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 伟 郑汉军
为了适应融媒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 湖北广电结合实际,选派一线优秀干部职工到英国、美国等知名传媒机构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电视节目策划、创新、制作和媒体融合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在英国期间,培训学习方式为课堂授课、课下研讨、实战练习、实地考察等。授课教师除相关高校教授外,邀请了包括BBC、ITV 及商业制作公司的行业专家。 笔者有幸作为其中一员, 深入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和BBC, 学习了英国的电视节目制作背后的生产规律及工业体系, 从而对西方媒体庞大而复杂的媒体产业加工链条有了一些了解,解开了其节目好看、节目模式远销全球背后的秘密。
可以说,英国是提出并实行制播分离非常前沿的国家,英国的电视创意之所以如此发达的秘密, 主要是其成熟的制播分离体制和社会环境。 据了解,1982 年,英国第四频道开播,开启了英国电视制播分离的时代。1990 年、1996 年英国政府连续颁布《英国广播电视法案》,从国家层面强制规定BBC、ITV 25%的非新闻类节目必须购买。
2003 年通过的《通信法案》规定,来自于欧洲之外的进入者可以全权拥有一个英国的电视公司。
如今,BBC、ITV 的外购节目比例已分别达到50%、60%, 与之相对应的是遍布全国的几千家独立制作公司和创意不断的英国电视节目。 目前英国拥有欧洲最多的独立节目制作公司, 仅伦敦就活跃着上千家创意十足的电视制作公司,每年盈利30 亿英镑,雇员超过20 万。
可以说,英国特殊的机制干预,造就了电视产业特殊的繁荣景象。 这种环境下,一些节目模式公司就应运而生,获得了非常好的生存空间,他们只需要集合力量,做好一件事情——研究和生产出好玩好看的电视节目。
如果说英国制播分离,是助推模式公司火爆的起因,那么,头脑风暴,则是英国电视节目模式的创意源泉。 英国人会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消费者,了解消费习惯,通过用户体验来进行下一步的品牌创新和策划,英国的创意理念:创意不是随意的过程,是科学严谨的步骤,是可以通过完善的操作流程来实施的,它有其产生的规律,需要规避的误区,掌握好了这套规律,创意产生的效率将极大提高。
在中国,常用“灵光乍现”来体现某人某时某刻思维的神来之笔,但是对于英国媒体同行来说,创意不是漫无边际的苦思冥想,也不依赖于一拍脑袋的灵光乍现,而是有着一套科学严谨的方法,逐步推进,多人合作的结果。 他们的创意训练,首先产生一个召集人,拉上六七个小伙伴,围绕几个现场临时布置的主题,每个人轮番发表想法和见解,任何人不进行预设,不批判、不干预,保护创意的初衷,大家在轻松友好的氛围里进行节目头脑风暴。谁是你的竞争对手?受众从创新节目中能够获得什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什么?……看电视的人和做电视的人不是同一类型, 头脑风暴时需要学会像观众一样去思考、感受、行为,才能从根本上知道他们的需求。
总体来说就是,前期通过分析、吸收将产生大量不同的点子,再通过评估每个点子的优劣不断的浓缩好的部分,并最终产生一个最好的创意进行实施。
英国很多电视团队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创意思维训练,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创意文化,而且创意的过程还是一种享受团队合作氛围的快乐体验。 这也是英国不断产生成功电视节目模式的基础! 在英国曾经红火或现在正在流行的电视节目模式,或互动性强、或形式灵活、或创意新颖,全部都是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来的。
在英国媒体产业,彼此的分工相对明确,主要是三个领域通力合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制片公司负责:节目创意、节目生产和制作。
电视台负责:节目采购、编排、播出、吸纳广告。
模式公司负责:节目版权的销售(国内国外)。
在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大家有着明确的标准和流程,相比较国内电视媒体而言,英国脚本文化盛行!从节目拍摄流程,到现场机位安排,到每一个脚本,都清清楚楚,这个被称为他们节目生产的“圣经”,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英国电视就是一个科学分工,精细化生产的工业化流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确到一句台词、一段音乐、一个笑容、甚至是一个眼神的脚本文化,造就了英国电视的高标准。在这样的电视工业化生产流程中, 每个工种环环相扣, 每个人不可缺少,但又并非不可取代! 在英国媒体行业里,尽力做到任何工作不以人的流动而产生影响, 这个经验和做法尤其值得国内的电视人学习和借鉴!
