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早班机太早,落地宝安机场时还半梦半醒着。目的地是位于盐田区的深圳大梅沙京基洲际度假酒店,与机场分处在深圳市的两端,做好路上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的准备,没想到从上车到酒店只花了不到50分钟。
大梅沙在深圳的东面,距离市中心仅12公里,却感觉这里离现代化大都市很遥远。穿过梧桐山长长的隧道,道路右边绿树掩映着大海,沙石断崖取代了高楼大厦,连路人步行的速度也放慢了下来,终于可以深呼吸了。
六七月份的天气,有海有沙滩有游泳池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乐园,到了酒店立马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吸引住。小火车在泳池间穿梭,大型泡泡机营造着美梦,沙砾藏在小孩们的鞋子里,一只手拎着挖沙的小桶一只手捉住贝壳,追赶嬉闹,真是完美的夏天。
回到房间,拉开窗帘就看到整个海湾,临近中午,太阳直直照射在海面上,一片明亮通透的蓝,一座小岛在不远处,海湾两边分别是连绵的青山和巨大的港口。客房在靠近青山的这一边,风不大却能看到海浪不徐不疾拍打着不远处山脚下的岬角。从地理学角度来说,海浪的形成是个异常单调的过程,但那种单调却是我特别喜爱的海洋特质,因其单调以至恒久。另一边的盐田港有着城市崛起的故事和与城市共荣的历史,作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见证着无数的远行与归来。
城市人的度假生活是一个寻找舒适区的过程,路程不要太远太辛苦,美景最好触手可及,还要有必不可少的好酒和美食。在南方的这家度假酒店吃到一碗正宗的西北手工油泼面实属惊喜。深圳这样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大城市无疑是充满温情的。作家阿城在一篇专栏文章里写过关于思乡和蛋白酶,大概是说人类身体基因里有着对于儿时食物和味觉的蛋白酶的记忆,那是一种思乡的记忆,是一个在某一刻会被突然激活的程序。做油泼面的师傅来自西安,他说希望和他一样来自西北的人吃到這碗正宗手工面时能想起家乡,用家乡味来抚慰家乡胃。“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我几乎从每位深圳朋友口中都听到过的一句话,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乡音乡情扎根于此,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也见证了城市的成长,早已成为了这座城的一分子。
说起度假,以为会睡到日上三竿,可是到了这里,早起变得完全不是问题。清晨五点半,睡眼惺忪间起身看向窗外,太阳还没露出头,绯色的朝霞低垂到海面,海面平静如镜,背面的梧桐山顶云雾笼罩着一切,整个大地都披上了一层迷幻的紫水晶色。800米外的洲仔岛上,礁石也被染成红色,附近的海泳爱好者们都爱在清晨游去岛上,酒店年轻的老员工 Gary就是其中一员。他说在大多数天气晴好的清晨他都会在上班前先去游泳,在海里畅游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这片海水质洁净,透明度高,他在水里常常遇见长相喜感的魔鬼鱼,与金鲳鱼比赛游泳,还能在岛礁附近自由潜、看珊瑚、捡拾海胆和贝壳,皮肤吸收了海水的盐分才感觉身体更有力量。听说泳友们带去岛上的西瓜掉落的瓜籽结出了一个大大的瓜,泳技不佳的我决定下次再去的时候一定要划着桨板上岛看看。
作为自然教育的一部分,海洋知识对我们来说略显陌生。提起海洋更多想到的是惊涛骇浪,事实并非如此,生活在海边的年轻人决定以海洋的名义为孩子们做点事情。酒店与当地教科文机构将联合成立一个以海洋教育为主的青少年基地,从探索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海洋共生共存、保护海洋资源、了解海洋习性、克服对海洋的恐惧等方面内容入手,让下一代能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生命起源——海洋。
东边,太阳越升越高,紫色和玫瑰色逐渐被热烈的赤金色取代,耀眼的光线下,更多的色彩逐渐显现。沿海岸线蜿蜒的道路两旁都是欣欣向荣的绿色丛林,高大的榕树和凤凰木遮蔽出大面积的树荫。向西边走到大梅沙海滨公园的尽头,是大梅沙海滨栈道的起点,栈道延伸到海面,脚下海浪冲击着礁石,沿着栈道继续向西,会路过繁忙的盐田港,这条栈道沿着海岸线能一直通往沙头角的中英街,过埠就是香港。从栈道顺着登山步道上山来到悦海图书馆,在图书馆楼顶的观景台能俯瞰整个大梅沙海湾,来栈道游览的旅客和来运动的当地人都把这儿当作阅读和休憩的最佳之地。
相比西段的海滨栈道,我更偏爱栈道的东段。这一段更远离城市和港口,去过之后才发现,在酒店露台能看到的栈道就是这一段。从酒店打车五分钟能到达这条栈道最东边的背仔角,岬角延伸向外有座红色的灯塔,是栈道的最东端,也是深圳的最南角。下午五点之后栈道上游客逐渐多起来,有父母带着孩子的,有结伴的好友,也有亲密的年轻情侣,都是去灯塔看夕阳的。日落时分,金色的海面晃得人有点睁不开眼,海风温柔地吹拂着,到达时,灯塔下的阶梯上已经坐满了人,静静等待着夕阳西下和晚霞降临的浪漫时刻。
与西端的悦海图书馆一样,东端栈道的山上有一座观海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楼顶面向外海,可以看到整片小梅沙海湾。年轻城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建设者强大的学习能力,在深圳,从社区的小型自助图书站到景点和市民中心的大小图书馆,不分年龄阶层阅读的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一路向东,来到位于深圳东部大鹏半岛南澳镇的古城“大鹏所城”,这座古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是明清两代的海防军事要塞,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深圳的别称“鹏城”就得名于此。
