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陈思蒙 JasperX 张林鑫 汪诗原 Jinger 毛豆子
贝弗利· 朱伯特(Beverly Joubert)是一位勇敢的女性。作为野生动物纪录片制作人和美国《国家地理》探险家,过去40多年,她和丈夫德里克· 朱伯特(Dereck Joubert)的生活几乎都与狮子、 猎豹、大象为伴,记录非洲这片大陆的神奇和脆弱。博茨瓦纳前总统称他们为“ 非洲的孩子”。危险是家常便饭,数不清被毒蛇咬过多少次,经历过2次坠机,还有一次非洲水牛的袭击几乎让贝弗利丧命 —— 水牛角从她的后背贯穿胸腔和脖子,再从右脸顶出。贝弗利在 ICU躺了2个月,花了8个月才康复,但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是关心那头水牛是否安好。重回荒野后,贝弗利更珍视活着的每一秒,更竭尽所能地回报自然。
贝弗利成长于南非的一处金矿,从小就习惯了与荒野和动物为伴,和表兄们一起四处“探险”。十几岁时,她在校车上遇见德里克,从此两人成为命运共同体。在生活和工作上,他們都是彼此的另一只手。在荒野中,一人开车,一人寻找动物;一人拍摄,一人录音。意外状况时有发生,他们改装了越野车,以方便行驶在奥卡万戈三角洲的河道中,捕捉难得一见的狮子捕猎水牛的画面。有时回过神来,才发现河水已深至胸口。在遭遇水牛袭击时,也是德里克的临危不乱和坚定的爱为贝弗利注入活下去的信念。
贝弗利和德里克的生活犹如一场旷日持久的荒野生存真人秀。与野生动物相处越久,贝弗利就越是被每一个个体所表现出的独特性格吸引。他们和大象、狮子、花豹之间有过太多次非凡的经历,但感情最深的是一头名为 Legadema的小花豹。第一次遇见它时,它不过8天大,和妈妈、外祖母、曾外祖母生活在一棵2000年树龄的猴面包树上。在接下来的四年半,贝弗利和德里克几乎每天都和小花豹生活在一起。“它妈妈外出捕猎时,我们就留下来拍摄。在开始拍摄小花豹不久,有一次,一个闪电球击中20步开外的一棵树,树叶掉落下来,散发着焦味。在我们担心花豹宝宝时,它从灌木丛里奔向我们,哆嗦着依偎在我们身旁。从那天之后,它完全接纳了我们。”贝弗利给这只花豹取名 Legadema,意为“来自天空的闪电”。这份深刻的情感联结也让贝弗利感受到自己被接纳为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触摸野生动物,也不干涉自然规律,但看到Legadema被狮群追击还是会提心吊胆。”怀着对野生动物的无限热爱,贝弗利和德里克创立了 Great Plains基金会,并与国家地理学会联合发起“ 大猫倡议”(Big Cats Initiative),在29个国家资助野外大型猫科动物保护,非洲很多国家在这一倡议下废除了合法狩猎。
现在,贝弗利和德里克又致力于“犀牛无国界”(Rhinos Without Borders)拯救计划。“过去50年,我们已经失去90%数量的大型猫科动物。其他动物的处境也一样,每一个物种的数量都在减少。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贝弗利无法忍受在犀牛身上发生的一切。2015年,每6.3小时就有一头犀牛在南非被盗猎。“犀牛无国界”计划重新安置了100头犀牛,将它们从高盗猎风险的南非转移至更安全的博茨瓦纳。这一计划团结了非洲的力量,得到了博茨瓦纳和南非政府以及其他营地的支持。犀牛被注射镇定剂后,会通过直升机或卡车运至博茨瓦纳的秘密据点,然后放归野外。有时放归过程在夜晚进行,狮子就在不远处盯着他们。5年多来,已有87头犀牛被成功转移,44头小犀牛在新的家园出生。
贝弗利早已和非洲成为命运共同体。2017年遭受水牛攻击后,她在病床上度过了很长时间,受到了护士们的悉心照料。“我了解到她们来自非洲各地 —— 马拉维、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博茨瓦纳 …… 在她们生活的社区里,妇女和孩童的境况并不乐观。”在那之后,Great Plains基金会在妇女议题上投入了更多关注,“太阳能妈妈”(The SolarMamas)就是其中之一。这一项目赋予偏远地区文盲或半文盲女性重掌命运的机会。他们与印度Barefoot College合作,从博茨瓦纳的农村社区挑选9名女性,送到印度进行6个月的太阳能发电相关培训。这些女性带着新的知识和技能回到社区,成为真正手握力量(Power)的人,450户家庭通了电并用上了清洁太阳能。
