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舟自横
说实话,此前我对博克图一无所知。自从观看了纪录片《中东铁路》和从哈尔滨铁路局相关单位得到的资料后,才对博克图有了粗浅的了解。遥远、雄奇、神秘动人的传说,为博克图和兴安岭隧道罩上了迷人的朦胧面纱,对我来说,是那样充满诱惑。
初秋时节,我们一行三人,终于踏上了博克图的土地。抵达之后,我才知道,博克图曾经的辉煌以及兴安岭展线和隧道在中东铁路上的重要性。
细雨蒙蒙,云雾缭绕,群山逶迤,气象万千。当我站在兴安岭之上,遥看模模糊糊的螺旋展线和隧道,心胸顿时被打开,开阔而博大,想像小鸟那样飞翔起来,俯瞰如梦似幻却又无比坚实的祖国大好河山。
落寞小镇
下午4点多钟下火车,很快,群山怀抱的博克图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许是欢迎我们的到来,走上站台的时候,骤雨初歇,竟然有一缕缕阳光透过云层,明亮而通透,像神来之笔为清新、宁静的小镇点染出玄幻的华彩。
博克图现在是内蒙古牙克石市管辖的一个镇。“博克图”是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过去这里应是水草丰茂、动物杂居之地,想起来就令人神往。
博克图境内地势险要且多隘口,由于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连接大兴安岭地区和松嫩平原的咽喉要道,军事地位和经济地位极为重要,因而也曾繁华鼎盛过。
与中东铁路沿线其他城镇一样,博克图也是因铁路而兴。1898年6月9日,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公司在彼得堡成立。6月28日,沙皇俄国在哈尔滨香坊屯(香坊)成立铁路工程局。西部线由后贝加尔向东修筑。此段线路雇佣工人17万。1900年,中东铁路修至博克图境内。一时间,小镇人声鼎沸、人员混杂、商铺林立,还建有教堂、医院、学校等。据说,俄子弟学校在校生最多时达160多人。
解放后,这里一度驻有铁路部门的车务、机务、电务、工务、房产五大段。蒸汽机时代,从博克图向西开行的列车,因要通过坡度很大的螺旋展线,为翻越大岭提升高度,列车必须在此地停靠、加水加煤,然后变成双机车牵引。完成任务后,再次返回,天天如此往复,繁忙异常。蒸汽机汽笛响亮,喷云吐雾,成双成对地驶出驶进小镇,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磅礴气势?
日伪和抗战时期,博克图附近建有要塞群、兵营、弹药库和飞机场。新中國建立后,在中苏交恶时期,博克图曾驻守解放军的一个守备师。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线路改造以及路局、分局的重新裁撤、布局,博克图的五大段已不复存在,博克图车站也从二等站降为三等站。而驻军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大裁军时期撤销。从此, 喧嚣的小镇,静谧了下来。
青山隐隐,炊烟袅袅。惊喜也好,遗憾也罢,走在博克图的大街小巷,那份恬淡、悠闲的心情却如影相随,极目可及的诗意在内心泛起粼粼波光。我的身影,一定与曾经存在的、晃动的形形色色的身影有着重叠。而想与博克图历史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对话,只能凭借周遭的环境与自己的想象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小镇的勃兴成就了博克图,而如今的衰落也成就了博克图。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现今的博克图,适合人居,适合写作。博克图,是我的诗意与远方。
螺旋展线
第二天早晨,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我们草草地吃完早餐,便坐上出租车向着位于镇西方向、22公里以外的螺旋展线和隧道进发。出租车司机老吴,是博克图原住民,对博克图的历史颇为了解,我们便围绕着中东铁路的话题攀谈起来。
