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何务“实”

时间:2024-04-24

◎李冬梅

一、认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实需要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迅速增强“三大功能”的需要。

1.增强传播功能的需要。在当前基层群众组织化、集中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党的方针政策要真正落到基层、深入人心,主要靠媒体传播。而县级主流媒体的现状是,多数地方仅有一个电视台,每个工作日播出10分钟左右的本地新闻。而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今天,电视节目特别是本地新闻正处于很少有人收看的尴尬境地。中央大政方针出台后县级怎么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中间急需搭建一个新的传播桥梁。这个传播桥梁除了传统媒体,更主要的是广大群众正在广泛使用一刻也离不开的移动媒体,也就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新媒体。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如同自行车向电动车、老式火车向高铁、大哥大向智能手机、有线电视向网络电视、商场购物向网上购物转变一样,趋势不可逆转。当然,新旧转换也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在由旧转新的过渡期,需要很好的处理旧与新的关系,科学做好新旧融合这篇文章,尽快扭转广大群众对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决策举晓率不高的局面。

2.增强服务功能的需要。总书记提出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的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我们定位了融媒体中心的两大职能,就是除传播引导职能外,还有一个服务职能。增强融媒体中心的服务功能,既是政府和群众的需要,也是广播电视台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主动融入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服务之中,广电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价值才会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通过在服务之中了解和掌握信息,又使广电媒体拥有了丰富无穷的新闻和民生节目素材。通过政策的宣传引导和便民服务窗口的开通,使“引导”和“服务”两大职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增强创收功能的需要。建设融媒体中心,不能指望政府将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员工“包养”起来。被“包养”的媒体只会如被圈养的熊猫,没有危机感,没有进取心,没有创造力,也没有自我生存能力。广电媒体不能被“包养”,必须让其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广电媒体不需要被“包养”,需要的是在政府给予基本保障基础上的自我创收,通过创收功能的增强和分配机制的改革,不断提高干部员工的整体收入水平,进而不断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而要增强创收功能,依靠传统媒体的硬广创收显然已是死路一条,未来的创收模式只能是“融媒体+宣传+服务+活动+产业”,融媒体影响越大,创收效果就越好。目前,各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融媒体平台还只是刚刚建成,融媒体运营还只是刚刚起步,随着融媒体中心的正常运行,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创收渠道将会越来越宽广。

二、明确融媒体中心的运作模式

围绕“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建设融媒体中心,落脚点在于提高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提高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是要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后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如此,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显现出来。笔者认为,从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实际出发,应该主要做到“四合”。

1.采编整合。媒体融合主要是内容的融合,内容的融合又主要是新闻的融合,而实现新闻融合,必须整合从事新闻采集和制作的各媒体记者和编辑。在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的统一策划、指挥和调度下,先由派出的各路融媒体记者采回新闻原材料,然后由各类媒体编辑按自身特点和表达方式制作出新闻产品,如新媒体编辑按“图片(短视频、动画)+文字”模式制作出新闻,电台编辑按“配音+同期声”模式制作出新闻,电视台编辑按“主持+配音+画面+同期声+文字”模式制作出新闻。“采编整合”如同酒店厨房,厨师长将食材采购员和厨师集中起来,统一策划、指挥和调度,先安排采购员们将各种食材采购回来,然后对每一种食材根据顾客需求,交由不同风格的厨师做出不同味道的菜品,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如鲈鱼,根据不同顾客的喜好,红烧厨师做出红烧鲈鱼,清蒸厨师做出清蒸鲈鱼,鱼汤师傅做出鲈鱼片汤,实行“一鱼多做”。