贝弗利看似温柔,内心却无比强大。无论拍摄纪录片、建立保护营地,还是为非洲妇女奔走,她真正实现了为着热爱,一生只做一件事。
70个。
急救箱,以便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
有一晚我们遭遇了暴风雨,迷失在丛林里,看不见月亮、星星,也没有信号,只好躲在车里等待天明,希望第二天天能放晴。在迷路24小时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路。
The Oberoi Mumbai。那是我们去印度参加一场婚礼时住的,酒店的服务让人难以置信,我从没被那么宠溺过。
真正的荒野都会让我屏住呼吸。最近一次是在乌干达,徒步布温迪国家公园见到山地大猩猩。上山时,我就听到它们的叫声,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而当我面对面看见它们时,我能从它们的眼睛中感受到脆弱。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
凯伦·鲁斯(Karen Roos)拥有两处最让人艳羡的农场庄园 Babylonstoren和 The Newt,一处位于南非开普敦郊外清新馥郁的酒乡,一处位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田园诗般的乡间。这两处农场之美不只在于世外桃源般的风光、历史痕迹与当代设计的自然融合,更在于那并非乌托邦式的田园牧歌和对劳动、土地最真诚的礼赞。
无人不爱 Babylonstoren,只要你呼吸过那里水晶般的空气,穿过群山环绕、小溪流淌的花园,品尝过鲜嫩欲滴的蔬果。当凯伦第一次见到开普敦郊外的这座17世纪开普荷兰式农场时,就知道自己无法将之据为己有。作为曾经的时尚杂志和南非版 ELLE Deco 编辑,她用高超的审美和对生活真意的理解对这片土地施展了魔力。她尤其珍爱那间自1777年就保留下来的白墙的乡间农舍。“幸运的是它从没被修缮过,有时修复的破坏性更甚于置之不理。”她和丈夫买下农场后,请来建筑师帕特里斯· 塔拉韦拉(Patrice Taravella)设计花园。帕特里斯在法国创作的 PrieuréNotre-Dame d'Orsan花园深深吸引了凯伦。他在一座12世纪修道院的旧址上重建了一座富有笛卡尔几何美学的回廊花园。“帕特里斯知道如何用一座花园留住你,让你安静下来。”
花园也是 Babylonstoren的灵魂,其设计灵感来自开普敦市中心的荷属东印度公司花园(Company's Garden)。17~18 世纪,那是一片正经的菜园,专为往来欧亚的船只补给新鲜蔬果。Babylonstoren的精彩之处也在于其自然务实与创造性并存。花园坐落在一条轴线上,构成农场的几何骨架,轴线串起富有历史气息的农舍(现在已变为舒适的酒店客房)、餐厅和15块小园地 —— 种植蔬菜、果树、坚果树、浆果植物、香料植物,饲养家禽,养蜂授粉,还有梨树迷宫。这里汇集了数千种植物,超过300种都可食用或有药用价值,从血橙到芦笋,从蘑菇到柿子,源源不断地为农场的两家餐厅Babel和 Greenhouse提供新鲜食材和四季变换的风景。这里的一切都遵循有机和可持续的种植方式,静候每一颗果实的天然成熟。
农场被一群对土地充满热忱的本地员工悉心照料,450位固定员工都来自南非,大部分来自农场附近的社区,凯伦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我们就像拥有一个‘活图书馆’:植物学家、昆虫学家,甚至博物馆学家!他们身上有南非人那种热情迷人的慷慨。你遇到的每个人都想和你分享一切。”
凯伦最享受和家人一起在菜园里散步,或者去农场更远的小径和山坡上徒步,享受自然成熟的果实,把时间花在无限的自然和植物的芬芳里。Babylonstoren让人与自然相连,感受最天然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理想也被传递给造访此处的客人。他们可以和凯伦一样享受周围的群山、脚边流淌的溪流,亲手采摘健康的水果和蔬菜,玩玩法式滚球,在农场的水库里游泳,在水疗中心享受 Spa,品尝来自农场的无比新鲜的食物,爬上圆锥形的 Babylonstoren山,握着红酒杯等待日落。然后窝进松软的亚麻床单里进入梦乡。
巴黎。那时我刚成为一名时装编辑。我参观了巴黎的爱马仕店,见识到什么是精湛的工艺!
