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赵敏瑜
【摘要】金镶玉簪纹饰多样,题材丰富,即蕴含审美元素,又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不同的纹饰代表不同的文化内涵。金镶玉簪簪首的纹饰图案,对进一步了解工艺美术、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及上层贵族生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金镶玉簪;纹饰;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金镶玉,是将贵金属与美玉、宝石镶嵌于一体的珍宝饰品,既可使玉饰得到加固,也使得玉饰更具美韵。金和玉的结合,艳而不俗,清而不妖,需要经过繁琐的工序、精湛的工艺才能完成。这种工艺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至唐代。明清时期,金镶玉愈发精彩,美轮美奂,已经走向成熟。其中金镶玉簪就是这种工艺最杰出的代表。簪是由笄发展而来,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后来工匠将金镶玉运用到簪上,就出现了金镶玉簪。金镶玉簪变化最丰富的就是簪首,而簪首的图案及材质往往是身份的象征,承载着主人要表达的心声及用途。
一、金镶玉簪的纹饰题材
金镶玉簪簪首的纹饰变化丰富多样,题材多以祈吉求祥为出发点,以佛家的八宝、道家的八仙、祥禽瑞兽(龙凤、麒麟、龟、马、仙鹤、蝴蝶、燕雀、游鱼)、花卉果实(梅、兰、竹、菊、牡丹、莲花、桃花、石榴、葡萄)、人物神仙(童子,八仙,福、禄、寿三星)和吉祥符号等为主。其中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题材较多,以凤为装饰题材的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在明代,金镶玉技术最为发达,擅长用锤碟、镂空及螺丝工艺,编成各种图饰, 镶以珍珠、宝石,纹样华丽浓艳,宫廷气息也日益浓重。金镶玉、金镶宝石首饰风格同样也成为明代的代表作,造型、纹饰逐渐多样化,内涵丰富。除了各种花卉形、龙凤形,也有微型的树木山石、亭台楼阁和各种人物纹饰题材,各不相同,生动玲珑。这类簪的功能已经超出了发簪的作用,一般作为社会宗教礼仪专用品。明代金镶玉簪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复杂,玉石的装饰花样百出,能够做到依形布局、随形造型,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也更具有个性化、风格化、图案化特征。
兰州市博物馆在1987年维修白衣寺塔时,塔刹出土的两件金镶玉簪极为珍贵,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兰州市博物馆。其中“镂空金莲玉雕抱子观音簪”(见图1),高6.5厘米,重57.5克,中心为青白玉送子观音像,周围用镂空金叶镶边,叶片间镶宝石、珍珠,金边莲蓬面填饰蓝漆。底部用镂空金莲花作宝座。后背连接有银质簪柄,柄上刻有铭文21字“崇祯五年八月初十日肃王妃熊氏施伴读姚进兼装”。另一件“金螺丝白玉鱼篮观音簪”(见图2)高6.5厘米,重36克,中心为白玉双层透雕一叶形背光,前立一鱼篮观音,束腰仰覆莲座,背光周围花叶枝蔓均以螺金丝片焊接制作,缀4粒珍珠、5块红宝石。银质簪柄上刻铭文“肃王妃熊氏施,崇祯五年捌月初十日,伴读姚进兼装” 。这两件簪挺铭文明确题刻其功用,是肃藩王妃熊氏作功德施于塔内,为供养所制的专用供施物而非实用簪。这两件簪首就是典型的金镶玉。从制造工艺上看,镶玉部分以切割、雕刻、琢磨、抛光成形。金饰部分则主要使用镂空及螺丝工艺,即用极细的金丝编成把
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镶玉宝石金簪”(见图3),现藏于定陵博物馆。全簪玉质洁白莹润,玉片雕刻成花朵变形“寿”字等式样,周边以黄金嵌红蓝宝石、猫眼石、珍珠等组成“寿”字形簪顶,工艺精湛,华丽富贵,尽显皇家风范。从左到右分别通长13.5、13.5、9.9厘米。这些簪首的纹饰图案,用不同的材质、工艺和构图来塑造一个“寿”字形,无疑是祈求长寿之意。