大鹏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筑至今保存相当完整。体现城外观的部分城墙及东、南两城门保存完好,城内现存有赵公祠、天后庙、华光庙、侯王庙和十余座清代将军府第以及一批清代民居。其中尤以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保存最为完整和突出,整座将军第坐北朝南,门口保存有一对抱鼓石,门首横额石匾“振威将军第”为道光皇帝御笔亲题。外围一丈有余的高墙,气势雄伟。平面布局分东、西两座院落,东座为三进两天井结构,西座为五进四天井结构。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将军第,雕梁画栋,规模宏大。其建筑特征有青麻石墙基、上砌青砖、大阶砖石、石柱础、木梁架;堆瓦屋面、硬山顶、博古脊,是清代典型的府第式建筑。
作為深圳的起源与根脉,大鹏所城至今仍有大部分原住民居住,与大多数古城不同,这里保存更多的是原住民浓厚的生活氛围。工作日游客不多,行走在安静的石板路上,感受街巷间的古韵,仿佛身处明清时期。偶遇骑着自行车的小贩操着客家口音沿街叫卖绿豆冰棒,别有情趣。
出古城东门,在一棵巨大榕树下的咖啡馆小憩,只有我一个客人。年轻的咖啡师说他在城市里开过咖啡馆,离开喧嚣的城市生活,回流到安静的古城,想要更多闲暇的时间来学习和沉淀自己。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在这里还有很多,他们给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他们的回流,古城变得有趣和丰富起来。更多的咖啡馆、小酒馆、民宿开起来,一些年轻艺术家也来到这里居住创作,寻找灵感。这家由一座废弃多年的房舍改造的咖啡馆作为新的社区中心生长起来。我离开时一对本地的老年夫妻牵手进店点了两杯咖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以自然无形的方式交融。
在海滨度假生活中,冲浪作为一项小众运动项目,越来越被年轻人追捧。这项运动跟随流行文化发展,变得愈发充满生机。西涌最早被冲浪爱好者们熟知至少是在十几年前,职业冲浪运动员和冲浪教练们最先来到这里,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以冲浪为主题的旅行方式及配套的民宿产业。西涌海岸的4号营地有深圳海域最适合冲浪的海湾,狭长的海滩上有6家冲浪俱乐部,职业“浪人”和初学者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海湾对面还有这片海域里最适合浮潜的情人岛。
冲浪作为一项专业且优雅的运动,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它要求人找到一种顺应自然的方式,而不是与之对抗。对自然保持敬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生存法则,更高级的追求是敬畏它并享受它。七八月份是全年中海浪最好的时节,众多冲浪者聚集于此,享受整个夏季。炽热又自由的“浪人”们在这里建立的体系包容且放松,黄金海岸之上的自在生活,雷鬼音乐、摇曳的花衬衫、比基尼和派对,这是他们的乐土。
下一站是大鹏半岛的国家地质博物馆,这是计划外的行程,却是给博物爱好者们的礼物。坐落于中生代火山地层分布区的七娘山下的国家地质博物馆,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侏罗纪到白垩纪火山运动的天然博物馆。博物馆共设置六个展厅:序厅、地球探秘展厅、大鹏半岛展厅、矿物展厅、城市与地质环境展厅和恐龙室外展场。
从博物馆东侧溯溪栈道向七娘山方向步行而上,清澈的溪水从山间叠泻而下,蝴蝶和红蜻蜓在林间和花丛间飞舞。博物馆主体是由斜切面组成的大型建筑,犹如散落在七娘山脚下的火山石,热带灌木环绕四周,云朵在天空中飘浮而过的蓝和白,它唤醒了一个记忆中的花园,再将记忆带回山林之中,直达云雾缭绕的山顶。
回酒店的路上,在密林中穿行,仿佛置身于某个热带小岛,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词:缱绻。在这里,也许只是无所事事看着小岛发呆,或追逐最后一缕夕阳投射的光,内心就会被温柔地牵动着。
从大梅沙继续向东,直到南澳,这里是深圳生活的另一面。这个片区是整个深圳历史文化的起源,却丝毫没有文化起源的厚重感。而我对于城市度假的想象在这里得以实现,椰林树影,水清沙幼,随处可见的红色的鸡蛋花树花香四溢。对于忙碌的大都市人来说,度假这个词显得有些奢侈。我们在某一时期太急于融入城市,却又在某一时刻迫切想要逃离,是只能逃离吗?这个疑问在一位深圳朋友那里得到解答,他创办了一本名为《DRAWN》的杂志,创刊号内容是以海为主题的故事,又在自己的另一个咖啡品牌“山池”进一步探讨了一种不逃离城市的态度,上山入海,将自然的生活方式引入城市。在我们的困惑之外,深圳人正在从文化的角度去完成城市与自然的对话。
度假不必远行,踏出家门就是第一步。在广袤的深圳东部的山海之间,停留的每一分钟都带着一种如梦如幻的感受,在磅礴的洋流到达前,美妙的紧张感充满胸腔,你不想错过每一次日出和日落。身旁,素不相识的旅人们安静地观看这一切,这一刻没有人说一句话,空气里是伴随着海浪飘来的海藻的气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