北京。那次旅行特别给我启发。
口红。
日本的强罗花坛温泉旅馆。那里融合了朴素之美和极致的服务,当我们离开时,五位旅馆服务员一直向我们挥手道别,直到我们的出租车消失在山背后。
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学院酒店(ConservatoriumHotel)。设计大师皮埃尔·里梭尼(Piero Lissoni)将一所音乐学院改造成奢华酒店。他用玻璃结构重构了建筑,那里的水療中心十分让人惊艳!
40多年前,Caroline Rose Hunt凭借女性特有的洞察力和审美,为酒店界带来有诸多创见新风的瑰丽品牌。如今,这个创立于北美的酒店品牌在其第二代,亦是女性掌门人的郑志雯手中,成长为一个更具先锋意识、拥有更多卓越分号的酒店集团。
尽管郑志雯自幼深受其祖父及身为酒店经理的父亲的熏陶(祖父缔造了诸多出众酒店,包括香港君悦、新世界酒店集团),但她真正对酒店和旅游业产生热情源于幼年时的一次洲际旅行 ——目的地是巴黎。“光之城”迷人的城市肌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式多样的美学呈现,当然还有缤纷多姿的美食体验,都令她深感旅行的魅力,也令她着迷于旅行的第一站(也是目的地的门户) —— 酒店。
在10年前郑志雯初接手瑰丽酒店集团时, 她在延续瑰丽原有气韵的同时,也尝试将自己丰富的旅行和旅居心得注入新一代瑰丽酒店的蓝图。住宅化的格局和设计、 致敬本地文化风貌的元素、 更具突破性的餐饮理念和体验, 促使瑰丽摆脱集团酒店常有的一致性。每间酒店都因地制宜, 尽情地展现出定制感和个性色彩, 绝不束缚细节特性的施展和流露。
郑志雯无意为自己的酒店帝国添加性别符号或设定受众画像。于她而言,瑰丽的特性是包容性,受众是多元群体。她丰富多元的旅程 —— 差旅的、休闲的、独自的、随同事的、与挚友的、同家人的,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时节、心境、形式的旅行经历,汇成了她打造瑰丽酒店的素材库。成为母亲后,郑志雯发觉传统瑰丽酒店和亲子属性之间存在鸿沟。她结合自己的母亲身份,为瑰丽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俱乐部 RosewoodExplorers —— 涵盖珊瑚保护、艺术课程、童趣农庄,并在酒店中策划新颖的夏令营项目,在让家长获得放松的同时,也让孩子拥有了富有意义的、难忘的假期。
将旅途和生活作为创作素材库的郑志雯,还把聆听到的都市人的种种烦恼化作综合康体概念Asaya。养生馆由此不再是进行面部护理或泰式按摩的酒店配套设施,而是为生活解惑、提升生活品质的宝藏目的地。在完善 Asaya的细节时,郑志雯专门邀请了一群关注养生的女性,聆听她们的真实需求,并用这些反馈设计面向女性和新手妈妈的养生项目,呵护她们的精神健康。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她将关注点投向如何满足客人新的需求偏好上。例如,在她的巧思下,香港瑰丽推出了 Rosewood on the Move和Rosewood Chef Supper Club理念,将著名大厨的出品升格为可送至家中悠享的“私房菜”。
展现郑志雯变革酒店业雄心的例证还有很多,如从独立甜品店升华为甜品连锁品牌的“沁·蝶” ( Butterfly Patisserie)、凝聚着新派俱乐部酒店哲思的 Carlyle & Co.、对未来酒店场景进行大胆实验的“同派”品牌 …… 每一个都留有郑志雯精彩人生旅程的印记。她心目中未来理想的酒店人也应在每日生活中充满热情和目标,不囿于传统,和同行者一起探索未被发掘的领域。
我的丈夫和4个孩子是我的最佳旅行拍档,和他们在一起时我最能释放工作压力。我的孩子们年纪还小,一起旅行时,我喜欢看着他们玩耍、探索、经历新鲜事物。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和他们一起旅行,就像过去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与我所做的那样。
我的家乡香港。丰富的历史、多元的文化都让它独具魅力。我尤其热爱这里城市生活和自然的完美融合。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家人去户外,探索香港的步道,然后当晚回到城中享受美食。我认为香港依然有世界上最精彩之一的美食氛围。
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都会询问酒店礼宾人员的建议,比如有什么最新的人文景点或品尝当地风味的好去处。如果让我给旅行者一个建议,那么这便是去尝试之前没试过的活动,尤其是品尝美食。我相信食物是当地文化的缩影,每次品尝到一道新菜,我都会觉得离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更近了一步。