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镶玉簪”,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中一件长15.8厘米,头宽6.6厘米(见图4)。扁形白玉镶嵌在金簪头内,透雕立鸟、牡丹花,呈如意云头形,边缘一周为金质花丝托,上面镶嵌10颗红绿蓝宝石。另一件长16厘米,头宽6.8厘米(见图5)。椭圆形白玉镶嵌在金簪头内,透雕出香瓜,香瓜顶及两侧有花叶,边缘一周为金质花丝托,上面镶嵌9颗红绿宝石。簪头之“蒂”设5个金质花丝托,上镶嵌宝石,尚存3颗(红1、蓝2)。簪首出现鸟和牡丹花的图案组合意为富贵到老。瓜蔓不断的南瓜图案意为子孙绵延不绝,枝叶繁茂,含万代之意。
上海浦东新区陆深家族墓出土的金镶玉簪有:“白玉狮首六棱簪”一对,长5.5厘米。簪首上为一只蹲着的狮子,簪身为六棱状;“金镶玉观音簪”一对,玉观音作立状,头顶伏一神鸟,身穿对襟衫,着彩带,下为金质莲花宝座,全身用金丝环绕,前腰镶嵌一块宝石,背衬金片“寿”字托,长10厘米;“金镶玉梅花簪”2对,簪首整体用玉做成梅花瓣状,中间用金丝做出花蕊形状,中心镶嵌宝石,一对长10.2厘米,一对长11厘米。据墓志记载,墓主陆深为“明通议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右侍郎” 。
以上这几件金镶玉簪纹饰题材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均折射出上层贵族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美满追求。
二、簪首纹饰的文化内涵
金镶玉发簪除了纹饰本身的装饰之美外,最重要的是用所借之形充分表现出吉祥美妙的文化寓意。比如,祈求如意(如意器物)、祈求多福(蝙蝠、蝴蝶)、祈求长寿(松、鹤、“寿”字)、祈求高禄(鹿、猴)、祈求吉庆有余(鱼)、祈求多子多孙(送子观音、莲花、石榴)、祈求富贵万代(牡丹),还有佛像、菩萨、佛塔、佛字及佛教纹饰均反映出人们对佛教保佑的祈盼。如兰州市白衣寺塔出土的这两件簪子,簪首的“送子观音” “鱼篮观音”都与祈子有关,观音像周围都出现了把莲,寓含连生贵子之意。造像背后用细金丝编成的网格回纹连续不断,寓为“富贵不断头”。把莲缠枝题材,以寓生生不息,绵长不绝之意。而上海陆深家族墓出土的“金镶玉观音簪”,簪首出现玉观音头顶伏一神鸟,下为金质莲花宝座,背衬金片“寿”字托。这里也出现了观音像及莲花宝座,但寓意与兰州白衣寺观音像则完全不同。此簪还出现的神鸟为佛教的护法神,人们往往把它和菩萨作为保佑平安的心灵寄托。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镶玉宝石金簪”,簪首用玉片花朵雕刻成变形的“寿”字式样,周边以黄金嵌红蓝宝石、猫眼石、珍珠等组成“寿”字形。“寿”字寓意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吉祥的追求。“寿”与“福”相辅相成,所蕴含的丰富意境,为每一个中国人所认知。“寿”字在这里已图案化,艺术化,成为一个吉祥符号。中国人对长寿的追求始终不渝,并把祈寿的观念贯穿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这些金镶玉簪纹饰内涵反映了上层社会的精神追求、皇家生活的奢侈及对佛教文化的信仰祈盼。
三、结语
金镶玉簪的纹饰不仅仅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多样化的纹饰、丰富的题材,以及精细复杂的制作工艺看,这些纹饰题材展现了大明皇室的雍容华贵之气派,也反映了明代这一地域社会经济面貌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折射出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地位与权势。对进一步了解明代工艺美术、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及上层贵族生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和思考提供了实物资料,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趣的见证。
[ 参考文獻 ]
[1] 兰州市文物编纂委员会.《兰州市志·文物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1.
[2]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明墓》.文物出版社,2009.11.
[3] 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1卷,第6卷.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