易植易长的观赏花卉,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凤仙花味甘、微苦、性温,具有解毒、通经、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等功能,可用于妇女经闭腹痛、产后淤血未尽、跌打损伤、灰指甲等病症,是妇科调经和外治跌打损伤的民间要药。凤仙花的种子和茎均可入药。
《本草纲目》载:“凤仙花种子气味微苦,性温,有小毒,主治产难、积块、噎嗝、下骨哽、透骨通窍。花气味甘滑,温,无毒,主治蛇伤,擂酒服即解。又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研饼晒干为末,空心每酒服三钱,活血消积。根叶气味甘,辛,有小毒,主治鸡鱼骨哽、误吞铜铁、杖扑肿痛,散血通经,软坚透骨。”
现代医药学分析表明,凤仙花种子含皂甙、甾醇、多糖、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可作解毒药。凤仙花的花、根、叶含羟基苯甲酸、矢车菊素、花色苷、芥子酸、山奈酚、氨基酸等,其主要药理活性为抗过敏、抗炎、抗真菌等,可入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