旅行不仅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而且能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团结力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并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今年1月,我们在南美开设了第一家酒店 ——圣保罗瑰丽酒店(Rosewood São Paulo),我希望能正式体验这家新酒店,探索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巴西丰富的遗产影响了圣保罗瑰丽酒店的各个方面,也帶来真实而深刻的沉浸式体验。
初見凯瑟琳· 普丽(Katharine Pooley),即便在她优雅柔美的英式庄园里,我们还是很难不被她雷厉风行的做派与强大的身心力量所震慑。从银行业转型到室内设计界,她见惯了超群的智力、巨大的财富、无边的美丽,但每一次,唯有站在自然天地间,她才好似触摸到那种让自己感觉实实在在活着的心跳 —— 那里是极致存在的地方。
她对这种心跳的记忆或许要追溯到幼年,被绑在父母那架塞斯纳小飞机后座上,随双亲一起在天空翱翔的时刻。因为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父母,她从小就有了直面所谓“无垠”的机会。在广阔无边的天空中,所有的兴奋、恐惧和对未知的好奇都要由自己悉数面对。在取得飞行执照后,她也迫不及待地融入了这片广袤世界。有时候只有见识过真正的极致,才能找准生命的刻度。“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继承了父母的冒险基因,这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是构成我之所以为我的基础,也是我之后所有思考的出发点。我想,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自己是谁,到底做什么能让自己开心,之后你所有的生活都要围绕它来构建。”从金融骄女到跨界创立设计公司,正是凯瑟琳对自己热爱旅行与冒险,以及“永不言否”精神的一次郑重实践。
她第一次独自踏上旅途是在18岁,前往位于中美洲的伯利兹找自己的哥哥,但那更像是一个方便她探索未知世界的中转站。她从伯利兹出发,一整年都在南美洲游走,其间还抽空跑了一趟柬埔寨。“那时候的柬埔寨还完全不是如今这个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模样。那是一趟与崎岖和危险相伴的艰苦旅程,但它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记忆。”
同样热爱未知惊喜的父亲罗伯特也成为凯瑟琳的最佳旅伴。“我大部分的冒险旅行都是跟爸爸一起。最近的一次是我带着两个儿子跟爸爸一起飞到加拿大,然后从温尼伯(Winnipeg)乘火车到北极去看北极熊。”跟三个男人的极地之旅让她觉得既特别又兴奋,而那次她单独跟随父亲顺着缅甸的伊诺瓦底河(Irrawaddy)探索更是她的独家记忆:“那里的美令人惊艳,我们无拘无束地骑马,坐着三轮车前行,还乘豪华游艇顺流而下 …… 关于那次旅程的记忆如此鲜活,我想我会一辈子记得它!”
作为一直在路上的世界旅人,凯瑟琳总是向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心跳。也因此,攀登南极最高峰文登峰的经历成为她引以为傲的高光点之一。“在全球七大洲的最高峰里,我已经在6座山峰上留下脚印,只缺珠穆朗玛峰了。”但已经7次在珠峰脚下露营的她终有一天会去完成这个挑战。也是因为见过天地,她方能更好地看见自己。在她坐着狗拉雪橇向北极点进发时,她的内心突然剧烈震动:“在蔓延开去的苍茫荒野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大自然如此强大又如此脆弱 ——人类是否能与自然达成完美的均衡,这需要我们心怀敬畏做出选择。”
