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北京的零食

时间:2024-05-16

罗澍伟

温朴、炒红果和蜜饯海棠

温朴,亦作榅桲,产自北京西山,较山楂为小。蜜饯温朴是北京特有的食品。清代满族文士富察敦崇在他所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说:“温朴,形如樱桃而坚实,以蜜渍之,既酸且甜,颇能下酒。”也许家中及亲友均无人喝酒,所以很少见用温朴下酒的。倒是有一种温朴拌白菜心,冬季母亲常做,因为大家都爱吃。

蜜饯温朴在冬春两季一般干果店均有出售,在柜台上摆着一只大白瓷缸,里面装的是犹如红玛瑙般的蜜饯温朴,旁边放有专用的小绿陶罐,现买现装,论斤出售。称好后,上面蒙上油纸和大红的黑字“门票”,再用“麻经儿”系严实了,遂成为一种既漂亮又醒目的特色包装。无论馈人或自用,均甚适宜。

与温朴接近的是炒红果。整个红果去核,经水焯、糖渍等工艺加工而成,汁浓色艳,甜酸适口,盛于瓷盘之中,如同闪光的珊瑚一般。

与炒红果不同,蜜饯海棠用的是海棠的全果,且必需带把儿。做出来的海棠深粉红色,明快透亮,看着比刚摘下来的鲜海棠还要可爱。入口绵软香甜,绝无鲜海棠留给舌尖儿的酸涩。

在北京的蜜饯中,除了以上带汁儿的三种外,还有一种蜜饯杏干儿。此外,便是苹果脯、桃脯、杏儿脯、梨脯、沙果儿脯和金丝蜜枣了。这些果脯,一年四季有售,不同于带汁儿的蜜饯,只限于冬季和早春。

酪、酪干儿和奶卷儿

酪,本是源自满族的一种奶制品。从前,北京的通衢大道一般会有“酪铺”,兼养奶牛,比如后门桥的天汇大院里的老德顺,就是当地很有名的一家“酪铺”。

酪是用鲜牛奶加江米酒和白糖制成,放到一个个的小碗里,需加一定的温度,才能凝结成酪。做成后还要低温保存,不然就会发澥变酸。所以,如此的制作技术和制作条件,一般家庭是很难掌握的。

浓度是检验奶酪的硬指标,当年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把两碗酪合起来,上面的那碗酪不能溜下来,这样的“合碗儿酪”,才算是合格。

奶酪的外观洁白如脂,入口即化,香甜无比。如果说,酪是中国式的“酸奶”,那还应当补充一句,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中国式酸奶”。

由于奶酪不易保存,酪干儿遂应运而生。把做好的奶酪放进炭炉烤箱中脱去水分,好像外面还要裹上一点儿蜂蜜,以防干缩,于是就成为一块块颜色淡黄、形状不规则的酪干儿了。酪干儿入口奶味儿浓郁,甜香适口,筋道耐嚼,比起外国传入的“奶(油)糖”,不知要好吃多少倍。

奶卷儿,是用半厘米左右厚的奶皮子,或卷上金糕,或卷上芝麻糖馅儿,切成小段儿,白润如脂,入口香甜,稍嚼即化,口感极佳。

另有一种奶饽饽,个头儿不大,是用奶皮子包上甜馅儿,放在形状各异的点心模子里,磕出来后,个个精致漂亮,与奶酪和奶卷儿交相辉映。

这些都是酪铺的“特产”,在别的地方是吃不到的。

甑儿糕

甑儿糕,是北京沿街叫卖的一种儿童食品,现吃现做。

这儿的“甑”,指的是一种木制小碗,内放蒸熟的米粉和豆馅儿,用蒸汽稍蒸即可成型,这时,汽哨会发出“呜呜”的响声,木碗底下有一“顶头”,一顶即出,上浇五颜六色的果汁,然后托于纸上。

此种甑儿糕已在北京绝迹多年,但在天津几乎随处可见,现已改为家用高压锅制作蒸汽,称之为“梨糕”。

糖葫芦儿与大糖葫芦儿

糖葫芦儿虽不能算是北京的特产,但至少也可算为一种著名的小吃吧。

北京的糖葫芦儿有沿街叫卖的,也有干果子铺自制的。一到秋冬季节,无论大人小孩儿,手拿一串串五颜六色的糖葫芦,边走边吃,是北京街头的一景。

北京糖葫芦儿制作最为精致的,要属东安市场。由金鱼胡同走进东安市场北门,便是一家家糖葫芦儿摊儿,这里摆的糖葫芦儿食材各异,争妍斗艳。就拿山里红来说吧,有去核全果的,有去核压扁的,有带澄沙馅儿的,有把两半儿山里红斜着插好,里面填澄沙馅,再用瓜子仁儿码出梅花儿的。用鲜果儿做的种类也不少,有用去皮荸荠果儿蘸的,有用葡萄夹金糕蘸的,有用橘子瓣儿夹青梅蘸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有一种是用整段儿去皮山药蘸的,或原型或压扁。还有大个儿山药豆蘸的,口味儿各异。山药和山药豆蘸的糖葫芦儿,可能因档次较低,多见于沿街摊贩。

东安市场的糖葫芦摊儿,还卖一种高档次的“蘸子”,核桃,红果都有,用牙签插好,一个个单蘸。特别是核桃蘸,一定要剥成整个的“狮子头”,蘸出来才算漂亮。买好后,装在绿纸盒里,可视为礼品。

至于春节期间厂甸儿的大糖葫芦儿,是用一米多长的细荆条,穿上质量不齐的红果,外刷粘牙的糖稀,上插五颜六色的三角小旗儿。这多半属于一种应节儿的装点,中看而不中吃。扛着一串儿大糖葫芦儿走在街上,总算是逛了厂甸儿,带着年味儿回家了。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