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王彩霞
[摘要]关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一直备受瞩目。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对甘肃少数民族区域天祝天堂镇不同民族进行了调研,包括藏族、土族、汉族及其他民族等。根据所得数据信息,分别从旅游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对天堂镇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针对天堂镇的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最后综述天堂镇周边的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态度。
[关键词]天堂镇;居民感知;旅游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4-0073-04
旅游发展给旅游地带来了广泛影响,当地居民是主要承担者。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基础理论、感知内容、评价体系、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对居民感知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在居民感知内容上,Mathieson、Wall指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社会影响上是不太受居民欢迎,而环境影响则是双刃剑。在个案研究中,国内外基本选择的旅游地为海滨、乡村、历史文化名镇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影响研究尤其是基于居民感知视角下的研究较少。因而本文对甘肃天祝天堂镇周边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从居民感知的方面分析少数民族区域——天堂镇进行旅游影响的研究。
一、研究区域概况
天堂镇藏文全称为“却典堂扎西达吉琅”,被译为宝塔滩吉祥兴旺洲,汉语名叫“朝天堂”,又名天堂镇。该寺位于天祝县西部的天堂乡,东、西、北三面靠山,南隔大通河与青海省互助自治县嘉定藏族乡相邻。
该寺唐代初建,现有释迦牟尼殿、龙王殿、时轮学院、讲经院、空行宫以及千佛殿等。其中千佛殿是在天堂镇第六世多识·洛桑图丹琼排主持下修建的。千佛殿共五层,高27米,宽18.7米的大殿,第一层中间供奉着一尊高23米,宽9.52米,为已知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木雕鎏金宗喀巴大佛,第五层供奉的是四臂观音,第四层供奉的是文殊菩萨,第三层供奉的是大力金刚手,第二層供奉的是宗喀巴大师像,每层各1000尊佛像。
著名藏学家李安宅先生认为:“一个蒙藏区域的喇嘛寺院,是有多重功能的;它是宗教中心、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尤其是教育中心。就后者而论,一个寺院就是一个大学,或者专门学校。”
综上所述,天堂镇因其殿堂、壁画、宗教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建筑,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为弘扬传统的藏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深度访谈为辅的调研方法。 居民感知的问卷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从事职业等;第二部分是不同民族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细节感知度调查;第三部分是调查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总体的态度。问卷题型设置为Likert 五分量表,选项为“非常赞同”“同意”“一般”“反对”“极度反对”。 SPSS的信度分析表明,认知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α=0.82,因而可以认定该量表的信度较高,量表的指标基本能反映要测量的潜变量。
问卷调查属于抽样调查的类型,涵盖了天堂镇及其周边地区。发放问卷共计300份,不同民族问卷共收回240份,回收率为80%。
(二)受访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藏族占22.9%,土族占30.4%,汉族占43.3%,其他民族占3.7%。年龄以25~44岁为主,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小学及小学以下,家庭旅游月收入600元以内占31.6%、600~1000元占23.3%、1000~3000元占30.8%、3000元以上占14.5%(表1)。
根据对天堂镇地区的乡镇干部深度访谈得知,调查样本的结构特征与当地居民总体特征基本一致,可以认为本次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
(三)细节感知度项目分析
细节感知度项目分析包括对不同民族受访者对旅游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收入水平。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表2)等16对各个民族的居民细节感知度的项目发现该地各民族居民对旅游的主要态度及观点,理清思路,得出结论。
三、研究发现
(一)旅游对该地区居民的经济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居民对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具有强烈的感知。从旅游经济影响的九项因素中可以看出居民对其中的七项因素表示赞同,对于景区的发展,使得很多年轻人放弃读书而参与到旅游相关工作中来和当地景区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来当地工作这两项因素被调查者表示明确反对,这表明旅游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使得年轻人放弃学业,也表明该地区的旅游发展并没有吸引高校人才来此地就业。 90.1%的被调查者表示随着景区的发展,当地居民购物比之前方便了; 65.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景区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收入水平;56.2%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当地居民开小商店、食宿服务、小交通服务、景区服务),这表明该区域居民参与旅游的程度较高,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78.6%的被调查者表明当地景区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总体是有利的。 75.8%的被调查者表示随着景区的发展,使得当地的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保持了较高的标准,这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68.7%的被调查者认为景区的发展,导致了当地部分物价的上涨(具体表现为在当地旅游旺季旅馆及一些宾馆的房价比平常高的多,日常生活用品比起以前价格有所提升)。 57.5%的被调查者认为消费水平较高的游客对于消费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上这些都表明该地居民普遍认为旅游对当地的经济有着积极影响,这也证实了在旅游发展起步阶段,居民对旅游持积极的态度,认可旅游带来的经济影响。
(二)旅游对该地区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endprint
旅游给目的地社会文化方面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包括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会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如语言、服饰、民间艺术等)以及社会生活质量(如家庭结构、性别角色、社会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游客的旅游活动带给当地居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旅游业的发展冲击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在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当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略高于负面感知。
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的正面社会文化影响方面,主要体现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促进本地历史建筑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几个方面。59.1%的被调查者认为景区的发展导致当地传统文化发生了改变,这说明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接受外来文化,逐渐将外来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发生改变。70.3%的被调查者认为景区的发展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这一现象说明当地居民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主要体现在饮食上,受游客饮食的影响,逐渐增加了蔬菜及饮料的种类;穿汉服,是因为平时干活等方便,说汉语,是为了方便与游客交流。 58.4%的被调查者认为景区带来的旅游收入,促进了政府对当地基本教育设施的投入。该项数据表明旅游促进并加大了当地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也使得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教育。69.5%的当地居民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居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外来文化的刺激使得当地居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居民想让自己的子女走出当地去外面闯闯,看看。
在旅游的负面社会文化影响方面,只有25.5%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导致了犯罪现象上升,给当地治安带来威胁。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发展旅游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地居民对此有一定的心里准备,从而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三)旅游对该地区居民的社会环境影响
为了发展当地旅游产业,提高接待能力及水平,增加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游览的舒适性,当地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举措既方便游客开展旅游活动,又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但接待能力的增加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不良影響,这一点无论是政府还是当地居民都不容忽视。
调查结果表明,71.2%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历史建筑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这说明当地政府及居民意识到旅游所带来的具大的经济效益,也意识到保护环境及历史建筑的重要性,没有自然资源及历史建筑就没有游客,没有游客就没有经济收入。
只有38.4%的被调查者认为宾馆、酒店等其他旅游设施的建设对本地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说明由于文化水平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居民都能认识到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当地居民的感知相对较弱。
四、天堂镇旅游发展对策