这些令人感动的壮美自然总会在她做设计时浮现于眼前:形式、色彩、肌理,一切设计的源头都在自然世界里。“我所有的设计灵感都源于我的旅程,我所经历的不可思议、见过的多样之美都化诸笔端,成为我的设计之诗。”不同文化也提供给她认识世界的角度与方法。如今,作为 The ChildhoodTrust项目大使,凯瑟琳与志愿者一同投入为伦敦贫困儿童设计具有安全感的卧室的慈善事业。她也让两个儿子参与进来,“我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幸运,同时也看到通过自身的努力能为他人带去怎样的改变。”她坚信每个人的慷慨行为真的会让世界有一些改变。在答问的此刻,凯瑟琳正在毛里求斯明媚的海景中舒缓身心,她享受美景和奢华酒店带来的轻松愉悦,但终究她还是要回到野外、登上山巅、去往遥远的绿洲、探索宽广的草原。在一番令人血脉偾张的冒险之后,她会彻底放下手机,进入物我两忘的禅境。然后她将继续上路,去触摸那与勃勃生命力相连的极致心跳。
196个。
沿着亚马孙河而下。
Charlie Puth的 Onecall away 。
安缦,尤其是菲律宾的Amanpulo,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服务无与伦比。
飞行18 小时到澳大利亚,在结束学业后,我持续旅行了一整年。
在让海外接纳中国葡萄酒的路上,来自山西太谷的怡园酒庄(Grace Vineyard)打头阵。与冲劲儿十足的宁夏产区相比,山西的葡萄酒算是后起之秀。虽然整体规模较小,但在这里,大自然借由阳光和风土,造就了性格鲜明的干型葡萄酒。
1997年,把山西当作第二故鄉的老庄主陈进强回到太谷,在纬度 37°31′的这块东北高、西南低的向阳缓坡之上,建起了家族传承的精品酒庄,自种自酿,用一支葡萄酒呈现的生命轨迹去记录一整年在这片土地上的事。2002年,他毅然决定把酒庄交给小女儿陈芳,当时外界对这位年轻气盛的22岁女孩充满了质疑。有记者在采访陈进强时提到:“你不怕女儿把酒庄经营倒闭吗?”他打趣地说道:“如果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把一家企业经营至倒闭,那他就是天才。”其实质疑不只来自外界,酒庄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年员工们也心有疑虑。南方姑娘初来北方小城,不懂葡萄酒,喝一杯就倒,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当时酒庄也刚具雏形,只有生产到一半的酒,没有酒标和名字。
虽然陈芳笑称自己是被父亲“骗”来的,但她对父亲的信任、父亲对她的支持始终是她的力量之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你的父母更希望你成功。”这便是陈芳决定加入并坚持下来的原因。陈芳沉下性子,从葡萄的选择与种植,到葡萄酒的酿造与管理,她和团队都要殚精竭虑。直到2008年,陈芳和酒庄才渐入佳境。被海外大奖多次加冕的“怡园深蓝”是国泰航空头等舱和商务舱酒单上唯一一款中国葡萄酒。这款酒也代表着怡园的2.0时代,从父亲手中接过酒庄之后,陈芳决定酿造这款酒,这款酒成了她勇于自我挑战的标志物。在怡园,哪块田的葡萄能被酿造成哪个级别的酒,他们已经了然于胸。这背后提供支撑的是酒庄的发酵实验室和酒窖,通过酿酒方式来完成溯源过程。
20多年间,陈芳不停地完成身份转换,从初入高盛职场的密歇根大学毕业生,到掌管精品酒庄的庄主,再到为人妻、成为两个女儿的母亲。陈芳不是一位擅长料理孩子三餐的母亲,但她会和两个女儿一起光脚在葡萄园里嬉闹打滚,会教她们闻不同酒的味道:这是桃子的香味,这是蜂蜜的味道 …… 陈芳想让女儿们记住所有关于美好生活的味道,学会享受生活的每一个温柔时刻。怡园每年一款的庆春酒的名字都取自一首名诗,“短歌行”“将进酒”“堂前燕”“蓦然回首”“春心动”……陈芳和女儿们分别以中国传统书法在酒标上题字,古诗词的韵味和葡萄酒的陈酿香气一样经得起回味。
怡园酒庄20周年时,陈芳独自前往撒哈拉沙漠,开启一场为期7天、全程为250公里的马拉松之旅,同时她也被带回生活的原点 —— 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生存下去。有一天在48℃的高温下,她负重11千克跑83公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自我对话、自我斗争。今年怡园酒庄即将迎来25周年,陈芳期待着两个新挑战。怡园在福建龙岩新建的威士忌酒厂将于十月揭幕。她寻址多年,兜兜转转,最终在祖籍老家找到了这片滋养威士忌的水土。她还想为企业员工们做一场脱口秀,为此跃跃欲试。如陈芳所言,“人生就是要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而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制造机会去实现。”
我18岁出国读书时,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去美国中部的艾奥瓦州(Iowa)。
其实这些年独自旅行是我的常态。阿根廷门多萨(Mendoza)算是我独自旅行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我现在的旅行基本都与葡萄酒有关。