看见公路旁闲置的铁路,我们感到好奇,便让老吴停下车子,走上伸向远方的铁轨。老吴说,这段铁路就通向螺旋展线。如今,路基和铁轨完好无损,但铁轨已经生锈,枕木与枕木之间长满了蒿草。这些蒿草高高地站立着,像遥望过去时光的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瞬间,我也陷入沉思默想之中。这条铁路上,发生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悲欢离合。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消逝了。
展线是指在山岭地带,为了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使线路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最终到达终点的铁路建设技术。“展线”这个在上个世纪舶来的专业术语,因为中国独有的国情和地理特点,曾经频繁出现在铁路的技术文本中,是许多铁路线的关键区段。
博克图位于兴安岭南麓,穿过兴安岭便是茫茫林海。沙俄自是垂涎三尺,要想获得宝贵的资源,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便得修建展线和隧道。
兴安岭隧道东侧山岩陡峭,东侧洞口至雅鲁河谷段落差大,为了爬升高度铁路需盘旋一圈,螺旋绕行、逐渐提升高度后,才能进入兴安岭隧道。1901年,兴安岭螺旋展线工程正式开工,由俄国工程师鲍恰洛夫等设计督建。1904年通车,从而完成了中东铁路从东向西翻越兴安岭的关键路程。螺旋展线长7公里,最高处海拔852米。
1989年12月,原来通过螺旋展线经过位于博克图与兴安岭隧道之间的小车站的线路,被改造取直后提升了高度的线路所取代。隧道至博克图之间开行的列车,无须再中途停留,因此此间的几处小车站和乘降所被废弃。2007年9月29日,博克图至牙克石区段复线改造及沙力隧道开通运营后,兴安岭螺旋展线停止使用。2013年3月,国务院批准兴安岭螺旋展线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安岭隧道
出租车继续沿着盘山公路向山上行进。到达山顶时,我们看见路边有敖包,便又一次下了车。此时,牛毛细雨若有若无,带来的丝丝凉意和清新的气息沁人心脾。老吴说离铁路隧道不远了
车子转了个弯,我们便来到了山峰的最高处,眼前是一栋俄式民居。民居的左前侧,有个铁栅栏。兴安岭隧道就在我们的眼前,距离大概有10多米的样子。隧道历经百年风雨,却坚固异常,黑乎乎的隧道口,神秘而幽深。隧道入口拱顶为秘密防御工事,留有射击孔,像两只虎视眈眈的眼睛。
这条隧道是中东铁路较大的建筑工程之一,海拔974米,东西走向,穿越大兴安岭主峰,曾是沙俄和日本人掠夺中国木材等资源的虎口。
1900年5月,兴安岭隧道由意大利工程师普罗辛斯基第一次勘测设计,俄方鲍恰洛夫工程师二次设计并开始施工;于1904年5月27日竣工。隧道长3077米、宽8米、高7米。隧道内铺设双线,单线行车。
当时,施工队伍中,俄国人负责工程技术,出苦力的是中国人。由于技术等原因,沙俄从意大利招募来500名“砌石”技术人员。后来他们因为受不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多回国,只剩150名。1901年9月,沙俄开始使用蒸汽压缩空气凿岩机挖掘,加快了隧道的掘进速度。1904年2月17日,中东铁路工程局将兴安岭铁路隧道正式移交中东铁路管理局接管使用。同年5月27日起,各种列车通过隧道运行。
兴安岭铁路隧道体现了超越时代的工程技术水平,具有铁路博物馆的性质,在全国铁路中也以高龄和险要而著称。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铁路局不断加大对兴安岭隧道的整修和改造,使百年隧道仍然得以继续发挥作用。
大兴安岭隧道在历史上曾两次险些被炸毁。一次是1932年11月,苏炳文海满抗战时,为防止日军乘火车越过大兴安岭,抗日军民欲炸毁隧道。后经苏联东省铁路局阻止,没有炸成。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时,日军为阻止苏军进攻,在隧道内埋了1500多颗地雷,后被苏军排除。大兴安岭隧道,至今仍是唯一连接大兴安岭东、西铁路大动脉的咽喉。
无疑,躲过劫难的兴安岭隧道是幸运的,历史也是幸运的,我们的来访也是幸运的。
正在我们目不转睛的时候,一列货运火车呼啸而来,穿过隧道,在霏霏细雨中像一条巨龙穿云破雾,蔚为壮观。我不由得心生感慨,也只有在祖国日益强盛的今天,兴安岭隧道才能敞开心扉,真正有了新生,怀抱美好的现实,面向簇新的未来,吐纳明亮的阳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