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与价值回归——以《一本好书》为例

时间:2024-04-24

◎别业鹏 李挽晴 严 瑾

一、背景分析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不断细化,近年来,各类电视综艺如百花争艳一般竞相绽放,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正处于发展的时期。从早期的综艺选秀节目,到真人秀与竞技类综艺节目,再到现在最受观众喜爱的文化类综艺,综艺节目的发展不仅体现出电视节目分类形式正朝着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也体现出不同时期受众对于不同电视文化的需求发生变化。当前社会,受众已不再把娱乐作为观看节目的唯一目的,而是对于其传递的文化价值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文化类综艺节目正是在这种需求转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本好书》通过综艺节目的呈现形式,将富有深度的节目内容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立意融会贯通, 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电视综艺文化类节目的对比

区别于引进模式的电视综艺节目, 近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在创新领域显示出丰盛蓬勃生命力, 在凸显时代特色、传播文化价值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 这些节目的创作者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开辟出了众多新的主题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面向。 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等方面,原创文化节目也从单向度、说教式的知识教育普及,到各种知识问答竞赛,再到以故事讲述、情怀传递、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实现了模式更新与电视叙述语态的蝶变。

1.创造诗意的舞台空间。 舞台最基本的功能主要有三,实用功能和再现功能、表现功能。舞台需要根据电视节目所需传达的文化内核进行设计。 舞台设计除了要提供给演员实用的空间和再现生活环境之外, 还应有笼罩角色动作的意象空间,反映着角色的内心生活。 央视新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为了强调中国元素更是利用华丽的舞美灯光与服化道, 邀请众多影视演员以戏剧表演的形式重现了历史上的故事。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氛围营造,令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了“仪式化”的观感体验。

2.提升电视综艺节目的内涵与品质。 首先,主题上要坚守主流媒体立场,传播热会正能量,尤其是注重节目的审美取向、舆论导向和内涵品质。 其次,审美要追求主流审美价值。如《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虽是小众化的文化类综艺,但朴实的文字背后透射出的却是抚慰人心、 积极向善的主流审美价值,反而能赢得口碑和收视的双重回报。 再次,要正确把握视觉传播的尺度问题。电视综艺当然要“好看”,但不能刻意制造噱头,人为制造冲突,过分渲染矛盾。 好的综艺节目,应该是在具备娱乐性的基础之上,引发公众的深度思考,掷地有声,而不应该是笑过无痕。

二、《一本好书》的创新路径

(一)文学作品的舞台化演绎

《一本好书》选取的文学作品来自英国、美国、中国等国家,包括《月亮和六便士》《三体》《万历十五年》《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霍乱时期的爱情》《无人生还》等经典书籍。 节目组在书目题材的选择上采取多元化策略, 涉猎推理类小说、爱情类小说、讽刺类小说、科幻小说、历史研究类书籍以及科技理论类书籍。

相较于以往的读书类综艺节目,《一本好书》 在节目形式上进行创新,在文学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以舞台剧的形式致敬经典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或者书籍往往是模糊的、无形的,虽然对人物和细节进行了详细描写,但这些描写都比较抽象。 舞台剧则不同,它会以具体的、有形的方式将细节进行栩栩如生的场景化再现, 以此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审美。 同时,表演者通过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能够将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化。

(二)双现场模式的交替呈现

《一本好书》的节目定位为“真人秀”,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也可以归类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从流程上看,节目的每一期分为三个环节:背景介绍、现场表演、嘉宾解读。背景介绍用朗读的手段将每本书的作者、 创作的背景等图文信息向观众进行导读。 第一现场的表演与第二现场的嘉宾解读以时空间隔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一现场由演员表演,用特定的、夹叙夹议的方式,将三个片段串联起来呈现出书的一个局部。

(三)满足受众需求的舞美设计

舞台美术是戏剧以及其他舞台演出的硬件。 在舞美设计上,无论是现场的布景与道具、灯光的调控,还是演员的妆容与服装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物质条件的依赖性。 以往的综艺节目都使用单面式舞台, 即演员对着观众表演。《一本好书》突破了这种传统的舞台设计,采用环形舞台即360°沉浸式舞台,观众在中间,演员围绕观众表演。 这种设计将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完美结合。《月亮与六便士》中,随着剧情的发展,空间地点在不断地变化。从欧式建筑的住宅到巴黎脏乱的小酒馆、空荡简陋的画室,再到无人的街头,这种高转场效率和场景的无缝隙切换都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独白、旁白、对白交叉融合的人物语言