我当时在阿根廷想去邮局寄明信片给朋友,因为不会讲西班牙语,就拿着明信片不停地和当地人问Post Office,他们一直不停地问我是不是Korean。我索性自己继续找,最后才明白原来西班牙语的邮局为Correo,与Korean发音相似。很多时候旅行的乐趣往往来自这种文化差异。
跑步鞋。
苏格兰。我的大女儿现在在爱丁堡读书,希望有机会能和她到苏格兰知名的威士忌酒庄体验一番。
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山谷中,利洞溪水潺潺,石板古道旁的古树参天。清晨6点多,大半村民都已经忙活起来,有的在田间埋头干农活,妇女们或在溪水边洗布、洗菜,或在社区中心围坐在一起染布。闲暇之时,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寨就会响起“侗族大歌”…… 这便是大利村一个寻常的清晨,传统农耕文化的原始生活方式依然。
在过去的7年中,设计师周贞徵数次往返于北京和大利侗寨之间,而侗族妇女们的生活也随之悄然改变着。2015年的秋天,周贞徵跟随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第一次来到大利侗寨,以当地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参与一个关于传统工艺复兴和遗产教育的项目。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全村人都把侗布穿在身上,曾在书本中研读的精美侗布被还原在生活化场景中。
在周贞徵看来,建筑和纺织是有密切关系的,二者都是结构组织的东西。“人类所造的第一种建筑就是帐篷,它是一种软性的建筑。早在包豪斯大学里,纺织就是一个供女性研读的专业。”织侗布的过程是庞大且繁杂的,需要借助整个身体的力量,与其他几位姐妹协同完成,又犹如一种行为艺术,从梳理几百根线到把线一根根串到布板上,再用两个星期的时间织完一块布,织侗布的过程更体现了当地女性之间的凝聚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侗族传统的纺织技艺,尤其是因制作工艺繁复而面临失传的豆染技术,周贞徵开始组织侗族妇女纺织项目。她把当地人俾孟奶奶留下来的侗族被套拍照存档并带回北京,与 ATLAS工作室的设计师们一起重新复刻纹样,复原了豆染图案,再带回大利,教她们拾回豆染技艺。她还增加了一些现代剪裁的手法,做了靠枕、婴儿被和环保袋等产品。
鼓楼旁的社区中心是周贞徵为大利带来的第一个现代化空间,也是“大利妇女活动中心”—— 把纺织场景从家中农业生产的角落搬到这个现代化空间中。三层的艺术展厅展示着侗族妇女的手工作品,一些是与设计师合作的、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一些则是她们自己创作的。二楼就是她们的工作室,农活不忙的时候,十几位侗族妇女围坐在一起制作产品,待到农忙之时,她们就回归家庭。后来从贵阳来的年轻人十八成为唯一生活在大利侗寨的汉族人,他邀请周贞徵设计建造了井上见 The WellHouse。民宿位于村口半山腰上的一座古井的正上方,面向村落的中心鼓楼,他们把现代旅居文明带到了保留着古老智慧的大利侗寨。
2017年,周贞徵带着工作室的妇女们前往北京参加设计周活动,这是她们第一次到北京,以前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2018年,大利妇女活动中心的建筑模型亮相威尼斯展览。2020年,周贞徵带着她们参加了丹寨中国非遗工艺设计比赛,并拿下两项大奖。这两年,村里迎来了更多对手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基于侗布的传统编织,融入了更多创新,织出了很有未来感、科技面料的、闪亮亮的新式侗布。而当地女性勤劳、坚韧和乐观的品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在周贞徵看来,“我们所有工作都是融入她们原本的生活,不影响原本的自循环,为她们增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外界看来,是我们在帮助侗寨妇女,但其实我们从整个村子里学习到的,是更多对生态循环的思考。”在自给自足和开放之间,大利侗寨恰当地保持着它的平衡点。
在巴厘岛乌布的一间Airbnb民宿中,我和当地房东住在一起,还参与了他们的一场特别晚餐,听他聊当地旅行业是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
Q_你的旅行箱里一定会带的某样东西(除必需品之外)是什么?
