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陆昱颖
本次,笔者选取了电子副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电子副语言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电子副语言简单来讲,即为网络传播中的非语言,是利用计算器网络技术,在文本信息沟通中使用的副语言线索,用来表达特定意义、增强或者减弱沟通效果。 通常,电子副语言有以下几种分类:有意误拼、标点符号、功能性发声的书面表达、双关语等。
非言语沟通符号在沟通中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学者认为在面对面交往时, 信息的社会内容只有大约35%是由语言来传达的, 剩下的大约65%的信息是通过言语符号传递的。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沟通途径, 也存在着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方式。
网络人际传播追求人际面对面传播的真实效果, 并超越人际面对面传播的时空限制。同时,非言语传播也是张扬传播者个性的心理需要, 通过不同网络副语言塑造独特的传播者风格和品位,赢得别人的认同。由于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匿名性, 人们可以在隐匿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在互联网络上高谈阔论,因此许多人都弃使用视频,而使用这些电子副语言沟通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沟通情感,因此,电子副语言沟通方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成为网民在网上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
笔者基于文献数据以及自己的理解, 将电子副语言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符号图形类。
(2)功能性发声的书面表达。
(3)缩略词类。
(4)标点符号类。
(5)双关语。
(6)有意误拼。
就学术研究的现状而言, 往有关网络用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而关于电子副语言的研究更为少见。笔者希望通过实例的分析与探讨,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也期能为后续研宄工作起抛砖引玉之用。
实验一从发出电子副语言者出发,讨论的是“人在处于不同关系阶段时, 使用电子副语言的频次和种类是什么样的”。 首先,笔者将人的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系建立阶段、关系成长阶段、关系成熟阶段。 关系建立即人们从陌生到认识的阶段, 关系成熟阶段即主观认定对方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的阶段,而关系成长阶段介于这两者之间,是建立与成熟的过渡时期。 随后,笔者选取几位被试,翻阅被试与几位朋友的聊天记录, 并进行电子副语言数量和类型的统计,得出相应结论。 比如,人们在人际交往时在哪个阶段使用的电子副语言最多? 人们常常使用的电子副语言是哪种类型?
被试A 在关系建立、关系发展、关系成熟阶段电子副语言使用数据如下:
符号图形功能性发声缩略词标点符号类双关语有意误拼网络副语言使用总聊天条数使用率
关系建立600403137716.8%
关系发展830702208124.6%
关系成熟324911396821631.4%
被试B 在关系建立、关系发展、关系成熟阶段电子副语言使用数据如下:
符号图形功能性发声缩略词标点符号类双关语有意误拼网络副语言使用总聊天条数使用率
关系建立1010700186428.1%
关系发展670119247432.4%
关系成熟166044104010338.3%
从表格中笔者可以看出, 随着互动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电子副语言的使用频率会更高,其中以符号图形类的电子副语言最多。
实验二,从接收电子副语言者出发,探讨增加电子副语言的使用是否会带来正向效果。 此次笔者以关系建立初期为设定情境,探讨电子副语言在关系建立阶段的传播效果。首先,笔者将选取多名被试,将使用电子副语言的聊天记录和未使用电子副语言的聊天记录给被试看, 并告知这是两个陌生人刚刚认识时的聊天记录, 询问被试对于两份聊天记录的看法。 对于被试的看法和评价, 笔者给出了两个尺度——好感度和接受度。好感度是指,假设被试是两份聊天记录中的接收者, 被试更容易对哪种聊天记录的对象产生好感;接受度是指,被试是否愿意跟聊天记录中的对象有进一步接触。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相关结论。比如,电子副语言用户的意思能否传达给接收者? 电子副语言的传播效果是否达到了使用者的预期等等。
聊天记录的设定背景是聊天双方互为陌生人, 第一次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联络。 所选取的被试默认为是接收信息方,即聊天记录的右方人士。
在亲切度上,总体来讲,使用电子副语言的聊天记录的亲切度要高于未使用的;而在接受度上,总体来讲,未使用电子副语言的聊天记录的接受度要高于使用电子副语言的。 即,电子副语言的使用可以增强对方的好感度,但是无法增强对方的接受度。
通过实验二,笔者发现,在关系建立初期阶段,电子副语言的使用,有助于增强好感度,但是不利于增加接受程度,因此,在实验二的基础之上,笔者对传者使用电子副语言的目的以及受者接受到电子副语言的感受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笔者发现,在好感度指标上,受者可以感受到传者发出的“亲切”讯号,并真切地增强了传者对受者的好感度和亲切度,但是在“减少尴尬”这一指标中,有32%的人表示使用电子副语言是为了缓解尴尬, 有28%的受者表示猜到了这个意图, 但是在实际受者接收到电子副语言的感受时,有20%的人表示感觉到尴尬。 也就是说,电子副语言的使用可以增强好感度,但是也有可能增强尴尬的感受。因而我们猜测,实验二中,被试对于使用电子副语言的聊天记录难以接受的原因,就是因为尴尬的感受增强了,因而受者虽然增加了对传者的亲切度和好感度, 但是在感受到尴尬之后仍然不愿意与传者有进一步的接触。
综上,从实验一中笔者可以得知,在关系成熟阶段,电子副语言的使用次数最多, 其中以符号图形类的电子副语言频率最高;从实验二中笔者知道,在关系建立初期,电子副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增加好感度却不利于增强接受度,通过进一步的考察笔者得知, 在关系建立初期电子副语言的使用会放大互动双方的尴尬感受, 因而也会降低受者对传者的接受度。 因此,当互动双方处于关系建立阶段时,传者要根据自己的互动目的,合理使用电子副语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