(一)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当地旅游发展,多听取居民的意见
在旅游业发展中居民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居民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是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影响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基本认识。 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旅游宣传册、现代媒体等一系列方法,广泛宣传旅游的意义。让居民充分意识到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利益——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政府大力投入教育事业发展、民族文化及当地宗教文化得到传承及保护、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等等。与此同时,对发展旅游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当地居民应该有一定的心里准备。例如表2所提到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改变、当地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等,总体来说,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居民应当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及负面的影响。
其次,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听取居民的意见及建议,充分保障当地居民因旅游所带来的收益。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最基本的诉求就是保障其个人的旅游收益,进一步完善当地的旅游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出现影响居民之间感情等。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如表2所说政府利用旅游收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多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
(二)加强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当地的社会文化与自然资源
首先,通过宣传让当地居民了解、意识到保护环境和文化的重要性,也让居民对以下行为产生警觉如:破坏社会文化和环境。同时在旅游规划、开发及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保护政府占主导地位,居民、旅游企业、游客共同参与。
其次,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采取惩罚措施,对破坏自然资源及历史建筑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同时可以设立意见征询机制,咨询居民对环境的建议及了解其基本要求,因为对于环境的变化情况,当地居民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且也比较了解情况,并以此来促使旅游企业及相关组织,在开发和经营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在社会文化保护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开展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和传承。
(三)处理好当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是当地居民与游客,他们其中的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会导致旅游业的不健康发展。因此,天堂镇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稳妥处理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关系。来天堂镇的旅游的游客不仅对当地的历史建筑、自然资源、宗教文化感兴趣,同时也对当地居民的活动行为、房屋建筑、服饰、生活方式及习惯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这些都被当作风景来欣赏。而当地居民除了希望通过旅游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也希望从游客身上看到及学到当地没有的新鲜事物,这种交流是双方的也是相互的,必然会影响到交流双方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较强,相应的就会支持旅游的发展。相反,居民对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强烈时,会使得当地居民排斥甚至阻碍旅游的发展。接踵而来的就是宰客现象的发生、社会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现象。endprint
因此,协调好当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显得极其重要。
五、结论
研究表明,在旅游发展阶段当地居民对于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感知较为强烈,如“提高生活水平”“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保持较高的标准”;而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如“酒店等其他旅游设施的建设对本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居民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感知强于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感知,以上这些都表明对于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是积极支持的态度,这符合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会产生必不可少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同时也伴有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是居民,并且旅游影响的主要承受者是当地居民,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短期内对旅游发展可能没有影响,但是长期下去,会导致当地居民与旅游者、旅游企业、当地政府等产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在天堂镇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天堂镇周边的居民能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处理好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居民、旅游从业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当地旅游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当地政府应对天堂镇周边的居民进行旅游影响感知方面的调查,从而知晓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及对自身利益的要求,从中找出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调查为基础进行旅游影响评估,尽可能的减少因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另外,在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及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应当建立有效及合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使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及实施的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都能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意见,听取当地居民的建议及心声。
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当地居民,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所得到的经济收益,超过他们所承担的社会文化影响和自然环境的成本,所以对于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他们的感知较为强烈,因而对旅游业发展持积极支持的态度。旅游目的地居民持有的态度和行为,来源于他们对当地旅游发展影响的全面感知,因此,对当地居民旅游感知的有效调控,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参与机制,对当地居民的利益进行充分的考虑,实现当地居民有效地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乃至旅游业的经营及管理,分享旅游经济利益,这些可以使当地居民对旅游的发展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旺兵.基于居民感知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影响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7).
[2]Dong - wan Ko, William P Stewar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Resi-dents——Attitude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J].Tourism Management, 2002,(23).
[3]Mathieson A, G Wall. Tourism: 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M].Harlow: Longman,1982.
[4]Nicholas Haralambopoulos,Abraham Pizam. Perceived Impacts ofTourism The Case of Samou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
[5]卢松.历史文化村落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模式研究[M].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6]SharpleyR, Sharpley J. Rural Tourism: An Introduction[M].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7.
[7]李志飞.少数民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以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
[8] 刚索南草.浅析天堂镇的历史及对周边影响.中国佛学,2010,(32).
[9]李安宅.李安宅藏学文论选[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
[10]Ross G F.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an AustralianCit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2,(3).
[11]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 旅游学刊,1992,(3).
[12]刘赵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學报,1999,(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