我会把自己喜欢的香味带在身上,一罐调和好的、适合自己的精油,偏木质香味,能帮我更好地适应旅行中的不同环境。
清迈的一家人文遗产酒店Rachamankha,我尤其喜欢酒店的建筑和环境设计,它融合了清迈当地建筑、西方殖民时代建筑以及中国明代建筑三种不同风格,而且庭院让人觉得非常舒适、安静。
斯里兰卡。因为我很喜欢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他对我影响比较深,我想去看他的杰作。
新疆帕米尔高原,壮阔的自然景色总是令我着迷。
斯琴格日乐是大草原上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女子。小时候,她玩儿的地方比城市孩子空旷好多,可以在草原上撒了欢地玩儿。“在我们那个小地方连有楼梯的地方都很少,所以小时候我们一帮小孩经常会跑到气象局去,那儿有三层楼。我们很好奇那个楼梯,每天跑到那儿登高看远,体验楼梯的感觉,就是行走在楼梯上那种跟平地走不一样的状态。”
1994年,像那个时代很多有志于音乐梦想的人一样,26岁的斯琴格日乐来到北京发展。最终,她幸运地成为成功的那个:《山歌好比春江水》《 新世纪》等歌曲在电视音乐节目上无数次响起,随着斯琴格日乐红遍大江南北,她去了越来越多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就发现旅行是很不一样的,可以看到从来没见过的景色,接触到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包括方言、民族,那是挺有意思的一种感觉。”
如今出道超过20年,去过太多的地方,斯琴格日乐说她去过最多的地方仍是家乡。这也难怪,翻看她过往的专辑,无论千禧年代发行的《新世纪》《 我自己》,还是2016年的《山泉》,封面上的她无一不是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在碧蓝色的天幕下享受着风的亲吻,自在、自我,正如她第一次公路旅行从北京回老家。十几年前,她开着自己的越野车,买了一份肯德基,第一次独自一人驱车600多公里回锡林郭勒。“那是一个夏天,我就这么一路走,走到我覺得某个地方空旷的时候,就把车停在旁边,坐在那儿喝水、看风景。草原上的车非常少,偶尔看到一辆,大货车开过去,上面的人都很好奇,怎么有一个人这样在那儿坐着?风很大,呼呼的,你在草原上基本除了风声什么都听不见,偶尔传来一两声牛羊叫,或者是牧人的吟唱,很神奇。”
20多年来,斯琴格日乐一直这样旅行,像一个低调的局外人,不和喧闹的周遭产生太多联系。她也喜欢一个人远行,“你有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很多的事儿。” 2016年开始,斯琴格日乐用吉他、尤克里里、贝斯和传统乐器,开启了另一次多彩的创意和编曲探索,到2021年年底,民族音乐概念专辑《 织谣》系列出到了第四辑,她在这四张专辑里用返璞归真的方式呈现中国少数民族的众多古老歌谣,温暖、朴实而动人。她依然是默默的、自得其乐的。在《织谣》第一辑中,她再一次演唱了曾经让她红遍全中国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第一次演唱这首歌时,她并没有听过歌舞剧《刘三姐》中的版本,更没有听过广西壮族人演唱的版本。而这次录制时,她来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如果你不去,你不会知道云里边的城是什么样的。我们之前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但是当我们到了金秀,早晨从宾馆往摄制的地方去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它真的在半山腰的云里面,真的美得要死。”她终于听到最“原生态”的《山歌好比春江水》,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从心底缓缓流出。这首歌最原始的灵魂仿佛随着音乐、随着眼前的山水活了起来。
在音乐这趟旅行中,她随心而唱,一如旅行中的她,不喜欢打卡名胜古迹、网红景点。“比如说你喜欢一个音乐大师,你对他的家乡、他周边的一切都会感兴趣。从你自己的内心去找你喜爱的东西,这个很重要。”
因此,斯琴格日乐喜欢不做任何计划地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自己探索。她完全置身于一个不同的环境,不用一直做选择,思维和内心全部得到最好的放松,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情。“人就是这样,换一个环境,你所有的状况就会变,你会融入那个环境,在海边你就会觉得自己很轻松,或者是你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坐着品一杯浓浓的咖啡,你也觉得很好,什么都不干就呆坐着,也挺好的。”
一切就像她第一次开车回草原的路上,那种感觉,从未改变。
英国。我在那儿待了10天。在英国我住了一些好玩的民宿,比如它原来是某个公爵的城堡。服务员也特别有意思,说他们今年已经100多岁,告诉你,其实很年轻。刚开始我觉得挺逗的,后来就会慢慢被带入,感觉没准他们真的在这已经生活100多年,但还保持年轻,的确挺好玩的。
