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财经媒体人转型做创投的基本素质浅析

时间:2024-04-24

◎袁阳平

创投是一门投人的生意。创业者是否具备未来企业家素养,决定一笔投资的成败。这也是对投资人眼光与洞察力的考验,淬炼他们的基本素质。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转型进入创投圈,是有着天然优势的。可以看到,从2015年以来,知名财经媒体人转型进入创投业屡见不鲜,如央视前主持人张泉灵、李静等,且不少知名创投机构负责人也有媒介出身的背景。

除了离职进入外部知名投资机构,传媒集团内部也注重人才培养,打通采编口线与投资口线人才流动窗口,为传媒集团转型开拓新投资业务板块注入生力军,越来越得到重视。

正如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所说,上海报业集团正在拟定三个核心业务,投资与文化地产是其中之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在谈及国有媒体拓展服务功能时指出,国有媒体通过战略投资来获取利润丰厚的投资收益。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浙报集团、上海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都成立了相应的基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尤其是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投资收益巨大。

无论这些财经媒体人是外向溢出进入创投业,还是在传媒集团内部调岗进入投资板块,他们或是工作多年的资深媒体人,或是媒体界知名人士,他们自带流量,期待自身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生涯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

那么,这些财经媒体人转型进入创投业,储备了哪些基本素养与能力呢?自身修炼需要做的加法与减法又有哪些?本文通过对财经媒体人转型进入创投业的基本素质进行一二浅析。

一、修炼品德精神气质

记者既要是专家,也要是杂家,还是合格的社会活动家。

在主流媒体里的媒体从业人员深知,当好一名好记者,就要求记者对社会各阶层有一定的接触与了解。

正因如此,就要求记者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创投圈的从业人员同样如此。投资是与人找交道的学问,业界一句话指出:投资就是投人。 有别于记者对新闻发掘、文字精练不同,创投业对投资经理等人员无论是对市场、行业、技术层面的分析,还是财务、法律等基本知识的储备,都应当具备专业的投行思维。

一份《2020—2021中国新经济创投圈人事变动》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有明确公布教育背景的投资人数量达4714位,按照各家院校相关联等投资人数量排名,选取投资人数量排名TOP20的院校制成图表。(表1)

前20名的投资人分布的高校也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名校,如: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人大、上海财经、南开等。

与创业者高校背景相比,投资人有过留学经历的占比相对较高,达到17.30%。典型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上述数据充分显示,高学历是进入投行业的敲门砖,是底层基本素质,为未来职业开拓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说,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价值投资者,个人的自我修养极其重要。他觉得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包括品德、眼光、内心的宁静等。他认为,拥有极高的道德标准,把受托义务置于首位,是投资人崇高的精神气质。在培养良好的自我修养中,需要有诚实的品质、保持理性的好奇、独立思考,同时又不机械地理解价值投资,需要合理地避开价值投资中的一些陷阱。

二、提炼投研方法与能力

进入创投行业的财经媒体人,可以发挥多年在媒体界从业中积累的人脉资源优势,寻找好的投资标的。

过去,财经媒体专注公司报道,或是优质的公司寻找优秀高端财经媒体做宣传报道等,为财经媒体人提供了项目标的来源。

此外,如何主动去挖掘好的项目呢?举例来说,央视原知名主播张泉灵转入创投业后,模仿央视王牌节目《新闻调查》的方式去了解一家公司。比如,她曾将自己换位为自己的儿子,以学生的身份与拟被投某项目上的老师交流。据媒体报道称,到去年年底,她调查的某少儿编程企业完成了一轮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成为独角兽级的企业。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对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就如记者做调查报道一般,也会在采访前对调查对象做底朝天式的摸底。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与记者采访前收集资料素材等一样,投资经理需要完成项目考察,尽职调查,撰写投资建议书,起草法律文件及后续跟踪管理的绝大部分工作。这些工作就需要投资经理做足日常功课,对投资的行业发展趋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洞察。

初入创投业的财经媒体人不仅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去挖掘项目,还可通过投行业内专业人士引荐好的项目,获取项目一手资源信息。比如有的私募定位一级市场,有的私募定位一级半市场,如何获取项目方优质的标的,就需要与行业圈内人士广泛交流。

一名优秀的记者要“脚上有泥,心中有光”,一名优秀的投资经理也同样如此,从公司财务状况,法律风险,以及投资方案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下手,修炼较强的投研方法与能力。

三、淬炼有效沟通与表达能力

财经媒体人转型进入创投业,对自身的沟通表达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过往,财经媒体人在采访技巧与沟通上花大量的笨功夫,采访后在写作上又要花费心思构思文章结构。媒体圈的行话说,“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行话也十分适用于创投圈做项目服务。

创投界大伽也提出,团队70%精力用于做服务,30%精力用于做投资。对于进入Pre-IPO轮或是B轮之后的投资项目,创始人更侧重引入产业资本或是对公司上市有协同力的资本,而不再是纯财务投资。产业资本的进入,就是一种软服务,帮助投资标的导入更多的产业资源或是服务,使其加速成长,抢占赛道。

做好服务的前提需要有效的沟通。对于记者来说,将专业的行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能力极其重要。所以说,语言表述与沟通能力,同样对项目投资经理同样重要,他们甚至能超越创业者,洞悉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并能精准地概括出公司的市场定位。他们能与被投项目进行有效沟通,及时调整航向,精准导入产业资源,助力投资项目成功上市、退出。

同时,投资经理还要说服投资人对项目进行上百万元或是上千万元的投资。这就需要很强沟通表达能力,需要要将项目的商业模式、商业研判在短时间内向投资人讲清楚逻辑,并要回答投资决策团队各种各样问题。如果没有很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投资经理会倍感吃力与痛苦。

四、历练工作经验与积累

投资人不仅高学历,还有着丰厚的工作经历,以及资源背景。

这是一项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从IT桔子发布的《2020-2021中国新经济创投圈人事变动》报告显示,“清北复交”起步,麻省理工、斯坦福、哥大随处都是;另外在从业经历上,BAT背景已是基础配置,有高盛、安永、普华永道、麦肯锡等国际咨询巨头背景的投资人也数不胜数。

截至2020年底,IT桔子数据库收录约8537位活跃的个人和机构投资人信息。以这些数据样本排列出培养投资人最多的大公司TOP20。这些大公司还可以进一步分类:一类是以咨询和传统金融服务为主的公司;另一类是以互联网、TMT服务为主的公司。(表2)

近10年来,在传统媒体行业转型阵痛期,大量优秀的传媒人改弦易辙,投奔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大公司,在这些大公司历练几年后,他们再转行进入创投业也不在少数。

总之,财经媒体人的转行是多样的。既然选择了进入创投行业,即要发挥过去在媒体界的资源、社交等方面优势,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对创投私募基金募投管退进行全面的学习再造,为集团投资业务板块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