在英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节目样式,这些节目样式在策划设计之初,经过了严谨而多元的受众调查,考虑并覆盖到了很多领域,但相同的是都能直达人们的现实生活,让节目轻松好看有趣,比如邀请一个嘉宾,规定他在指定时间在穷乡僻壤之地把一大笔钱花完;邀请一个不善交往、不爱运动、不爱动物的宅男,把他带到国外,他怕什么,节目组就让他玩什么; 比如用遍布街头的中央摄像头记录警察抓 “犯人”栏目……
《Idiot Abroad》:节目逆向思维,整蛊为主,挑战自我,让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下看嘉宾的笑话。
《Britain's Got Talent》:因为充分找到了有才艺的素人的表演需求,美国,中国等国家都引进了这个节目模式。
《The Great British Bakeoff》:户外真人秀竞技类,寻找大众认知反差,在大家都认为男士做不好的领域,去展示男士的才能。
据悉,受众调查研究的成功解读,调查数据 ——“68%的男性 认为,对于照顾孩子的工作,他们可以做得像妻子一样好。 ”
受众解析 ——“当男性在社会中感到越来越被弱化的时候, 他们感到在传统的女性擅长的领域具有更大发挥的余地。 ”
收视结果 ——“《The Great British Bakeoff》成为当季英国 收视最佳的现象级节目。 ”
英国节目总结经验:对受众的调查有个通用的规律,要让观众看到电视节目以及节目中的主人公必须产生三种心理:1、我也能做到 2、我希望我能变成他 3、我太幸运了那不是我。
总之,洞察受众千姿百态的人生,满足受众千差万别的需求,是电视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在当前我国的媒体考核指标中, 相对比较流行的是以下的做法:电视台以索福瑞收视率考核为主,纸媒以发行量为主,网站以点击量为主,几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互和联系。 而在英国,BBC 注重跨平台的收视调研,他们对于电视节目评估的体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可以称为“多维评估”,即Quality(质量),Reach(普及覆盖人群),Value(是否物有所值),而不是单一的电视收视率评价,比如在圣诞节晚上播出的《布朗太太的儿子们》的收视率,他们的算法是: 实时播出940 万人+BBC 重播200 万人+回放观看300 万人+通过iPlayer 观看80 万人=总计1520 万人。 这样多维的节目评估体系, 更能客观的反应这个节目在受众心中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
在英国, 我们深入到了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演播厅和节目中作中心。 这里的各类生产设备和英国的电视媒体使用的专业设备几乎保持统一,从型号到类别,从硬件到软件,几乎都能互联互通。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们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的积累,因为校企合作,学生们也有很多面向市场和社会的机会,因此,当他们走出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不论是实战经验和理论水平,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劳动价值,极大的缩短了培养的时间。
通过以上,我们依稀探明了英国电视繁荣的奥秘,推出制播分离、尊重研发和创意、提供版权保护、完善受众分析,工业化生产流程、 多维节目评价体系……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改革推进了英国电视业的高速发展。 我们深切感受到英国主流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生态中积极的 “变” 与坚守的“不变”。当今中国电视媒体碰到的问题,比如过度商业化对节目品质的影响、节目内容的评价体系、数字化年轻一代受众的崛起、节目模式版权保护与开发等问题,英国同行们也又相同困惑,虽然有些规律并不能直接照搬到中国,但英国同行积累的这些经验、思路以及发展策略,仍值得我们去消化和借鉴。
我们传统广电人善于用文字传播思想, 用声音感动世界,用屏幕绽放精彩;随着发展,如今的中国快步迈入了新格局,媒体融合的高速发展期,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转型,都要进行专业技能再培训! 要主动用新媒体的武器和新媒体的意识来武装自己!只要传统媒体热情拥抱新媒体,借用新媒体技术生产内容、借用新媒体渠道传播内容、借用互联网思维满足受众,用TV+拥抱互联网+,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应用新型传播途径,解决高效高频传播问题(广播,电视台,报社,网站合并),打通融合发展,打造属于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依然有着广阔的空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