《一本好书》中演员在语言上运用对白、独白与旁白相融合的方式。

“独白是指角色在规定情境当中产生的内心活动,并用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它也就成为一种从内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段。”《月亮与六便士》中德克在妻子布兰奇自杀后回到家中,当他看到斯特里留下的妻子的裸画时,德克的心里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因妻子的裸画对斯特里充满嫉妒和愤怒, 另一方面他又感知到那是斯特里突破枷锁后以崭新的灵魂创造的真正的美。一段充满着华丽词汇的、无交流对象的自言自语式独白刻画了一个内心十分矛盾, 又执着于追逐美的艺术家的形象。

旁白在影视剧中往往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它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旁白分为第一人称旁白和第三人称旁白。无论是《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毛姆、《万历十五年》中的老年万历、《三体》中的罗辑、《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老年阿里萨还是《查令十字街84 号》中的老年海莲,我们都可以看到主人公的旁白贯穿始终, 这种演绎加旁白的方式给观众一种亲切感,也让受众更能体会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

角色之间的对白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人物的独白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旁白能叙述和说明事件发展的脉络,并表达主人公的主观感受与评价。演员在舞台上将这三种语言形式巧妙融合, 一方面能将每本书的精华内容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观众在听的过程中也更能感知到语言与文字的魅力, 有助于观众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三、《一本好书》的价值回归

(一)文学与综艺携手推动“精神文化”的传播

《一本好书》找到了文学与电视综艺节目之间的纽带,通过舞台化演绎的形式将经典文学作品以视觉化的方式传播给互联网和电视受众,并深深印在受众的脑海中。演员以生动化的演绎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原作者的文字魅力和思想精髓,由此感召和影响人们去阅读,去追求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丰盈。 这种轻松的、深入浅出的传播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经典作品的雅俗共赏。同时,这也促进了精英化阅读向大众化阅读转变,能够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受众在寓教于乐的传播方式下更容易接受文化的内涵, 而且节目的播出也能积极地引导社会舆论, 响应国家提出的积极传播精神文化的号召,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演员与创作团队协力引领“工匠精神”的回归

近年来,“工匠精神”被频繁重提,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指在工作中要敬业、创新或者专注,它更是一种情怀、坚守与责任。《一本好书》这档致力于原创的节目,从流程到细节都处处体现着演员与创作团队的专业和敬业。 在演员的选择上,该节目以“戏比天大”为标准,摒弃了当红流量艺人。 同时也以符合限薪令的标准来邀请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实力派演员。关正文曾提到每期拍摄只录制两天,从早上六点一直拍到第二天四点, 比如五十多岁的演员王洛勇熬夜两天只睡了四个小时, 又比如赵立新和王劲松苦练台词。这些均体现了演员对职业的敬畏、热爱以及认真负责的精神。 这种精神通过各种互动与传播, 感染着更多的受众,引领工匠精神的回归。

除此以外,节目的播出平台“腾讯视频”,近年来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输出内容上一直都致力于打造有意义、 有意思的优质内容,以实现不负用户“好时光”的初衷。 从2017年《明日之子》《吐槽大会》《脑力男人时代》等节目的火爆播出可以看出,腾讯视频一直都致力于做有质量的节目,并且不断创新、传递正能量。

结语

当前各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很多节目为了收视率只注重看点和卖点, 并没有将节目应有的知识性与娱乐性进行有机的统一和平衡。 《一本好书》作为一种文化类综艺节目,让观众娱乐的同时,也牵引出观众对文字背后的思考。整个节目中, 观众看似是在被动地接受节目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事实上,他们是能够从节目中获得自信或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本好书》证明了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舞台化的演绎。这种转变既可以在形式上融文化性、 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也可以在内容上具备思想深度、文化深度、温度和人文情怀。这为传统媒体的精神文化传播提供了启示,也为今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创新、 如何进行有价值的传播提供了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