咖啡和小型咖啡机,不管去哪我都会带着。
那是在纽约的时代广场。去过挺多次纽约的,冬天的时候见过那个人很多次,他永远戴一顶牛仔帽,穿一条牛仔短裤、一双牛仔短靴。要知道纽约的冬天能把人冻死,那个人就在那儿表演,一连好几个小时。他有的时候会跳舞什么的,像一道风景。
说心里话,我想上太空。我是一个超级天文迷,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因为已经有人上太空旅行去了。当太空旅行平民化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有机会去太空。美国现在在训练一个小姑娘,她要被派往火星去,第一个降落在火星的人会是她。但这很可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她自己也清楚包括燃料情况或者飞船状态可能是回不来的,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去,我觉得好羡慕。
“做一个见证者就好。”这是采访前我打开蕾拉小姐的微博主页后,最新一条微博的最后一句话。微博的定位是尼加拉瓜,她站在有着几百年历史、最近刚刚被重新粉刷过的莱昂大教堂前,穿着露背碎花白色短裙。在淡淡的蓝天下,她没有打伞,坦率地接受日光的洗礼。
2021年年底到2022年年初的整个冬天,蕾拉小姐都和建筑师男友待在尼加拉瓜。男友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来这里,这几年,同样无法回家的两人在冬天到这个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小住,也进行一些被蕾拉小姐称为“盖房子”的项目。她一直对盖房子抱有幻想:“走在异乡的马路上,常常经过一些人家的房子。如果窗户里面刚好有灯,我会忍不住地想要进去看看他们生活的场景。当地人的生活对这个地方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城市中房子的外观、位置,房子里的样子、主人的生活,无数次让蕾拉小姐好奇和向往。旅行10年,曾经说“在一个地方不能待超过两个月”的她开始和男友一起,在尼加拉瓜建造了一个可以停留、驻足的地方。“旅行到后面你一定会有这种转变,你会成为半个在当地定居的人。”
曾经,蕾拉小姐是一名旅行博主。她只身一人或跟着团队,受到邀请或自己制定计划前往世界各地,在旅行的路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今天,她说自己不想再用“旅行博主”介绍自己。当下,人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旅行美照、视频和攻略“, 旅行博主”对她来说已经毫无挑战性。而真正有趣的是跳出日常生活节奏,以另一种方式尝试生活。无论旅居在别处,或是最近开始的冥想,这些“非常规”的体验组成了蕾拉小姐的日常。对于在尼加拉瓜盖好的房子,她打算自己住或和朋友住;不在这里的时候,她想把它作为民宿出租。现在的她是一位旅居的人,是一位大千世界无常变化的见证者,仅此而已。
旅行曾经为蕾拉小姐打开了一个“边界”,“一旦习惯了这种向外走的方式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我一直在不停地走。”男友觉得她这样永不满足地寻找新鲜感不太现实,建议她在内心寻找一份宁静,她却并不着急。至今,她还没有找到那个让她的心定下来的理由。在此之前,她要继续一往无前。
應该是2014年或者2015年。2014年我在纽约住了一阵子,年初的时候因为太冷了,就觉得要去个什么地儿。因为没有约到人,我就干脆自己去了。当时计划从美国飞到南美洲,先去巴西,然后去阿根廷,最后去南极。计划都做好了,南极的船票也买了,结果在巴西就被抢了,护照没了,我被困在了巴西。现在想想,我倒是没有放弃一个人旅行这件事情,开头就这么惨,但之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在约旦旅行的时候碰到过一群贝都因人,他们是我在当地的向导。他们画着眼线,像杰克船长那样。他们真的是一个非常潇洒和浪漫的民族,从他们祖先开始一直都在游牧啊、流浪啊。当时我跟这群男孩子逛整个古迹,他们的路线也很随性。说认识这个人,就住在这个山头,认识那个人,他会玩音乐,他会帮你文身什么的,带我去看各种人。一直到黄昏,他们还把我们留下来,参加他们跟长辈一起唱歌的一个行程。
我其实非常喜欢卡时间。比如坐飞机,还有制定计划。我可能要去某个国家,但一直没有拿到签证,可能是到出发的前一天才拿到签证,这种事情特别让我兴奋,把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得特别紧张。在机场等待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一定要做到,到了机场后办登机,然后马上就过安检,马上就上飞机,一秒钟都不能坐在候机室。
我一定会带音箱。它特别重,每次我的行李都是卡在超重边缘,但我一定要带着。我在旅行中没法不听歌,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
我一直想去葡萄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