2.平台配合。采编中心在对同一个新闻内容编制用于不同媒体播发的产品的过程中,各媒体播发平台应该严阵以待。随着新闻产品由简到繁的陆续编制完成,新闻传播在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由网络新媒体第一时间快发,由广播电台第二次传播,由电视台第三次传播。这样,同一新闻内容,通过向网友、听众、观众的相继传播,基本可以实现各类受众的全覆盖。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我们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3.统分结合。就广播电视台而言,由于各媒体单位的传播形式、运行模式、考核方式各不相同,决定了融媒体中心建设不能将各媒体单位简单地揉合在一起,必须有统有分,做到统分结合。所谓“统”,就是在记者编辑上整合力量、统一使用,在传播平台上服从指挥、统一调度。所谓“分”,就是在自办节目(栏目)上分、在经营创收上分。为什么要在自办节目(栏目)上分?是因为除新闻内容可以“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播发”外,其他更多的节目(栏目)只能由各媒体平台根据各自的传播形态和特定受众需求进行策划、生产,如电视台的生活文娱类节目、电台的民生热线类节目、微信公众号当日最能提升点击量的热点内容等,不是融媒体指挥中心能够统一打造的。为什么要在经营创收上分?是因为各媒体单位在经营创收上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渠道,客户对宣传广告的投入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如需要通过电视画面反复呈现广告内容的客户只会选择电视台、需要高频率播出短语广告的客户只会选择广播电台、而需要通过活动直播快速提高广告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客户只会选择网络新媒体。

4.里应外合。所谓“里应外合”,就是在融合体制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同时,对体制外有影响的新媒体也要抓紧融合。要充分认识到在有些地方,体制外的社交媒体由于其体制和机制的灵活性,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已超出体制内媒体。必须牢固树立“党管媒体”的意识,在强力推进体制内媒体融合的同时,对体制外媒体也要纳入融合范畴。要充分发挥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牢牢占领所有新闻舆论阵地,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策、重大决策以及各类主题报道、专题报道等时政新闻,在体制内各媒体第一时间播发的同时,体制外各社交媒体也要以各自传播形式第一时间播发,做到时政新闻播发全覆盖、无死角。

三、强化融媒体建设的保障措施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统一思想、找准路径,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否则,再大的决心、再好的路径也难以变为现实。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保障措施有多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四大措施:

1.搞好顶层设计。就县级媒体而言,多数县(市)设有体制内电视台、电台及各类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有的还有日报、周刊等纸质媒体,体制外的各类社交媒体更是数不胜数。如何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将以县级主流媒体为核心的众多媒体平台的新闻传播渠道整合起来,需要从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制度体系、硬件建设、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缜密构思,系统设计,形成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切合本地实际且各个方面高度认同并经本地党委政府同意的具体实施方案。有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融媒体中心建设才能一气呵成、一步到位。

2.健全组织体系。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组织体系是融媒体中心的“中枢神经系统”,而融媒体中心组织体系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其担负着每一条时政新闻从采访到编辑到制作到分发的全过程的组织指挥,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一般下设“两部”“三平台”。“两部”即新闻采编部,按照指挥中心的安排负责新闻的采访编辑制作;新闻分发部,将采编部编制的新闻第一时间分发到各传播平台,并监督各平台是否按要求播发。“三平台”即电视传播平台、广播传播平台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只要在融媒体新闻中心的统一指挥下,“两部”“三平台”能够协同一致、各司其职,融媒体的效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完善考核体系。融媒体中心建成后,各职能系统能否正常运转,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能否尽职尽责,关键靠考核。而考核能否真正起到促进和鞭策作用,又关键看是否建有一套科学管用的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首要的是科学制定各职能部门、各媒体平台、各个具体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目标,并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薪资待遇紧密挂钩,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奖出干劲,罚出动力。

4.加强硬件建设。完善硬件建设,重要的是要建好智能化新闻指挥中心系统,便于指挥中心负责人在网上统一组织协调所有时政新闻的采编、审核、分发,也便于各职能部门、各媒体平台的每个员工从网上了解每条新闻的采、编、发实时进展情况,有助于各项工作流程的有机衔接。同时,硬件建设还需要做好采编、播发设备设施的上档升级,提高新闻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根据融媒体新闻的生产流程,为方便时政新闻的生产,对办公场所进行改建或扩建。

结语

总之,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充分尊重各媒体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做到该融则融,宜分则分,切不可头脑发热,一融俱融,一统俱统,形成新的“一锅煮”、“大锅饭”,否则,不仅融媒体融不起来,而且会将本已形成各自鲜明特色的媒体给搞垮了。一定要头脑清醒、保持定力,不能片面理解“融”的意思,不能把融合误认为是大整合,不能大融大并、大拆大建。必须保持稳中求变、好中求快,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